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抒写了他的恓惶情绪中对时代苦闷的色彩,有一种爱国情怀包含在里面。
李白《月下独酌》中有一首也写作者的孤独,全诗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作者、影子、月亮在一起,又歌、又舞、又饮,颇有一点热闹气氛。向滈此词写灯、影、人相伴,大半是受了李诗的影响,但两者的情调却是不一样的。李白遇上的是唐帝国最强烈的时,他的个性既旷达不羁又积极向上,因而他的诗总是进取的,活泼的。向滈则不然,生活在那个令人空闷的时代里,加上自己又长年同亲人隔绝,所以他不可能象李白那样即使在孤独之中也充满着希望与活力。比如在这首词中就只有“灯”、“我”和“影儿”,无月,无酒,自然也无歌,无舞。同样是写孤独,但向滈笔下却处处是绝望的影子。
这首词构思新颖,作者把“影儿”写入作品,用以反衬自己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这既避免了纯说愁苦的单调,又使词篇更具形象性,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词篇用“谁伴”二字开头,一上来就突出了作者在窗前灯下为孤独而久久苦恼的情态,由“谁”字发问,便把读者引向对形象搜索与寻求。果然在问了千万声“谁伴”之后,作者终于发现了只有“影儿”相伴。虽有“影儿”相伴。
可是,就是这无言的、难以发现的影儿,况且也并不能“伴”得持久:“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找到影儿作伴,为的是给自己寻求安慰,谁料灯灭后连“影儿”不复存在了,加倍衬出了自己的孤单,于是便喊出:“无那,无那,好个栖惶的我”(无那,即无奈的意思)。影儿的恰妙运用,使抽象的愁思更为具体,行文也更生动。与晏几道《阮郎归》词中“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之句,可以先后媲美。
自然,这阕词的新颖构思,还可以从结构的安排上看出来。词作从独坐开始,用唯影相伴表现作者的孤单,这可以算是诗文中的佳境。接着说“影儿把人抛躲”,则将旧境翻新,感情也被深化到了顶点。
羁旅当然是愁苦、寂寥的。不过向滈的孤独似乎在离家别亲之外,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向滈出生时正当南宋初期,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候。小朝廷采承妥协退让的国策;广大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因受到创伤而更加强烈,因而,要求驱逐金、收复失地的呼声高涨。为了给投降路线扫平障碍,统治阶级于是大规模地镇压抗战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那时的有识之士一方面眼看国力日衰,痛感空有报国之志而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又为个人渺茫的前途所烦愁,因此多半处在矛盾与伤感之中。向滈在一首《临江仙》中说:“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栖迟”,透露的正是爱国被冷落后的凄凉心情。据此,这阕《如梦令》抒写的恓惶情绪中也应包含有对时代苦闷的色彩。
开轩种竹仍留客,想见此翁强健时。借我绳床小盘薄,为君试读壁间诗。
露驿星程,又还控、西风征辔。原自有、孔璋书檄,元龙豪气。
蜀道尚惊鼙鼓后,神州正在干戈里。佐元戎,一柱稳擎天,襄之水。
功名事,山林计。人易老,时难值。看新丝一发,甚吾衰矣。
转首从游十五载,关心契阔三千里。便秋空、边雁落江南,书来未。
龙爪槐张攫。驰突处、宛骝蹴铁,死生堪托。我把金荃词一卷,字字写成钗脚。
是吾友、我堂之作。读罢悲风生肘腋,羡君才、不减王宁朔。
相怜也,总萧索。
茂陵一病成担阁。叹客里、无多暇日,我歌君酢。醉擘银筝弹一曲,弹到秋云都薄。
只是诉、两人沦落。泣下羞为儿女态,问吾生、舌在还如昨。
休作苦,且行乐。
偶然同渡不同舟,风到扬帆共逆流。莫谓狂澜无砥柱,嵩行千古镇中州。
出郭乘初霁,高台列绮筵。北临收市邑,南睇俯山川。
莘野耕春雨,磻溪钓暮烟。圣明虚席待,莫负太平年。
门外长安道,纷纷名利人。谁知方寸许,有地可颐真。
真能了万象,亦复冥诸尘。不离虚幻境,举目见全身。
崇山栖凤,广泉含螭。洋洋大府,俊德攸宜。用集群英,参翼弘规。
皇晖增曜,明两作离。
爰有伏生,东夏之秀。盛德如新,畜智如旧。储材积艺,待时而茂。
九德殊涂,道将焉就。
邂逅之遇,良愿是适。同闬比屋,笑语卒获。望宋谓近,曾不咫尺。
一苇则杭,矧兹隔壁。
既近其室,不远其心。齐此笃爱,惠予好音。金声玉振,文艳旨深。
孰不歌咏,被之瑟琴。
草木都随笔下春,新诗婉丽妙超神。唱酬愧我空叉手,著述知君已等身。
有客特开栽竹径,无官权作判花人。清闲奇福皆天赐,株守寒窗未足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