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击凿山崖飞泻急速的水流,号称是远古的大禹遗迹。
晚上旅馆佛寺的大门喧腾声,独自一人夜里睡觉不能安然熟睡。
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
把这个问题遗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注释
嘉陵江,在今四川I省境内,为长江上游支流。上人,唐人称僧人为“上人”。
泄,渲泄,排放。奔湍,奔腾的激流。
神禹迹,传说中夏禹治水留下的遗迹。
自,本来,原来。云,语助词。
相激,相撞击。
雷转,像雷声一样回旋。空山,空寂的山间。
“贻之”二句:贻,赠送。之,指上面提出的问题。
道门,佛门。旧,故旧,朋友。道门旧,即深上人。
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
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自我的认识。这二句是说,我把个问题呈请佛门旧友深上人,望能给予透彻的解答。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

  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

  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夜宿出门店,由于水声的喧闹,通夜无法安寝。这两句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具体写出嘉陵江水声之大;另一方面又极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这是阐发禅理、表现禅趣的转折点。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折理。大意是说,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一激荡,竟发出惊雷一样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我们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禅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韦应物这种思想带着很浓的消极成分,应予批判。不过,从这首诗中,却可看出韦应物禅学修养是很深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示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以此赠给深上人,彼此交流禅学心理,并对深上人彻悟物我之情的禅学修养无限向往。诗的结尾颇有意味,诗人提出了问题,但是自己并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给了老友,有一种故意责难的狡黠。另一方面传达了一种深奥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性和人情感悟。因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也会产生强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来就是相通的。我们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回答。这个结尾,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韦氏平淡有味的风格。

创作背景

  当时作者正在苏州山寺独宿,嘉陵江水的涛喧如雷,使作者不能安席,于是引起了作者对佛性、对物理的思索,主要是思索静的自性怎么会转而成动的喧响,思索间由颇多感触,便写下了这首诗。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嗟尔同衾。
曾不是志。
宁彼冶容。
安此妬忌。

壁带非烟润,金铺霁景鲜。绣功添采缕,和气入繁弦。

茂树幽花兀老苍,不随众卉入词场。
虎头点点开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
明月上时疑白傅,清风度处越黄金。
人才生世元如此,不为无人不肯芳。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摇兀竹篮间,怕云下密幄。银竹万丛鸣,先生梦徐觉。

寒香初荐,有衣冠入梦,宵魂曾昵。英气清愁销已尽,赢得溪山片席。

鸥路明边,雁行低处,冉冉秋无极。烟花难剪,尊前风景犹昔。

应记南渡人来,旧京望断,楼角寒吹笛。寂寞千秋谁泪洒,剩有红芙露泣。

结集缘深,贪多癖在,不负閒吟笔。芦中身世,扁舟华发惊白。

花阴转午清风细,玉燕钗头艾虎轻。

贪花自是少年事,沉酒定嫌醒者非。顾我疏慵老山野,却骑归马背斜晖。

叹息人间劫尽灰,惠州天上亦荒莱。只拚如此家声在,无可奈何笑口开。

是处总堪埋骨地,从今不上望乡台。漫言出世除烦恼,悟到无生觉转哀。

故人别去忽三月,乘兴泠然御晓风。避客本非段干木,泛舟应拟陶朱公。

窗间月影生林外,壁上灯花落酒中。自是过门不相见,风流难与昔人同。

幅员施广图,轮魄昭晬像。三后犹照临,万代极瞻仰。

宝之在禁密,本以肃灵爽。岂伊呈苾芬?遂尔通肸蚃。

洞洞乎其忠,洋洋如在上。

冬至阳来复,草木潜滋萌。君子重其然,吾道自此亨。

父母坐堂上,子孙列前荣。再拜称上寿,所愿百福并。

人生属明时,四海方太平。民无札瘥者,厚泽敷群情。

衣食苟给足,礼义自此生。愿言兴学校,庶几教化成。

湖天过雨澹春容,辇路迢迢失软红。花柳巧为莺燕地,管纮遥递绮罗风。

群仙出没空明里,千古销沈感慨中。免俗未能君莫笑,赏心吾亦与人同。

碧幢仁施合洪钧,桂树林前倍得春。
莫恋此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渔人。
玉露团花,金风破雾。高台与上晴空去。举杯相属看前山,烟中乱叠青无数。
皓齿明眸,肌香体素。恼人正在秋波注。因何欲雨又还晴,歌声遏得行云住。

二载名蓝约,山秋石意斜。西风将远客,流水过田家。

稻翠行随马,蔬香间带花。吟鞭閒不定,绕出赤城霞。

四海人传二宋名,玉京连占两科荣。
鄢陵初喜知公字,长乐终思送我行。
故里经过人不在,遗孤问讯泪如倾。
荒坟数尺西山下,一段平芜绿又生。

老喜身犹健,闲知兴更添。芒鞋竹杖度千岩。迎送有苍髯。坐久云归岫,谈余月挂檐。但教沽酒引陶潜。来往意何厌。

元日匆匆赴古壕,荒营水没长蓬蒿。雪埋幽径人踪少,风起平沙雁影高。

野老醉归村色晚,健儿猎罢马声号。独怜河畔惊春客,犹拂霜华染鬓毛。

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不论高低并漫下,并白都教一例。鼓动膝六,招邀巽二,一任张威势。识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
却恨鹅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先生济。东郭先生都不管,关漫门儿稳睡。一夜东风,三竿暖日,万事随流水。东皇笑道,山河原是我底。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