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读者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描绘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像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鸟,睹物及人;既是归巢的小鸟,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读者很容易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诗人难堪,读者也为之凄恻。因此,读者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这诗写离别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诗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这种感情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全诗,无时不在,却又无处实有,无时实在,使诗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梧叶飘翻,花阴转、露华明月。风正起、深闺乍冷,罗衣寒怯。
络纬啼寒催短梦,怨蛩声咽悲长别。叹可怜、回首又关情,新鶗鴃。
憔悴尽,清秋节。增怅望,肠如结。见几行征雁,锦书周摺。
唳落西楼飞不定,音传塞北浑难说。问天涯、归去是何时,情凄切。
璚台之山三万八千丈,上有琼台十二高崚嶒。草有三秀之英可药疾,树有千岁之实能长生。
神人白面长眉青,玉笙吹春双凤鸣。晓然见我惊呼名,授我以灵虚之簧和飞琼。
约我一双玉杵臼,重见西态盈。刚风吹堕白雪精,一念老作河姑星。
赤城老人在何处,何以遗我九节藤,拄到璚台十二层。
秣陵犹忆豪华地。醉春风、花明媚。碧城彩绚楼台,紫陌香生罗绮。
夹十里秦淮笙歌市。酒帘高曳红摇翠。油壁小轻车,间雕鞍金辔。
同游放浪多才子。诧酣歌、如高李。傲时江海狂心,怀古虹霓雄气。
归卧云庐霜满鬓,十年间、多少愁思。春梦绕天涯,度烟波千里。
西风萧萧淮水流,淮阴侯去今千秋。汉家事业久淹没,钓台古迹今犹留。
忆昔王孙当未遇,英姿沦落淮阴渡。一饭难酬漂母恩,独抱鱼竿度朝暮。
谁知天意将亡秦,孤鸣篝火群疑神。揭竿斩木争响应,大江南北皆风尘。
豪杰由来天所养,振顿乾坤若反掌。平生自抱大将才,不见干戈尚技痒。
忽闻鼙鼓来南方,八千子弟从项梁。慨然仗剑与偕去,钓台从此遂荒凉。
坛荒人去无足惜,英雄岂锢烟霞癖。我嗟国士世无双,一生乃为他人役。
男儿奋起草泽中,胡不自立尺寸功。喑哑叱咤岂成事,乃将寄策干重瞳。
秦亡羽霸义帝辱,楚汉纷争相抵触。天时人事尚未知,应许高才骋捷足。
此际胡为不早逃,一官碌碌羁连敖。雄心时或露锋颖,顿令丞相惊人豪。
天生刘季老犹壮,立谈能识封侯相。貔貅十万出陈仓,不善将兵善将将。
平秦走魏成奇勋,咸阳京索犹纷纭。燕降赵灭齐复下,天然形势堪三分。
丈夫奋臂平区夏,即作真王胡用假。不然息影归田园,一竿重钓临淮源。
乃竟快快与哙伍,就夷钟室终含冤。即今炎汉已非古,陵谷沧桑几易主。
芒砀云气无真龙,何论长陵一抔土。惟有年年淮水流,钓坛尚属淮阴侯。
往事思量遍。镜台前、双眉青斗,几时曾展。费尽心魂词百首,蚕老尚馀残茧。
认满纸、泪痕犹泫。珍重寄君红豆句,镇相思、何日还相见。
知两地,共肠断。
三年悔煞耽文翰。到而今、残缄剩墨,依然焚砚。骨肉远离知己别,对景不胜凄怨。
料此恨、古今难免。烟水家山无恙在,到江南、重觅当时伴。
算如今,无他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