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建造的居舍临近古渡口,卧躺也能看见奔流的淮水。
窗里的人将渐渐老去,门前的树木正衰落逢秋。
寒山上一只孤雁飞过,幕雨中远方飘来一叶小舟。
傍晚时遇到我这个归客,怎能够忘记旧日同游。
注释
淮上:淮上,淮水边,今江苏淮阴一带。李主簿:即李瀚,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拜洛阳县主簿。主簿:官名,掌文案。
结茅:筑庐,建居舍。
古渡:古渡口,西涧有渡口。
人:作者自指。
远来舟:指李主簿来访。
旧游:旧日的交游,指作者昔日在洛阳时与李主簿的交游。

赏析

  这首诗以淮上众多秋天意象为比,抒写人生易老之慨叹和孤独寂寞之境况,末以日夕遇旧友作结,情深意长。全诗构意新奇,对仗工稳;情与景会,意境深婉。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创作背景

  韦应物于公元773年(唐大历八年)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公元774年(大历九年)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偶遇过去在洛阳时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五律名篇。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水上卖瓜女,摘瓜陂上田。
长麻已不识,满把青铜钱。
逢人似相识,初不辨名字。
折腰致寒暄,但道久暌异。
归来省眉目,彷佛犹梦寐。
自非知心交,君辈定难记。
将无半面别,正恐呼声似。
中年况多忘,错认固无意。
典刑要深思,摸索岂难事。
尚想睢阳公,一见了奴隶。

得股肱贤明,能以奇用兵。何事伤客情,何人归帝京。

色浮千里白,气逼万家寒。
独鸟饥犹啄,痴儿喜自团。
向风初舞急,入夜转声乾。
此味同谁冷,吟窗映素冠。

只怪重衾不禦寒,起看急雪玉花乾。迟明欲谒虚皇殿,厩马蒙毡立夜阑。

江路三年别,心旌万里摇。
登龙空有梦,蛰蚁困无聊。
侧听除书峻,深期庙论调。
方看仪玉笋,胡遽理荪桡。
在昔推华族,於今壮本朝。
谈迁承绪远,坡颍更难超。
江汉英风迥,堪舆间气饶。
文传千户印,和备九成箫。
撼地喧雷鼓,当空插斗杓。
灵龟韬远见,瘦鹤峙孤标。
久矣驽陵骥,凄其秸避鵰。
与时为准的,立己有科条。
蚤岁趋严诏,修石耸百僚。
青藜窥夜读,纨箑障尘飘。
扆绾藩侯绂,运驱使者轺。
通才期用世,所至蔼腾谣。
将略雄诸葛,皇灵格有苗。
帝思前席问,命下赐环招。
敷奏趋丹陛,疏荣逼紫霄。
一朝惊玉立,三馆看缨彯。
晓露坳螭润,春风砌药娇。
倚才兼夕拜,专对褫大骄。
草诏銮坡夜,横经鹤禁朝。
紫荷班已峻,黄阁路非遥。
感泊君恩重,伤嗟世论浇。
维时忧旱吧,大地偏炎熇。
公道荒荆棘,舆情渴蓼萧。
直前臣语戆,蹙听帝心怊。
剪爪晨颂綍,濡膏夕酒飘。
孤鸣知凤瑞,众疾奈鸠佻。
贾勇对囊上,嘘回士气消。
防门狞九虎,利吻噪群鸮。
自古讥簧巧,伤人甚骨销。
吾身任江海,公论付刍荛。
姱节寒冰雪,归情逆汐潮。
鹭鸥波浩荡,龙鹤梦岧峣。
雅量陂难挠,身心柏后凋。
不妨间袖手,冷看疾所镳。
咏草春波绿,移休夜雨潇。
湖边鸿并影,梦里鹿巨蕉。
庸俗偏酣豢,清风久寂寥。
菉葹纷蔽户,萧艾服盈腰。
甘作墦间乞,真成陌上挑。
迷余争窘步,俚耳怪闻韶。
主自明如舜,人宁免吠薤民时虽落落,
任运独嚣嚣。正论何曾泯,
群公莫误料。邦基期奠鼎,
邻火逼回飚。漫倚泥封谷,
徒嫌斗击刁。护疽虽暂逸,
废食可禁枵。尝胆当忘食,
求衣合在肖。若为人杞梓,
空使侣渔樵。蜡润东山屐,
当即漫北阙貂。雅签搜蠹槁,
画舫看鱼跳。回首尧天阔,
惊心吨路迢。仆夫悲马跼,
詹娇拂龟燋。忍遐心写,
悬知睿想翘。天街催并辔,
里社耻题桥。慨念材成就,
艰如器琢雕。扶持非有素,
运用恐无繇。康世先营度,
犹农待劝劭。可容苗乱莠,
莫使樧侵椒。议必和平勃,
忠无弃董晁。皇皇贤路辟,
汲汲将才骁。不废菁莪育,
精分玉石烧。人心如眷眷,
天理自昭昭。蓄锐勤耕肖,
乘机速度辽。定应人激厉,
可使气嫖姚。催促元勋纪,
欢呼敌首枭。明知霖雨渴,
不用鼎烹要。豫卜中兴汉,
毋徒小惠侨胞。寒儒铣蠹简,
雅志自垂髫。有梦骞鹏浪,
无心玩翠苕。忆曾持铁寸,
误辱采桐焦。步相长楸展,
疾成大瓠呺。长怀梧凤表,
屡赋草虫喓。官冗盆缫蚕,
身羁甲附周。不辞行役倦,
愿有趣燕居夭。抱璞求礲琢,
荒畴蓑穮。木瓜如许赠,
誓志报琼瑶。

将相宁有种,坚子半成名。蚍蜉切莫撼树,听我短歌行。

薄俗人奴笞骂,末路妇人醇酒,一笑万缘轻。夫子知我者,试与说生平。

斫豪猪,炙走兔,掣长鲸。群儒龌龊可笑,我自习纵横。

明发西风削草,且约博徒会猎,小趁一秋晴。须作猬毛磔,箭作饿鸱鸣。

湿粉模糊,尖风料峭。忍寒去泛西泠棹。楼台金碧忽迷藏,断红界出阑干小。

咏絮诗新,吹梅笛早。玉龙起舞长空绕。向来无恙是青山,如何一发青山老。

槛倚崩沙出,篱通乱水过。家人休扫石,自爱碧苔多。

夜堂听伎。正绛帐花垂,玉炉香细。莲炬光中,两两舞裙拖地。

忽来金雀鸦鬟小,算才堪、琐儿年纪。栏边歌缓,油车暗里。

翻然而至。

便手把、金樽徐递。似嫩叶裁衣,幽兰吹气。病起迟来问取,小名尚未。

风流京兆偏怜惜,道延年、女第如是。珊珊可念,何如竟唤,翩来为字。

吾宗有贤秀,迢递自衡来。远道兼程发,孤舟隔岁回。

江潭双目送,春渚乱云开。我亦思先德,无由扫绿苔。

卜算词中算。卦象分爻象。海岛专寻知友来,堪把扶风唤。莫怪频磨难。只要分明灿。决定坚心没恼愁,永结长生伴。

儿童剧戏甬东天,小别侵寻二十年。海岸楼台青嶂外,人家箫鼓白鸥边。

哀容愁问州民事,胜槩欣逢太守贤。为我剩题潇洒句,遥闻凤诏待诗仙。

牡丹曾是手亲栽,十度春风九不开。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

炎云六月光陆离,人在闽南餐荔枝。荔枝日餐三百颗,红绿亚林欺众果。

绛罗系树蜡封蒂,尚食擎盘献青琐。涪州岁贡与此同,意昔移根来汉宫。

天生尤物不用世,沾洒蜑雨吹蛮风。蛮风蜑雨振林薮,西域蒲萄秋压酒。

劝君莫近杨太真,传说骊山尘污人。

七年苦战守孤城,食尽无人发救兵。诸将赴河同日死,万家嚎地几人生。

中台星拆天应河,大节堂空鬼亦惊。国难未平公已往,临风西望泪纵横。

戚属群臣尽见猜,预忧身后又堪哀。
到头委付何曾是,虚把罗襦与彦回。
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
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君山突兀江清空,白云飞尽高人胸。我来绝顶一驻足,四望如在云之中。

天与长江一色齐,春申墓侧草萋萋。梅花千树香何在?剩有残碑留古题。

危亭高耸在其侧,石破天空樵不识。坐视沧溟日夜流,神龙出没浑难测。

石湾二岛夕阳斜,遥遥直映马驮沙。乱帆飘忽天无际,直抵金焦眼界赊。

南徐北固一线浮,波清万顷接瓜洲。回望尘海皆龌龊,何当更上一层楼。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