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晨饭气始晴,初日在山缺。纡回出林莽,揖与老僧别。
抠衣陟天路,百里上积雪。适来历崔嵬,反视若丘垤。
清冷坠冰响,淅沥霜枝折。中峰方眇然,将登且当歇。
别君倒指倏旬日,顾我摇心如旆旌。满引未应勤上客,高谈聊欲破劳生。
望梅终恐难酬渴,挹露悬知别得清。咫尺履綦犹惜到,可能无复故人情。
沤生大海中,生灭海沤共。是名窣堵波,为有缝无缝。
少年急求名,不妨苟为就。枉尺而直寻,勿安于媕陋。
譬彼牛蹄涔,去浊存清溜。一勺虽无多,涓涓夜复昼。
赴海纵大观,滥觞已非旧。斯言非尔欺,请以书座右。
三载亲从上将牙,水军十万下珠崖。汉庭若薄征南赏,海外何人斩吕嘉。
一本芙蓉树,三秋觅地栽。尚逢南客问,果向北亭开。
色落仙人掌,香浮太乙杯。可怜霜夜月,华艳满池台。
寺后青峰梵阁阴,寺前流水稻苗深。重寻稚子牵衣处,栗叶青青雨满林。
远辞京阙碧云端,溯尽夷江未到官。回雁峰南更千里,是行谁为报平安。
未别欲千言,临别无一语。惟此旧时心,随君渡江去。
地主重逢感旧游,廿年真负竹山秋。崖根老耐湖波激,天极东连海气浮。
形胜纵观经几士,帆樯交影落三州。登临却悟追随晚,愿乞奇书挂仗头。
出门寒辉看向圆,清宵白云多在天。归人已绝四邻静,老树叶陨风凄然。
门前即是寒溪路,坦步徐吟过古渡。长桥立久人不知,明月相随自来去。
浭水溶溶接上方,欲袪尘累扣禅房。清钟响落诸天月,老树寒经五国霜。
台势浮红扶塔势,山光含翠间湖光。偶然随喜溪头立,洗钵僧来话夕阳。
二天分两地,回驭值埋轮。朝日不到峡,秋风思故人。
槿花随委路,棕叶贴轻身。心共羊肠绕,回看处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