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诗都用宫女自诉的口气。第一首前两句:“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以“娉婷”点明宫女的美丽,也代指这位佳人。以“春风”,点出时节是芳春。这样妙丽的佳人,逢着这样美好的季节,原本应该生活得欢欣美满,可是恰恰相反,她被深锁在冷宫里面,长门永闭,一任外面花开花谢,春风吹不到她的身边,春天明媚的光景,对她全没有份儿。诗用一个“闭”,揭示她遭境的凄凉和内心的悲苦。第二句中的“青楼”,指代此女从前所住的处所,正因为当年她以美丽得名,才造成后来为姿容所“误”的后果。“长使”两字,无限辛酸,倘使当年没有如此绝世的芳容,也不致有此时这样冷落的处境。
第三四两句:“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写这位宫女自矜而又自重的心境,她想到过去也许对方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春风之面,因而很希望有个机会,不惜卷起珠帘,让君王亲自一顾,自己是否明艳如花,但转而一想,又只怕君主“着眼”仍未“分明”,还是得不到青睐,更由此引起新的哀怨。这两句中“不惜”和“怕”互相映照,“不惜”示宫女自怜之情,“怕”字点自珍之意,她虽然热盼对方的一顾,但又意识到过去之被弃置,正由于君王未着眼,未分明的缘故,这蓦然的一顾,不一定就能“着眼分明”。兴念及此,适才的炽热的心情,又顿然冰消瓦解了。
全诗借宫女失意的幽怨,托志士不遇的悲辛,表现才名往往误人,以致怀有绝代才华的有为之士,往往困顿在风尘之中,老死于蓬门之下,和宫女的禁闭深官,徘徊永巷一样,都有难通一顾之感;即便偶有时机,又因“着眼未明”,仍然有奋飞无路、恩遇无由之恨。诗中寄寓着“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的悲痛,虽有绚丽之情,但在委屈中以矜持自重作结,立言得体。
第二首托宫女之不遇,表达美人迟暮之感;宫女以自身的遭遇,现身说法,启迪他人,不要自恃倾城的容貌,而要及早为自己作计,那怕是“随宜梳洗”,也要早求归宿,以免蹉跎青春。
开头两句:“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表明她当年不肯轻易嫁人,是因为“自惜娉婷”,不甘轻易辜负此生。但到了后来,感到芳华渐逝,就只好“抹白施朱”,学作后生模样,却是已经耽误了最美好的岁月。人生的春天是值得珍惜的,然而知己难寻,过于矜持,就会陷于苦恼之境。后两句:“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既是悲辛的话语,又是过来人痛苦的经验。“说与”一句,正是她痛惜自己没有及早作计,因而劝告旁人,要珍惜自己的春光,早为之计。显示了“劝君借取少年时”的意旨。“随宜”一句,更表明年轻女子应当随着时宜妆扮自己,千万不要自恃有倾城的美貌而坐失时机。
这首诗感叹人们往往以才华自矜,以致遭遇坎坷,反而知音难逢,不如一个普通的人士,就好像具有倾城容貌的宫女,在失去自己的青春以后,只好施朱敷粉,装作少年,纵有姿容,也不如随宜适俗的女子。从而劝诫人们,切莫自恃才华,要随宜一些,早为自己作计,否则,就像误入深宫的淑女一样,自负倾城,一旦不被眷顾,则无法安排此身,徒然有永闭冷宫的哀痛。
就诗的实质而论,两诗的意旨都在于抒发“国士佳人,一般难遇”的悲愤,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这种弦外之音。
杜门忧患馀,戚戚常鲜欢。故人千里来,一笑解我颜。
念昔寓沙阳,溪山郁回环。游从得良友,妙赏穷跻攀。
别来几何时,岁月惊飞翻。索居无与游,衰病两鬓斑。
子充观国宾,假道叩我关。草草具盘馔,把酒望西山。
道旧访陈迹,相对如梦间。顾子若鸿鹄,整翮正高骞。
轩然四海心,岂惮行路难。努力取殊第,自致青云端。
春风得意后,期子从兹还。
同病怜羁旅,山风想对床。相看愁去住,岂敢问行藏。
卤莽吾犹遇,飞腾子讵量。烟寒郭台畔,贳酒正相望。
喜看春雨如膏,东风吹作冰花转。海棠红瘦,梨花香淡,似嫌春晚。
纵使寒生,犹胜空隙,陌尘黄卷。道佳人拾翠,王孙忆草,都不负,寻芳眼。
欲见太平有象,除丰年、更何可羡。田家作苦,老臣忧国,眉头俱展。
最好知时,清明前后,一犁非浅。笑乐天空抱,元和诗律,梦金銮殿。
斗酒冯将慰礧峨,不堪愁耳近骊歌。悬心海国云千里,执手天涯日几何。
去路杨花春欲暮,满江桃雨水方波。到家吴质应相问,近迹参辰恨较多。
捲筠帘,金梭忽溜,青林已非昔。倚阑干立。讶老桂黄边,犹露春色。
几丝带雨蔫红湿。莺穿亦爱惜。为载酒、向曾听处,相逢如旧识。
巡檐觑花太零星,翻疑狼籍后、东风留得。记前度,寻芳事,梦中游历。
又谁料、敷声似诉,重唤起、秋窗拈赋笔。便杜老、断无吟句,也应题醉墨。
河阳三百年,德安十四世。同居不析产,能法张公艺。
昔人尚孝友,子孙知好义。斯真家之肥,一门萃和气。
吾越俗不古,同堂居不易。甫毕向平愿,遽分陆贾笥。
善哉明郑濂,曾向太祖对。不听妇人言,胜事百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