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谁引长河贯洛城,銮舆东去此为轻。
洪涛不服天津束,日夜奔腾作怒声。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你喜欢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竹阁斜溪小槛明,惟君来赏见山情。
马嘶风雨又归去,独听子规千万声。
举家相逐还乡去,不向秋风怨别时。
湖水两重山万里,定知行尽到京师。

恶钳锤下翻身去,个个当阳要出尖。钉得虚空无缝罅,有完全有不完全。

士惟食志非食力,於陵奚事亲屦织。
静乐一门自师友,篑进不为子贡息。
元仲季方一太丘,海内人士俱愿识。
案上惟作羽籥声,室中定无锄箒色。
申旦督课如园蔬,子夜程书过衡石。
举似翁妪笞其儿,教育英才笑安得。
文献超群王谢家。韦布当磨铁砚墨。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义士频报雠,杀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一举人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人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端门受命有云礽,一脉微言我敬承。宿草敢祧刘礼部,东南绝学在毗陵。

尼父道不行,喟然念泰山。空垂六经文,不睹西周年。

七十二君代,乃有封禅坛。书传多荒忽,谁能信其然。

既尝小天下,复观邃古前。羲黄与尧舜,荡灭同云烟。

社首卑附地,徂徕高摩天。下视大海旁,神州自相连。

天地有变亏,何人得升仙。遗弓名乌号,桥山葬衣冠。

末世久浇讹,孰探幽明原。三万六千年,山崩黄河乾。

立石既巳刓,封松既已残。太阳不东升,长夜何漫漫。

哀哉一颜渊,独立瞻吴门。疲精不肯休,计画无崖垠。

复有孟子舆,眷眷明堂言。庶几大道还,民质如初元。

上采黄金成,下塞宣房湍。何时一见之,太息徒潺湲。

襜帷明日罢朝天,拟向风尘避少年。君自楚人谙故事,于今白雪有谁传。

人议居士老来迂,与世依违总不符。
虽似子牟怀魏阙,却同居易学浮屠。
锄荒只欲开三径,适意宁论泛五湖。
胸次更无尘一点,且同高士话虚无。

湖上空波明綵霞,逢逢花鼓若为挝。云帆拟挟飞仙去,沧海惊传银汉槎。

敛策暂回首,掩涕望江滨。无复东南气,空随西北云。

挈杖去中林,卜宅江之边。
江边多故庐,改筑架斯椽。
左右皆废墟,南北尽颓垣。
昔人固不留,遗迹尚依然。
因之悟物理,盛衰恒递迁。
世既异市朝,海亦变桑田。
古来皆有是,念此一长叹。
何以慰我怀,斗酒倾前轩。
百世非所知,聊且乐当年。
踏遍红尘四百州,几多风月是良俦。
朝来应笑酡颜叟,道不相侔风马牛。

羚羊西接古端城,远出长亭廿里程。溪浒尚涵包拯砚,石崖曾渡马援兵。

青山夹岸双罗秀,绿水中流一派平。莫问前朝江上事,月明深夜有潮声。

丛丛晴雪阑干曲。东风碎剪玲珑玉。蝴蝶打成团。梅花一蒂攒。

昨宵林影白。错认团圞月。晓起捲帘看。罗衣生薄寒。

典刑寄老成,师友须渊源。
今代紫薇公,身退道益尊。
言行无表襮,卓然中所存。
云雨自翻覆,谁能动毫分。
洗垢既无垢,尚或求瘢痕。
嗟我与徐子,昔也扫公门。
相期膏吾车辆,从公毕斯文。
家临泾水隔秦川,来往关河路八千。
堪恨此身何处老,始皇桥畔又经年。

念旧剑犹在,欢新盖偶倾。遨游同所仰,言笑隔平生。

劲骨终摧土,清词竟蹈兵。因君数畴昔,余亦泪纵横。

峨眉亭下路,舟楫几经过。
晚识黄山面,新添白发多。
学仙徒化鹤,病偻喜名驼。
四上江湖请,金章许换蓑。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