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写词人在县衙愁坐的情思。开章“秋晚寒斋”一句,写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寒秋季节,傍晚时分,“斋”指县衙斋室,点明了地点,呼应了词题。抒情主人公坐在简陋的藜木床上愁思闷想,看如篆字的熏香袅袅,似轻雾横飘,“香篆横轻雾”在词中既是写实,更有比兴作用,那萦回的篆香如愁绪徘徊,那横飞的轻雾像悲思几缕。“闲愁几许”以直接抒情之笔,写此时此刻内心独特感受。这愁是什么?是离家背井的乡愁,是久别妻室的相思,是羁臣远谪的忧虑……。词人没有明指,只写了一个“闲”字,令读者想像,去品味。“梦逐芭蕉雨”一句颇为精妙。“芭蕉雨”是一个悲愁意象,“雨打芭蕉,分明叶上心头滴”。“香篆横轻雾”这一视觉形象已将词人引入梦幻之中,“梦逐芭蕉雨”这一听觉形象又使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自己的心头,这岂不更加浓了几许愁思?这句中的“逐”字下得好,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了,从而强调了“芭蕉雨”是情中景,是为表现愁情而设景;如果改为“听”字,则是强调了“芭蕉雨”的客体存在,其艺术效果是颇不相同的。
下片继续写词人在寒斋内所见所感。“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写词人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象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词人将孤雁与幽人类比,因两者有可比性,孤鸿独飞天涯,幽人羁旅他乡,其孤寂凄凉是相同的。一个“替”字将两者关系联系得更紧密了。然而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自己呢?却是羁臣远谪难得返乡,故词人感慨道:“归不去”。这三字有多少悲哀与辛酸,有多少惆怅与愤慨。这种感情曾反复抒发过:“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江神子》),“羁怀都在,鬓上眉头。似休文瘦,久通恨,子山愁。”(《行香子》),“暮暮来时骚客赋”,“天留花月伴羁臣”(《浣溪沙》)。为什么“归不去”,词人未明写,而是以“乱山无数”的形象出之,“山无数”可见归程障碍重重,着一“乱”字,更加重了归程艰险,这“乱山无数”的形象,自然也就蕴含了词人心绪烦乱与忧愁。这是眼前景,更是心中景。结句“斜日荒城鼓”,暗点词题“愁”字,照应开头,写在深秋的斜晖中,词人身处一片荒城之中,听暮鼓声声,那迁客羁臣凄凉孤寂的感受何处诉说?最后两句之妙,在于以景结情,那乱山、斜日、荒城、暮鼓,都染上了词人的主观色彩,加深了题旨的表达。
全篇紧紧围绕“愁”字展开,以富有特征的景物──晚秋寒斋、芭蕉夜雨、云外哀鸿、乱山无数、斜日荒城、暮鼓声声,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有力地烘托出一位寒斋愁坐的人物形象,令读者可以见其景、闻其声、感其情、悟其心。此真所谓“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钱钟书语)之佳篇也。
秋人直凭无聊,玉阶踏碎凉蟾影。愁肠百结,醉中难遣,又逢酒醒。
月在青天,风来画阁,露生金井。听蛩吟鹤唳,总关秋思,叵耐得、相如病。
容易名场梦冷。纪前因、雪泥空證。元龙豪气,香山宦迹,樊川游兴。
湖海逢迎,莺花侍从,半生侥倖。想斯人位置,悠悠青史,待何人定。
日落窗中坐,红妆好颜色。舞衣襞未缝,流黄覆不织。
蜻蛉草际飞,游蜂花上食。一遇长相思,愿寄连翩翼。
赤龙睡醒渴饮湖。天帝下授调水符。农夫得雨如得珠。是活万家非私娱。
吾庐近市尘樊拘。猿吟鹤梦思逃虚。安得仲宣楼坐予。俯临万亩看耕锄。
秧针一碧风疏疏。烟中叱犊蓑笠濡。身闲不识青组纡。勤家使者过听渠。
田园杂兴陶潜摅。科头倚槛歌乌乌。檐前雨点晚更粗。急提瓶盎催奚奴。
黄梅水甘逾醍醐。贫家茗材抵蓄租。入门百瓮富有余。海上髯翁今来无。
我具卢仝小竹炉。灌子七椀肠弗枯。倒出奇句买玉壶。莫遣王郎幽赏孤。
问字曾经二十年,雕虫小技沐矜怜。翁今无意呈三策,我亦旋思息万缘。
月缺月圆心自在,花开花落梦相牵。看他求利争名客,千顷波中一叶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