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距李纲时期有一百多年,已成为历史。但历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处。宋钦宗时金国对大宋的侵略无异于当年辽对宋的侵略,且又过之。李纲在词中叙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对当朝皇帝进行讽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希望皇帝能从真宗幸澶渊的史实得到启示,振作起来,抗金卫国,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首句“边城寒早”。从边境自然气候的早寒,烘托战争威胁之严重。骄横恣肆的胡虏,竟敢远来侵占中国甘美的泉水,丰茂的草原,“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敌人的铁骑纵横,他们披着毡裘,冒着大雪,使一方国土受到严重的骚扰。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庙堂,指朝廷。折冲,指抗击敌人。坤维,地的四角。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大举入侵,“急书一夕凡五至”,真宗惊慌失措,无计抗击辽兵,召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寇凖力主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感到很为难。参知政事江南人王钦若主张驾幸金陵;四川人陈尧叟主张驾幸成都。成都远离汴京,故说“坤维”,即地角之意。不论南逃或西逃,都是主张放弃中原,包括汴京在内。把辽兵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土地,拱手送出去。真宗问寇凖:到底怎么办?寇凖答道:“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奈何……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宋史·寇凖传》)真宗不得已,勉强同意亲征。真宗到澶渊南城,群臣畏敌,又请求圣驾就此驻扎,不再前进。又是寇凖力排众议,据理力争。真宗乃渡澶渊河(即“径渡大河清晓”),直达前军。所以李纲满怀热情地写道:“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亲行天讨”就是天子代表上天亲自讨伐有罪的人。此指抗击辽军。“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对真宗亲征澶渊,李纲在词中极力夸张、铺叙,热情地、形象地描绘了天子御驾亲征的仪仗之盛,威仪之大,恰与钦宗、高宗的畏缩逃跑构成鲜明对比,一扬一抑,从侧面对当朝皇帝作了委婉的批评。“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皇帝亲征,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大大振奋了民心,宋辽两军在澶州对峙,当辽国统军挞览出来督战时,被宋军用弩箭射死,挫败辽军。于是,“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宋辽议和,互立誓书,订立“澶渊之盟。”
作者对寇凖功绩的赞扬,是希望能有像寇凖这样的忠臣力挽狂澜,也寄托着他的自勉和身世之感。他对真宗的歌颂,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激励,因为曾御驾亲征的真宗,比起一味逃跑的皇帝毕竟大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
晚至瓜州渡,击舟泊西湾。日落暴风起,大浪得纵观。
凭凌积石岸,吐吞天外山。霹雳左右作,雪洒六月寒。
吁嗟至柔物,威壮不可干。若为神龙凭,气势非一端。
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高山虽有路,辙险马足酸。
居朝号安逸,重禄多忧患。争得清静交,共骑双翔鸾。
矫翅入赤霄,不见此险难。奈何蚩蚩众,共处天壤间。
因知古圣人,立法万世安。济川作舟梁,铸鼎穷神奸。
朝廷布礼度,粲粲莫可删。后来渐破坏,所向行路难。
凶邪得骋志,物命遭摧残。视此念古昔,杖藜空盘桓。
流水高山只自听,白云终不碍峰青。贪他一口龙潭沬,枉却金刚般若经。
春秋爱佳日,树石自闲敞。一与名士遇,随地得清赏。
君家有积德,泽比良相广。仁心毓贤俊,食报理非枉。
君于昆季中,才志尤俶傥。文思云气上,胸次月华朗。
寄怀作此图,标格羡英爽。右军禊山阴,高致略可仿。
大江南与北,一水隔遐想。欲采芙蓉遗,临风独神往。
一足不能行,神仙宁此留。祇以形之似,高踪何处求。
朝寻白鹅山,夕次层岩曲。中虚谷窈窕,一水流其腹。
澄渟注渊奫,冬夏不盈缩。初疑有神物,毛骨森戚促。
魂惊不敢吐,发腻不敢沐。跨梁怛临深,矧敢濯余足。
闻昔宅秘怪,蒙鸿状河渎。黄昏嘷猩鼯,正昼飞蝙蝠。
豚肩走巫觋,歌舞神所欲。寻幽到其趾,精爽戒托宿。
张公熙宁初,曾是舒幽独。镌题百许字,焕烂夺人目。
几呵护守严,百魅不敢触。往往风雨夜,啾啾鬼神哭。
乃知正直士,所至即蒙福。往时元次山,今日蒋颖叔。
或镵阳华铭,或刻舜祠录。与公成三人,万代仰高躅。
因书岩石间,聊用美淇澳。
初弦落微月,草宇夜岑寂。追凉拂桃笙,伸欠聊偃息。
檐荣忽飞雨,散乱银竹白。避漏起移床,青灯晕空壁。
晓看蛙入户,时有燕为石。是节正骄阳,敲烦火云赤。
烦蒸等坐甑,百体劳按抑。良苗忧槁暴,空有庭树碧。
借免抱龟肠,犹应困蔬色。炎埃今一洗,万井沐甘泽。
望岁即交欢,宁容须暇隙。相逢如得酒,釂饮莫馀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