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薄霜刚刚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实在不忍听那鸿雁哀鸣,何况是那与故乡遥隔千山万水,身在旅途的异乡客。
潼关晨曦寒气越来越重,天气愈来愈冷,京城深秋捣衣声愈接近傍晚愈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注释
魏万:又名魏颢。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微霜:薄霜,指秋意已深。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
客中:即作客途中。
关城:指潼关城。
树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长安。
砧声:捣衣声。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莫见”句: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
蹉跎:此指虚度年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友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是诗人对远行客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创作背景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之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猜你喜欢
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清尚宁无素,光阴亦未晞。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鱼归。
馆娃宫伴千年寺,水阔云多客到稀。
闻说春来更惆怅,百花深处一僧归。
城上春旗催日暮。柳絮沾泥,花蕊随流去。记得前时行乐处。小桥水渌初平渚。
玉子纹楸谁胜负。不道光阴,暗向闲中度。天若有情容我诉。春来底事多阴雨。
使出凤凰池,京师阳春晚。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
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种落逾青羌,关山度赤坂。
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

月堕山城小,沙寒水国秋。云根拔地起,冰柱蹴天浮。

紫翠分鳌岭,青红杂蜃楼。舟航柱万里,城郭数三州。

刺史冯熊贵,仙翁控鲤游。八龙追后骏,五马驻前驺。

露舄迎门鹊,风帘压海牛。地偏馀胜迹,山好对冥收。

雨为催诗至,云应度曲留。欢呼领百罚,跌宕散千忧。

颠倒青霞帔,淋漓紫绮裘。谁镵岘山石,千载记风流。

欲望锺山岑,因知冶城路。
跻攀隐木杪,稍记曾游处。
红沉渚上日,苍起榛中雾。
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一咖西湖又见春,梦魂长是绕湖滨。
为烦竹阁措题墨,更向梅花道故人。
槐市旧游休复问,龙门佳客尚能新。
明年傥共昕庭对,愿过当时蔡与陈。

马下头颅马上身,参军归帐血痕新。彭郎拍手孙郎笑,同命书生大有人。

醉拥三妇艳,富润十亩宫。独有草玄客,不谒陶朱公。

白鹭白且鲜,羽翼何翩翩。朝飞枫叶雨,暮宿芦花烟。

一双潜鳞在密藻,安知照影苔矶边。嗟尔鹭兮,外洁其色,内娠厥凶。

胡不翔远,海搏高风。尺泽之鱼不足充尔腹,慎勿见羁虞网中。

严宗正典,崇享肇禋。九章既禋,三清既陈。昭恭皇祖,承假徽神。

贞佑伊协,卿蔼是邻。

长风捲海白漫漫,三岛楼台画里看。瑶席香销金鸭冷,银河水涌玉龙寒。

春回萱草芽初销,臈尽梅华信转悭。清晓天门占瑞象,日车飞上五云端。

大雅久不作,声色淫郑紫。古来非一秦,焚厄故如此。

西都盛经学,聚讼自兹始。建安委道真,典午事玄理。

锦縠蔚云雾,组紃亦信美。后生不著眼,千古空信耳。

诵习号纯儒,旷达称高士。有如富贤贾,多藏不能使。

又如病酒狂,沉酣糟粕旨。源流日以远,循袭不为耻。

先生秉大雅,江东今夫子。持身不夷惠,漫仕无愠喜。

学术心自得,筌蹄视经史。兰舟翼桂楫,巨川端可涘。

我家世从公,公欲出泥滓。愚不堪世用,非人不我以。

破屋荫蓬根,春荠老墙址。寂寞谁肯顾,公独不我鄙。

遗之珠玉篇,谆谆说友弟。直欲障颓波,肯与为茅靡。

观公用意处,可与召穆比。弟兄吾手足,父母吾怙恃。

尽此菽水欢,还胜有酒醑。古来愿为兄,日月不可弭。

圣贤师百世,河海润千里。公如大医王,一世膏肓起。

砍破机关仗莫邪,梦回庄蝶悟生涯。可怜王谢堂前燕,却笑公孙井底蛙。

花到盛开春半度,行来捷径路三叉。好风吹我情无限,一局残棋日又斜。

京国理行装,青毡古锦囊。儒官辞桂阙,文旆指桐乡。

山色逢秋瘦,江声带雨凉。门墙人似玉,次第折天香。

作客长安二十年,时闻乞米到门前。食贫与子尝同病,博施如尧岂有权。

未敢自侪游侠传,不妨略剖卖文钱。肯从杜白矜裘厦,阳羡曾无半亩田。

举头凉影动明河,问信仙人八月槎。斗下孤光悬太白,云间长御挟纤阿。

《霓裳》催按新声遍,凤藻需承曲宴多。一代词华归篆刻,龙文还欲映雕戈。

吟月歌风酒力微,独寻幽壑叩禅扉。泊堤小艇迎人渡,入水闲云伴鹤飞。

梅落半含冰雪思,石寒长覆薜萝衣。水西景物还如旧,恨不相从倒载归。

拂拂岩梢夜送音,滩流铺得雪痕深。远峦施粉窥银镜,古树簪花上玉岑。

自有烟霞凝素影,应知天地抱冰心。我逢仙子真传语,姑射山头共展襟。

锁甲摇华铁戟寒,韬弓插羽上雕鞍。班超自有封侯骨,世业宁论是史官。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