关于孔子作《曳杖歌》前后的情况,在《礼记·檀弓上》、《孔子家语·终记解》以及《史记·孔子世家》等书中都有大体相同的记载。兹引《礼记·檀弓上》中的相关文字如下: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东汉郑玄在上述引文之末注解说:“明圣人知命。”所谓“知命”,字面意思是了解自己的命运;比较科学的解释,也就是依据已知的情况对未来作出较为近是的预测。孔子唱这首歌时,只是一种预感,接着病倒了,七天后去世,正应验了他预感的正确。活着,活得清醒;快去世时,也不糊涂。大概这就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也是这首《曳杖歌》所要昭示世人的这一层意思吧。
从《礼记》的记载中可以知道,孔子在吟唱这首《曳杖歌》之前,心灵上正经历着微妙的深刻的变化:夜里他做了一个不祥的梦,梦见正坐在两个廊柱之间被人祭奠;他早早地起了床(“蚤作”),或许梦醒后就一直未曾睡着吧;他反背着手,拖着手杖,孔颖达解释“负手曳杖”说:“杖以扶身,恒在前面用。今乃反手却后以曳其杖,示不复杖也。”(《礼记正义》)所谓“示不复杖”,意思是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会再用手杖了;他还“消摇于门”,从屋内走到门口,显出一副放松随便的样子。“消摇”,即“逍遥”,安闲放松的样子。孔颖达说:“夫子礼度自守,貌恒矜庄。今乃消摇放荡以自宽纵……示不能以礼自持。”又说“负手曳杖”与“消摇于门”二句,“并将死之意状”(引书同上)。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心态支配之下,孔子这位在二十多年前已早知“天命”的哲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也不能不长歌当哭,动情地唱出这首留恋人生、爱惜生命、无奈地直面死亡的悲歌。
《曳杖歌》全文只三句。前两句用比拟,以物比人,以“泰山”、“梁木”拟“哲人”。“泰山”是众山所仰的高山,现在泰山快要崩塌,众山就无可瞻仰了。“梁木”是放置檩条、椽子的地方,现在梁木快要折断,檩条、椽子就无可依托了。紧接着这两个比喻的句子,末句直接说到自身。“哲人”,乃夫子自道;“萎”,原指草木枯死,引申为病危。上述做梦等种种潜意识的以及行为上的异常情况,令孔子自感已经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了。孔子的高足子贡,这天早上刚好来看望老师,听了这首歌,由“泰山”、“梁木”的比喻,他想到了“哲人其萎”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他所说的“则吾将安放”,意思是他们这些学生就将永远失去孔子这位诲人不倦、可敬可亲的好老师了,不觉心情黯然。
全诗三个句子,虽有前两句的比喻与后一句的直陈两个层次,但因感情真挚,比喻贴切而又形象,且句式整齐,每句的第三字都用表示“大概”或“将要”的副词“其”字,故仍不失一气呵成、流利紧凑的即兴吟成的本色。
橘州文学石桥书,妙画雄才举世无。宗说俱通心眼活,奇哉老蚌出双珠。
百年凛有遗风烈,行处同途不同辙。痴翁真得虎头痴,月峰清照峨嵋月。
分飞雁影各东西,几对秋风叹离别。去去吴天净如洗,淡墨联书形字义。
且教人道渠和侬,好对难兄与难弟。
春风吹空净如扫,使车缓轹东门草。法垣秋月十年孤,移向湖南照枯稿。
湖南山色雨斑斑,铁笛仙人还未还。为道相思莫相及,鹧鸪叫断湘灵泣。
夙昔敦同盟,分投竹林社。宗党盛才贤,惟君称大雅。
词华灿锦舒,风云歘挥洒。披襟共一时,阳春属和寡。
伊余事远游,历冬又徂夏。与君帐分襟,离思毫端泻。
劳君恼梦思,丽藻云中下。长跽读回环,万金错盈把。
冥会悉中情,销魂驰广野。欲奏惭雕龙,难拴此意马。
论及聚首期,杪秋接杯斝。顾言崇明德,弥绍年弥假。
抒愫遂成篇,因之报长者。
天生圣人,为民立极。六合顺轨,九围承式。惟辟奉天,惟以乂民。
民物乃康,祥祯聿臻。于赫圣皇,允惟民主。仁覆普天,德超邃古。
时维仲冬,雨雪愆期。圣心恻然,轸我民饥。曰灾所由,厥咎在朕。
我其躬祷,为民请命。斋肃郊坛,庭燎有辉。大君戾止,淠淠龙旂。
既类既旅,对越在上。神监孔昭,锡之灵贶。始自西北,有渰浮浮。
迨于既夕,望之油油。诘旦礼成,雪霰交集。飞若玉屑,化为琼液。
匪亟匪徐,巧当其时。惟帝克诚,昭假不迟。弥望皑皑,藏污掩慝。
其令所加,岁无螟蜷。既沾既足,我亩我疆。其兆维何,丰年穰穰。
颂声载路,既阜民生,乃永皇祚。勿谓蚩蚩,民惟邦畿。
勿谓茫茫,天高听卑。天难忱斯,惟德是保。惟皇祗德,奉若天道。
厥德不回,受禄于天。臣拜稽首,天子万年。
承平万事康,干戈百年戢。蠢战彼西戎,乃敢侮边邑。
庆阳用武地,战士一当十。指纵惟其人,破竹在呼吸。
堂堂高平君,谋帅公论及。拥麾当一面,意气动百执。
圣时务怀柔,阃寄贵安辑。贺兰黄口儿,焉用长缨絷。
方当仁草木,况忍尚首级。伫见贡琛人,还从玉关入。
半载鱼津路。认前番冲烟六桨,旧句留处。华屋山邱同转眴,怕过西州门户。
算免了蛮云辛苦。却又无家寻弟妹,更回思官阁帘垂暮。
听几点,荔支雨。
悤悤暗送年华去。依然是龙腾浪涌,隼翻涛怒。绿鬓铜章今已渺,来问循良治谱。
剩落寞数行归鹭。有子偏遗彭泽恨,只凄凉一曲盘中诉。
身后罅,天难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