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叙述了织妇终年辛苦而生活艰难,在官府租税和高利贷剥削下,连麻布衣都穿不上的情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以第一人称来写,紧紧围绕织妇的勤与贫着墨,层层递进,对比鲜明,语言质朴自然,一字一句,读来感人肺腑。
首联是诗人的口吻,客观描述了织妇的辛劳。它通过劳作的重复性、贯性和紧张性透析而出。这两句虽与织妇之叹无关,却注入了诗人叹其所忙、叹其所苦。以“夏”与“春”字对举,以“重”与“复”字相照应,突出织妇之勤。
颔联是织妇的口吻,但仍未见出所叹。相反却道出了她的希望、热切的希望。绢未脱轴、丝未落车就想着如何用它们去输官、赎典,惟独没想到自己。她织的是希望。
颈联又是诗人的口吻。前句绾结首联,言其年复一年、整春整夏为蚕而忙。后句写她的衣着一布衣、布裳。为了强调,诗人虚去了动词,又着一“仍”字。这就使诗人叹其所忙、所苦的心态更为突出。
尾联深沉的诗句,抒发了织妇心中的愁情,表明织妇的生活每况愈下,与唐代诗人于濆的诗句“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辛苦行》)一脉相承。这又是织妇的口吻。前句“犹自可”表明她对布衣布裳并不在乎,还多少带有满足之感。只是在“今年无麻”的情况下,她才发出“愁我”的喟叹。诗至此戛然而止。
诗人如此写“叹”,确实很精到。一方面,写织妇之“叹”不在“输官”、不在养蚕人无罗绮穿,也不在“布衣仍布裳”,这就不仅独到新颖,而且也相当深刻。远比张俞《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来得深刻。另一方面,写自己“叹织妇”也很灵活,既可叹其未叹,如叹其所忙、叹其所苦,又可叹其已叹,愁其已愁,如结尾两句。这就拓宽了“叹”的内容,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黄鹄兮,汝本凤凰,毛羽丽兮多文章。慕高义兮不字,盛年处兮闺房。
天作合兮咫尺,忽与予兮颉颃。初筮得兮归妹,予亦忧兮承筐。
宜无实兮有实,果生子兮月望。甫三龄兮恃失,大母育兮无伤。
于尔甘兮一味,食必同兮膏芗。梦当门兮桂树,子硕大兮珠光。
以嘉名兮锡汝,将见德兮芬芳。幸黄鹄兮遗汝,命已胜兮华姜。
岁殷勤兮祭祀,将邀福兮泉壤。魂有知兮成立,魂无知兮夭殇。
呜呼兮黄鹄,有子兮汝犹不没,无子兮今汝其亡。
呜呼,有子无子兮,维予其皆不能忘。
此生疏旷绝堪嗔,遇酒逢花便不驯。身外悠悠无染著,胸中的的有阳春。
青天不补罅,山色秀可揽。红树醉秋风,碧峰开菡萏。
崎岖深谷有行人,攀磴扪萝不知险。开岩楼阁高复低,时见隔溪云冉冉。
忆昔少壮日,征鞍度居庸。画笔记行稿,点滴苍翠誇全工。
三十年来重看画,星星两鬓生秋蓬。今看古画我何数,因画思人今亦古。
但愿升平日,鱼钓山中泉,食耕山下土,归乎归乎盘之阻。
远我父母,事人父母。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少慕事亲,十年不字。
长慕事亲,终身不字。谓我女子,谓我男子。宛然孝子,宛然处子。
有父子伦,无夫妇伦。婴皃子后,惟此一人。暮雨梨花,年年寒食。
麦粥一盂,父母之侧。
秣陵城南秋雨来,西风吹上雨花台。台高俯瞰白下尽,渡江云断斜阳开。
江声如雷走吴楚,木叶翻飞塔铃语。龙盘虎踞难久居,吴宫晋苑知何处。
梅冈东下谒丛祠,野草垂花覆断碑。拾得祠前五色石,犹疑碧血染当时。
六朝文物终沦丧,燕邸少师亦虚妄。重怀忠节独迟留,归看暮霭横秋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