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多惭恩未报”系泛泛铺垫之笔,主要是用以引出下句。“敢问路何长”,表面似乎在探问路途遥远实际寄寓对人生之路的探索。第二联承“路何长”写次岘阳馆所见之景。“万里通秋雁”句,也寄寓着诗人自己多年来宦海飘泊及此行中旅途劳顿之感。“千峰共夕阳”句,这里的“千峰共夕阳”,透露着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之意。当然,此次赴任,诗人大可游山玩水、逍遥自在的,他在旅途中的这样劳顿孤寂之感,读者只能从他“路何长”一语中所透露的仕途坎坷之感中找到一点线索。第三联,缴清题目中的“怀旧居”。“旧居”有何可怀,诗中只字未道,可见此诗意不在独居。诗里略略点了一下现在离家乡和旧居越来越远了,不过是想加强“路何长”的感慨。
末联重道旅况,回应首联的“路何长”。诗人虽然说的是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读者却可从中读出诗人回忆十数年的宦途,设想未来时的怅惆与踯躅。“敢问路何长”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诗人于其中融注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有吏干而敢于刚而犯上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愤慨。
刘长卿曾以“五言长城”自诩,尤工五律。这首诗运用贴切精工、凝炼自然、清秀淡雅而又谐美流畅的语言来写景抒情,诗的感情真挚动人,风格上则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为此卢文弓召在《刘随州文集题辞》中,也指出刘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婉,情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九日馀香伴月明,一觞亦足畅幽情。青楼夜半琵琶语,不说人间有此清。
渠水映柴扉,春深可染衣。天光带云影,鱼跃间鸢飞。
世路尘埃远,道怀声利希。苍苔满白石,独坐对斜晖。
红颜恃容色,青春矜盛年。自言晓书剑,不得学神仙。
风云落时后,岁月度人前。镜中不相识,扪心徒自怜。
愿得金楼要,思逢玉钤篇。九龙游弱水,八凤出飞烟。
朝游采琼实,夕宴酌膏泉。峥嵘下无地,列缺上陵天。
举世聊一息,中州安足旋。
世家惭愧旧延陵,除却佣书百不能。坦率科名迟宋济,粗豪湖海负陈登。
酌椒此夜招邻叟,煨芋他年问寺僧。莫道寒窗清课少,半旬束笋近诗增。
谁将游侠侣,化作力田俦。器已看销剑,耕还重佩牛。
雄风三尺杳,细雨一犁收。弹去馀空铗,售来控短鞦。
春山新路索,秋水旧纯钩。镰锷飞霜失,鞭丝带月浮。
锋无驰马试,刍并牧羊求。扣合长吟角,鸣终不羡韝。
乌犍忙竞逐,紫电懒重抽。顿弃青萍质,时开白石讴。
宝光沉远塞,笛韵绕平畴。渤海传良吏,心深保聚谋。
三篙软碧涨鱼鳞,架上荼蘼蹙碎银。花事渐阑胡蝶懒,将离红剩可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