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二小松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两株小松为这普通的小院增添了一抹幽趣之色,小松初生的枝叶如堆烟般挂在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便有了松声竹韵,如古琴般悦耳,在读书之余更添了一份清幽。
注释
秋烟:特指植物,比绿树、绿草等聚于一处,遥看之下,如堆烟。

鉴赏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猜你喜欢
灵芝有良田,岁比万户侯。
平生有力耕,以德作耡耰。
不许仓箱丰,但知钵盂秋。
木鱼一呼饭,千屐如水流。
灵芝道亦然,饱汝即罢休。
但忧汝易饱,未饱非所忧。
后生真可畏,见此观此丘。
昔常为我民,今乃从我游。
得道於灵芝,胸中罗珍羞。
岂特求自饱,将副馁者求。
裹钵忽何之,西风送轻舟。
处处灵芝田,多稼如云浮。
初以非种种,今当不收收。
谁施复谁乞,大块同一沤。
姑且置是事,吾言亦谬悠。
羡观一身轻,翛然逐飞鸥。
小室坐毡重叠,红炉兽炭交加。一卮村酒吸流霞。窗外寒威可怕。
心在盘洲种柳,眼看密雪飞花。银杯缟带不随车。江上渔蓑难画。
寂寞掩朱门,正是天将暮。暗澹小庭中,滴滴梧桐雨¤
绣工夫,牵心绪,配尽鸳鸯缕。待得没人时,偎倚论私语。
暖日策花骢,亸鞚垂杨陌。芳草惹烟青,落絮随风白¤
谁家绣毂动香尘,隐映神仙客。狂杀玉鞭郎,咫尺音容隔。
金井堕高梧,玉殿笼斜月。永巷寂无人,敛态愁堪绝¤
玉炉寒,香烬灭,还似君恩歇。翠辇不归来,幽恨将谁说?
春病与春愁,何事年年有。半为枕前人,半为花间酒¤
醉金尊,携玉手,共作鸳鸯偶。倒载卧云屏,雪面腰如柳。
为惜美人娇,长有如花笑。半醉倚红妆,转语传青鸟¤
眷方深,怜恰好,唯恐相逢少。似这一般情,肯信春光老。
清晓牡丹芳,红艳凝金蕊。乍占锦江春,永认笙歌地¤
感人心,为物瑞,烂熳烟花里。戴上玉钗时,迥与凡花异。
密雨阻佳期,尽日凝然坐。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
梦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堕。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去年春色近清明,万匝烟花夹晓城。
西苑相逢车马问,何人不是踏春行。
今年人迷去年道,风雨不来花自扫。
僧寺庭空半紫苔,侯家宅废皆青草。
纵然无主一株存,憔悴尘沙不可论。
野外日斜啼鸟散,消愁无处却消魂。
魏公园林芳坞下,闻有柔枝正堪把。
休言乱后少花看,得到花前人亦寡。
明日寻君君莫违,共随游蝶弄晴晖。
闭门梦断江南晚,忍见迢迢春自归。

碧水丹崖不自由,无因阑入会仙楼。布帆饱趁潇湘水,几处青枫黄叶舟。

病减还思近曲生,嚼花嗅蕊对空瓶。不应斗酒钱三百,犹惜春衣耐独醒。

人间火烈更风蜚,笑杀幽人咏桧枝。
贪赴敌场争腐鼠,宁知造物玩痴儿。
百年扰扰玄驹聚,万化悠悠野马驰。
老子床头但周易,尚容隐几耐支离。

尽消尽、涉江情绪。风露年年,国西门路。绀海凉云,昨宵飞浣石亭暑。

乱蝉高柳,凄咽断、蘋洲谱。莫唱惜红衣,算一例、飘零如雨。

迟暮。隔微波不恨,恨别旧家鸥侣。青墩梦断,枉赢得、去留无据。

试巡遍、往日阑干,总无著、鸳鸯眠处。剩翠盖亭亭,消受斜阳如许。

叠帐凉云烬凤篝。芙蓉花隔去来愁。冷香如梦荡帘钩。

欲种长春天不雨,谁歌子夜如当楼。银河风露浩然秋。

又拜封书到石翁,非商行我复非戎。百年老只门墙下,几树花留栏槛中。

白发庭闱兄早暮,青郊菽水子西东。明年鹦鹉洲边路,活水和风百尺篷。

茫茫四望且高歌,如此秋光可奈何。亦解情长添挂碍,那因才短便蹉跎。

吟蛩避冷多偎砌,病叶将飞尚恋柯。寂寞山林天又晚,残霞如缕上烟萝。

天地悠悠叹蚁膻,东西南北马蹄穿。无端心事灯花外,半百光阴眼界前。

垂老自疏经世术,欲归谁赠买山钱。从今信步行将去,一座春风过几年。

晨发白沟河,薄暮宿范阳。残城无雉堞,枯木鸣白狼。

回首望中原,日落烟茫茫。天低鹘没处,彷佛见太行。

缅怀昭烈帝,八尺须眉苍。平生汉社稷,志欲为高光。

惜哉不得就,越在天一方。里人亦何知,牲酒奠楼桑。

车盖不复见,但有秋草黄。我来已千载,谁复悲兴亡。

天明登车去,尘雾沾衣裳。

孤鸟上鱼梁,行人雨湿装。两行堤柳翠,一片野云黄。

问路从渔父,沿河到普庄。故人冠亦白,相见各神伤。

谁来天上溯银流,一叶凌虚太乙舟。莲海径从香界渡,蓬山不是世间秋。

旃檀缥缈行边惹,楼阁溟濛望里浮。每怅三神波浪隔,乘槎真个到瀛洲。

来若迅风欢,逝如归云征。离合理之常,聚散安足惊。

吾老何辞惫,游闲白日宜。全身非马足,裹肉是鸡皮。

笔为钞书秃,窗缘看竹移。偶然闻剥啄,顿起鹿门期。

桂花香静宵初永,露冷无声。月淡无声。月露无声伴有声。

声声只向疏窗度,四壁虫声。万树秋声。来助楼头夜读声。

高台突兀燕山碧,黄金泥多土犹湿。晓日曈昽赤羽旗,燕王北面亲前席。

费尽黄金台始成,一朝拜隗人尽惊。谁知平地几层土,中有全齐七十城。

礼贤复雠燕始霸,遂与诸侯雄并驾。七百年来不用兵,一战轰然骇天下。

二城未了昭王殂,火牛突出骑劫诛。台上黄金少颜色,惠王空读乐毅书。

古来燕赵多奇士,用舍中间定兴废。还闻赵括代廉颇,败国亡家等儿戏。

燕子城南知几年,台平树老漫荒烟。莫言骐骥能千里,祇重黄金不重贤。

滨海鱼盐市。笑无端、行踪落落,逢君于此。一片西风吹栗冽,记得彦升儿子。

曾身着、练衣如是。且喜他乡多地主,好拚他、日日如泥醉。

身与世,都休思。

昨来又动分张意。望苍茫、蒹葭水阔,蒲帆雨细。到日郡城应有遇,莫遇揶揄路鬼。

最此物、堪憎欲死。若遇当年遣老在,念而翁、才笔群相畏。

或与汝,论先世。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