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晚坐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湖水明净只觉眼前湖面一片明澈,视觉阔原远,可以把荒芜的徐州城当作山林隐居
青翠的树林仿佛与含着无限深意,悠然自得的白鸟安享几多悠闲。
我这老病之身已在家赋闲,一生诗名成于苏门诸士之间。
此时,我的目光随归雁而消尽才收回,还仍痴痴地坐等暮鸦飞还。
注释
后湖:在诗人老家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瀛奎律髓》题作“后湖晚出”。
净:指湖水清。
明眼:因湖水明净而觉眼前湖面一片明澈。
城荒:指徐州城荒芜。此句言权且把徐州荒城当山林隐居
青林:青翠的树林。
余闲:闲情逸致。
身致:致身于。江湖:指隐士居住之处。
伯季:古人以伯仲叔季作为兄弟排行的顺序。该句言文名成于苏门诸士之间。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故言伯季间,喻相差很小,难分优劣。
“目随”句:化用嵇康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后湖晚坐时所见景致,及其悠闲情怀,大约作于诗人自颍州教授任上罢归后的几年家居赋闲之时。首联是写近景,通过浅水和荒城,描绘出一种静谧的环境。颔联是写远景,写青林和白鸟,充满自由和生机,成为名句。颈联是抒发诗人的感慨,远离官场,隐居山林,名列苏门,颇感欣慰。尾联写归雁和暮鸦,寄托了诗人耿介自守的志气。

  全诗淡墨写景,诱人想象,情寓景中,耐人寻味。语言风格似陶渊明,淡而实绮,癯而实腴。

  前面两联写景不涉及人,但字里行间却隐然有一诗人在。晚坐后湖,首先扑入诗人眼帘的是后湖,故首句即写“水净”,也是因水之明净而觉眼前一片明澈,极写水之清亮。用“偏”字反映出乎寻常或意料的意思,具有强烈的感受语气:“那湖水竟是非同寻常的清澈啊。”

  次句写荒城。“城荒”,写诗人当时看见自己所居之城很荒僻。因城市荒僻而以为“可当山”,联系颈联的“身致江湖上”一句是说:尽管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隐于山林,只能隐于朝市,那么就把这座荒城权且当山吧。在意念之中,他便也就隐于山了。“偏”、“可当”,是诗人的感受、感觉,显示了在首联的带有主观感受色彩的景致外,还有诗人的存在。颔联写青林、写白鸟。暮色笼罩下,诗人看见远处青林中,不断地升腾起迷漫的雾气,蓊蓊郁郁,如同那青林怀着无限情意;又见白鸟时而停在湖边,时而集于树上,显得从容、悠然,仿佛极有余闲似的。其实,从这两句带拟人化色彩的景物描写中,读者又能够看到诗人自己:因为他遥望青林,其意无限,故觉青林似亦有无限之意;恰是他长时间(极有余闲地)瞩目白鸟,才以为白鸟也很有余闲。于写林、写鸟中,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悠闲情怀

  颈联便明写诗人自己“身致江湖”,说明他此时正过着隐居生活,是一个无所羁绊的隐士(因而才能如此悠闲地长坐后湖,观赏着水、城与林、鸟)。“伯季间”,语本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又《晋书·王湛传》:“王济对武帝曰:‘臣叔殊不痴,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湛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此处当指苏轼、苏辙门下诸君。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说:“子瞻、子由门下客最知名者,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秦少游,世谓之‘四学士’。至若陈无己(无己,陈师道的字),文行虽高,以晚出东坡门,故不若四人之著。故陈无已作《佛指记》曰:‘余以辞义,名次四君。’”后来陈师道、李廌与“苏门四学士”并称“苏门六君子”。

  尾联写景亦写诗人自己。天色已晚,暮空中,雁儿急急归去。诗人纵目追随着它们的归踪,直至在视野中完全消失。雁已归尽,人却不能兴尽而归,诗人还在饶有兴致地坐等着暮鸦归来。人的闲散,情的闲适,于此又体现出来了。

  此诗重复运用“白鸟”、“归雁”、“暮鸦”三种禽鸟意象,应是白璧微瑕。

  陈师道的诗在艺术上的最突出之处,便是表面淡而实际丰腴,此诗亦然。虽出以淡淡的笔墨,诗味却是极其丰腴醇厚的。诗人将自已那种无案牍劳形、无尔虞我诈伤神的无拘无束的悠闲之态、自得之情,蕴于淡墨描绘的景物之中,清神幽韵,而又苍劲雅健。

创作背景

  这首五律大约作于诗人自颍州教授任上罢归后,至绍圣(公元1094-1098年)初期被召为秘书省这几年家居赋闲之时。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猜你喜欢
西风一叶送行舟。浅迟留。舣汀洲。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应是离宫城外晚,人伫立,小帘钩。
新归重省别来愁。黛眉头。半痕秋。天上人间,斜月绣针楼。湘浪莫迷花蝶梦,江上约,负轻鸥。

培芳草创强铺筵,画出清明三月天。长少团栾还五世,笑谈邂逅集群贤。

或歌或弈杯无算,非竹非丝乐自然。过则相规善相勉,须令和气蔼无边。

去岁端阳奉御筵,金盘角黍下遥天。黄封特赐开家宴,回首薰风又一年。

老来著意惜馀年,时世那堪急似弦。敌面被春将一岁,又随风叶去翩翩。

休洗红,洗多颜色坏。东园桃李花,阳春不相待。去时罗衣薄,来时罗衣寒。

天风日暮急,举袖君自看。鸣蜩札札落柳枝,深闺年少犹不知。

道人心印悟来,自然惺洒。这妙用、玄关造化,神功巧笔,今古难画。

见壶中、不夜春光,化锦绣、江山相亚。处处花萼楼台,秀吐香风,高耸蟠桃架。

玩紫微绛阙,瑶池阆苑,岂羡世间,园林郊野。闲步凤凰台,听一派箫韶,音韵清雅。

任纵横出入,灵空不用,玉鞭金马。翛然卓立乾坤,看万象、森罗青霄下。

五明宫,玄珠会,妙体婵娟娅姹。醍醐芝草,谁肯著、千金酬价。

化缘得遇真师,点透灵通,常应无虚诈。赏圣贤至理,谦慈度日,更六根清净,无为风化。

性月桂枝芳,放万道光明无毁谢。把天机秘诀,勿令轻舍。

空有华堂十数重,等闲不复见君容。
俄听玉辇声才过,恨却监宫急急封。

沼荇微生绿,宫梅暗度香。五云凝紫禁,一气转青阳。

白鹦鹉,陇西来,金笼驯养无人开。绮窗谈舌学人语,字字分明如处女。

一朝持入沈香亭,玉环自教蜜多经。解听月殿霓裳曲,惯识梨园羯鼓声。

无端羽化冲霄去,?在碧桃花落处。陇头迢遰陇云深,无复重栖旧时树。

晨钟离野寺,早市出村墟。山在空濛里,路经崩缺馀。

崎岖方自此,阻绝信非虚。却羡林间翮,飞翔得自如。

水外堤边春影瘦。依稀似梦和情逗。正是高楼帘捲候。

斜阳漏。半窗晴雪纹纱透。

撇却锈茵温又厚。迎风只爱天涯走。化作浮萍缘亦偶。

心知否。一池春水刚吹皱。

秋城临古路,城上望君还。旷野入寒草,独行随远山。
授人鸿宝内,将犬白云间。早晚烧丹罢,遥知冰雪寒。

去岁滇池一棹回,今朝江口片帆开。竹林未暖论文席,官舍遥持介寿杯。

声价待收韩愈第,山川要壮子长才。堂前若问平安否,数点沙鸥一钓台。

薄晚寒闺,轻盈弱质,井水心情自守。触目惊心,栋折榱崩,何恤玉颜消瘦。

针管慵拈,误几度、窗前停绣。回首。叹周道游观,将非君有。

嗟彼女伴何知,把慷慨情怀、认萦丝藕。葵践兄亡,冷眼年来,已知大弓难彀。

无限伤心,当商女,后庭歌奏。能否。比例似、无盐觅偶。

看花莫问主,有酒便成邻。久住方言熟,常骑马性驯。

逢人疏礼数,观猎倍精神。芳草连千里,东风淮水滨。

酒不迷人人自迷,一卮一卮复一卮。可怜曲糵消人志,病多休道药难医。

湘花淡损红脂面。兽环双掩蘼芜槛。笺小画秋山,星娥翠袖闲。

纤云凝夜紫。烟落迷廊处。桐阁冷抛书。琴窗月上时。

西湖胜绝,有栖云楼观,蟠空丘壑。玉鉴光中天不老,人在蓬壶行乐。画舫藏春,垂杨系马,幽处笙箫作。京华狂客,也忘身世飘泊。
行待载酒寻芳,湖湾堤曲,放浪红尘脚。借景留欢排日醉,不负莺花盟约。忍缓东风,耐烦迟日,休凭匆匆着。温存桃李,莫教一顿开却。

山头日日风和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