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云无一缕干明月,桥有千寻卧渌波。
料得人间无此景,中秋对月兴如何。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你喜欢

浴殿陪书诏,甘泉忝侍臣。虚传游帝所,不复从时巡。

效死终何日,馀生漫此身。攀髯如已矣,挥涕洒江滨。

万畦新稻傍山村,数里深松到寺门。幸有香茶留稚子,
不堪秋草送王孙。烟尘怨别唯愁隔,井邑萧条谁忍论。
莫怪临歧独垂泪,魏舒偏念外家恩。
曾看颜氏传,多记晋时仙。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
青春留鬓发,白日向云烟。远别赍遗简,囊中有几篇。
相如当日,曾奏凌云赋。落笔纵横妙风雨。记扬鞭辇路,同醉金明,穷胜赏,不管重城已暮。
旧游如梦觉,零落朋侪,遗墨淋漓尚如故。况神洲北望,今已丘墟,伤白璧、久埋黄土。但空似、灵光岿然存,怅朗月清风,更无玄度。

妙龄才气已无双,军阵飞扬翰墨场。白简空馀遗藁在,锦囊应有近诗藏。

生前且尽杯中物,死去犹堪地下郎。逸气不应埋宿草,会看千丈吐光芒。

平日压尘土,今游兴味长。
波涛围四际,台殿起中央。
鱼听晨餐鼓,云和夕炷香。
薰风休递吹,襟袂不胜凉。

斗酒那能话不延,此行无事不堪怜。弓藏夜夜思弯日,剑出时时忆掘年。

老泪高梧双欲堕,孤心缺月两难圆。明朝总使清光满,其奈扁舟隔海天。

使节重来省昔年,旧游零落一凄然。山川在眼空陈迹,歌舞催人又别筵。

风捲潮声在海起,雨分虹影半空悬。酒醒惟有斜窗月,偏照姚江独夜船。

晓日昭阳燕子斜,香尘不到绿珠家。翠裙楚岸江蓠叶,红袖唐宫石竹花。

宝镜玉龙羞佩璲,檀槽金鹊涩琵琶。洗妆夜拜瑶池月,怅望神仙萼绿华。

自许馀生不问天,樵夫渔叟得齐肩。岂期鼙鼓轰天日,犹有篇诗慰暮年。

白发满头惊老矣,黄金掷地喜铿然。袜才敢共元龙并,何但高楼上下眠。

置守当年为罢侯,剖符皆是帝王州。一瓢挂在长松下,方信箕山有许由。

明镜圆花发。
空房故怨多。
几年留织女。
还应听渡河。
节义名门,簪缨华胄,圣朝旌表昭彰。声誉籍甚,青史注遗芳。积善偏钟余庆,天地报、芝产中堂。人希见,九茎并茁,奕烨绚祥光。应知和气萃,致生嘉瑞,千载永流香。况家传诗礼,名着吴邦。百世箕裘不替,庆源远、支派悠长。君知否,孝诚感格,灵异岂寻常。
忽厌菱花太皎如,黳髯新白十茎余。
主恩空在丹心感,动籍终无一字书。
出塞鼓旗犹转战,近胡桑柘颇稀疏。
何因别奋陈汤策,北逐天骄瀚海居。

玉削苍峦千碧虚,洞中杳杳真人居。绰约冰采颜如珠,一念不起终无如。

我缘朴陋厌纷挐,心与幽致烦簪裾。九阳丹就括灵枢,飘然再访聊踟蹰。

水晶珠在玉盘堆,还忆春风手自栽。味比蓬山仙醴胜,根随汉使节旄回。

延年何必求灵药,酿酒偏宜注寿杯。岁岁华筵酣醉后,蔗浆茶饮可能陪。

头角崭崭露,江南四月时。
定应孤竹子,未脱老莱衣。
怒长搘苔石,旁行过棘篱。
不来能几日,渐学翠鸾飞。
城上危楼势孤峙,楼头尽见湖中水。
水色澄明游者多,古来雅以鉴为比。
家家画舫日斜归,处处菱歌烟际起。
清涟蒙润一都会,碧底涵空三百里。
溥哉利及镇东人,而我常嗟马臻死。
今滋史君多感慨,所以望湖心不已。
频登雉堞追古往,盛集宾朋为宴喜。
楼南极目芙蓉花,万叠红英照千骑。

暂免征途苦,于今百虑疏。名山随我看,浊水任人渔。

风雨三春暮,莺花一望舒。瞻云时有忆,何处遣双渔。

急雨冷捎溪,寒烟晓横塞。茅屋来轩车,中有隐者在。

市朝一何有,云水两无碍。笑向尘世人,不知是何代。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