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秋入云山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高高的山上现在进入了秋天,山中景物清爽秀丽。景物众多争艳斗奇就像一副图画。枫叶之多尽染万山一直连绵到云彩边上,,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众人欢度,又逢天气爽朗,一轮明月挂在树梢上。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众人欢度,又逢天气爽朗,一轮明月挂在树梢上。我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
注释
秋入:进入秋天。
丹枫:亦称霜叶、红叶。
万叶:极言枫叶之多。
碧云:青白色的云气。
黄花千点:无数的菊花。
幽岩下:山岩深幽之处。
林梢挂:挂在树梢上。
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
常与:点明了兴趣所在,乐此不疲。
野人:山野之人。
期:约会之意。
忘形:便是隐士悠然自得、不拘形迹的写照。
共说清闲话:一起谈天说地。

赏析

  《踏莎行》,调名取自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曹冠词名之为《喜朝天》,赵长卿词则名之《柳长春》。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张抡这首《踏莎行》上片写秋天山景,下片写仲秋赏月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第一句先以“秋”字点出节令,然后以“入”字写出秋来的动态,再以“山”字指明秋入的处所。前方着一“云”字,点明山势高峻,耸立云端。通过此句四字,把本词描写秋山的意旨交代出来。接下去,用第二句写秋入云山所带来的变化。“物情”二字,指山中景物的情态。“潇洒”,乃清秀爽丽之貌。这两个字最宜于表现秋天风物秀逸的风韵。如杜甫《玉华宫词》:“万籁真笙竽,秋色正潇洒。”张抡说“物情潇洒”,不只是写到秋之于物的作用,而且写出景物之情。仿佛山中草木有知有情,秋来之际显出潇洒的姿容。而从“物情”的“潇洒”之中,又可见出词人潇洒的笔意,词家之清韵。景中有我,我在景中,情深意远,极尽赏爱之意。接着第三句紧续一笔,“百般景物堪图画”,“百般”极言景物之多,千姿百态,争艳斗奇,蕴含着无限的诗情画意,故而说“堪图画”。张抡这首词,可说是以画入诗,诗中有画。山中秋景胜绝,无处不美,目不暇接,要有一番选择,用最典型的景物写出秋山之美,于是词人以生花妙笔写出丹枫、黄花两景。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这是两句精美绝伦的对偶句。第一句,“丹枫”,亦称霜叶、红叶。谓枫叶经霜而红,色艳如丹,故称为“丹枫”。“万叶”,极言枫叶之多。“丹枫万叶”四字点带出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之景。“碧云”,青白色的云气。句尾的“边”字,是个忽视不得的字眼。丹枫的位置、山势的高大均由此字点出。说明火红的枫叶层层叠叠,依山而上,一直铺展到碧云旁边,描绘出碧云与红叶相映,山色与青空交辉,丹枫似锦、万山如绣的秀丽景色。晚唐诗人杜牧写过一首《山行》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后两句也是极写枫林霜叶之美和赏爱不尽的情趣,向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用比喻写霜叶之红,张抡则以碧云映衬丹枫之色。各有千秋,异曲而同工。为描述红叶之美,古代诗人竞驰才思,极尽形容之妙。杨万里曾赋一绝,题为《秋山》,诗云:“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以浪漫的笔调,拟人化的手法,十分风趣地写出了小枫醉容可掬的形象。再接着看张抡的词,“黄花”,即黄菊,以其色泽金黄,故称之为“黄花”。“千点”,是远而望之,言其小而多,也表现其点缀分布之广。“幽岩”,清幽寂静的山岩。有岩而幽,说明草木丰茂,一片青绿。“下”字,点出金菊的位置,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如散金碎黄,镶嵌在万绿丛中,显得分外明丽耀眼,描绘出岩壑含翠、金英秀发的清幽景色。

  古来写丹枫、黄花的诗词,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分而言之者多,兼而写之者少。即使兼写,也很难找到能与此媲美的妙句。朱庆余《观涛》写过“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可谓秀美而有意趣,但终究略逊一筹。张抡这两句词,就所构成的画面来说,突出的主体景物是丹枫、黄花而分别以碧云、幽岩作为陪衬。高远处,在淡采素墨的背景中,抹出浓烈之色;深幽处,在重笔濡染的衬底上,点出鲜明之色。淡中见浓,浓中有淡,明暗变化,对比强烈,构成一幅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秋山画卷,充分显示了词人摹写景物的艺术才能。古人云:“江山明秀发诗情”。正是可爱的自然风光激发了词人的灵感,才写出了这两句情韵俱到的好词。另一方面,好诗好词又是在长期创作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得到的。在这方面,古代诗人的感受是很深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杜荀鹤认为写诗必须持之以恒,永不间断,所谓“生应无辍手,死是不吟时”。陆游到了84岁还坚持不懈地奋力创作,说是“无诗三日却堪忧”,成为最多产的诗人,一生留下了上万首诗词。为了斟酌一句诗、一个字,诗人们往往是呕心沥血,倾注了全部精力。李贺为积累诗句,马上特置锦囊,每有所得,辄书之以投囊中。贾岛为“推”、“敲”二字,想得出神,竟然骑马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而不自知。他苦吟苦写,乃至于“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其中甘苦,大有一言难尽的味道。另一个苦吟诗人孟郊,为写得好一些,焚膏继晷,日夜习作,自道是:“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还有一个卢延让,更是险觅狂搜,殚精竭虑,为“吟安一个字”,以至于“捻断数茎须”,说是“险觅无应闷,狂搜海亦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们并不主张闭门索句,凭空臆造,一味雕琢。但字斟句酌,刻苦磨炼,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从事创作,是写出好诗好词的首要条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尽人皆知的名句,其中的“绿”字之所以写得形象生动,掷之于地可作金石之声,乃是经过十几次的反复修改而后得到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论才华论技巧,都是冠绝千古的,然而他在创作中始终一丝不苟,常常是“新诗改罢自长吟”。而且他的诗作愈老愈严格,自道是:“晚来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古往今来,无数的事例证明了一条永恒不变的法则,那就是作家不仅需要才华,更重要的是要有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才能熔铸出好的诗句,写出好的作品。由此看来,张抡这两句词,虽说只有十四个字,然而却是来之不易,付出了艰苦劳动的。

  下片换头三句,写仲秋夜月之美。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仲秋,是一年一度的佳节,人人欢度,故而曰“已喜”。又逢天气爽朗,夜空碧清如洗,因而格外高兴,故曰“更怜”。下面由写意转而写景,点出“一轮明月”。月圆如轮,高挂林梢,银辉流洒,清光烛地,正是赏月的大好时刻。故而末结两句云: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松醪”,用松膏酿制的酒。李商隐《复至裴明府所居》云:“赊取松醪一斗酒,与若相伴酒烦襟。”“野人”,山野之人。“期”,约会之意。“忘形”,语出《庄子·让王》:“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杜甫《醉时歌》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张抡这两句写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情投意合,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淡泊的心境与清幽的月色交融在一起,表现出闲适惬意、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首词在语言上是很有特色的。音韵和谐,辞意兼美,清丽秀润,亲切自然。词人在语言艺术上,的确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创作背景

  张抡,宋高宗年间独自登高秋游,赏万山秋景,有感而发,故作此词。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当时巧笑记相逢。玉梅枝上玲珑。酒杯流处已愁浓。寒雁横空。
去程无记更从容。到归来好事匆匆。一时分付不言中。此恨难穷。
黄衫相倚。翠葆层层底。八月江南风日美。弄影山腰水尾。
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无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
当年豪放,况朋侪俱是,一时英杰。逸气凌云,佳丽地、独占春花秋月。冶叶倡条,寻芳选胜,是处曾攀折。昔游如梦,镜中空叹华发。
邂逅萍梗相逢,十年往事,忍尊前重说。茂绿成阴春又晚,谁解丁香千结。宝瑟弹愁,玉壶敲怨,触目堪愁绝。酒阑人静,为君肠断时节。
广内多年铁{擿扌换木}摧,监州新命诏函开。
河东世擅鹓雏誉,江左人瞻竹箭才。
即席离弦凄鹄韵,几程残魄晦珠胎。
兴禾善俗蓬仙友,剩舞吴歈耻宴罍。
半窗残照一帘风,小小池亭竹径通。
枫叶醉红秋色里,两三行雁夕阳中。

金地布时黄鹤下,化身现处赤乌来。如今只履西归去,又见天花一叶开。

吴杉制器五尺强,棬如胡椅长如床。方藤细簟曲木枕,意匠颇觉吴工良。

高眠稳坐两不妨,坐非箕踞眠非僵。由来万物各有用,一物两用无遗长。

夜来我在元龙宅,醉卧此床呼不得。归来展转不成眠,梦想犹疑在床侧。

吾家老父年七十,此物何由置堂室。祇因为乐胜潘舆,恨不可怀如陆橘。

平生有口不惯乞,与子在情宁在物。正是黄香扇枕时,高堂待此无蒸郁。

城东与城西,相去咫尺耳。不得同朝夕,譬如隔山水。

况兹历三秋,正复累百里。念我谁与游,怅然岂能已。

古人称莫逆,未必居密迩。自嫌感豫深,更失笑谈理。

寡陋使心忧,空虚见人喜。观过而知仁,且当谢君子。

绛衣仙子过中元,别叶空枝去不还。
应是天人知忆念,再生朱实慰衰颜。

乘春春去去何方,水曲山隈白昼长。绝代风流三峡水,旧家亭榭半斜阳。

轻阴犹护当时蒂,细雨旋催别树芳。唯有幽魂消不得,破寒深醴土膏香。

王哲已东迁。经过甘河上众贤。性内饥寒由未免,盘缠。

乞觅诸公自肯钱。

得得递相传。慧我同为出九莲。多少各人心意会,怜怜。

此去如来本气传。

骄阳如血压营头,热阪屯兵汉将愁。明敕星驰开药匣,军人痛哭出公州。

空囊墨化苍龙吼,野寺钟残黑雾屯。数代弓裘归马革,十年心胆碎鸰原。

急将短铗弓庾岭,莫遣长歌度蓟门。荒垄遗编重拭目,离支树下好招魂。

隆山嵯峨,崇峦岧峣。傍觌沧洲,仰拂玄霄。文命远会,风淳道辽。

秦皇遐巡,迈北英豪。宅灵基阿,铭迹峻峤。青阳曜景,时和气淳。

修岭增鲜,长松挺新。飞鸿振羽,腾龙跃鳞。

上神仙住九上华,故留灵锁护烟霞。
云根欲断溪回处,浪出常山几片花。

萍聚京华四海心,蓬飞岁月故骎骎。蛮荒独忆西台迥,郡国同瞻北阙深。

病骨逢君惭骥枥,春山对酒见莺林。少陵不作当时体,千载重聆大雅音。

雀啄棠阴鹤卧庭,琴弹花院昼泠泠。欣传仙吏飞双舄,空笑梁鸿守一经。

草莽岂忘深雨露,布衣只合老山灵。六年未识君侯面,自愧题诗上画屏。

九剑盈庭酒满卮,戍人归日及瓜时。
元戎静镇无边事,遣向营中偃画旗。
日中望双阙,轩盖扬飞尘。鸣珮初罢朝,自言皆近臣。
光华满道路,意气安可亲。归来宴高堂,广筵罗八珍。
仆妾尽绮纨,歌舞夜达晨。四时固相代,谁能久要津。
已看覆前车,未见易后轮。丈夫须兼济,岂能乐一身。
君今皆得志,肯顾憔悴人。

层层鸟道乱云通,岩际灵泉漱石宫。穿坞柳风吹鬓绿,傍岩花影落杯红。

仇池往事真成幻,勾漏丹成已驭风。留此好山供胜赏,不辞归路夕阳中。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