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最大不幸,莫过于空有济世之才,而无施展之处。在南宋时期,多少志士空叹白发,遗恨而终。这首词抒发的,即是这种情感。仪真,即现在的江苏省仪征县,位于长江北岸,这在南宋时期,曾多次受到金兵骚扰。爱国而且胸怀天下的作者夜泊于此,面对寒江,北望中原,百感交集,借江景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之情。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一个“啸”字,就表现出高远境界的,气势不俗。夜泊长江,江景凄寒,作者伫立江边,思潮翻滚,不禁仰天长啸。与“长啸”这一壮怀激烈之情交织在一起,为此词奠定了苍凉雄浑的基调。接着,作者描绘了江上风高浪急、莽莽滔滔的景象:“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只见狂风卷地,巨浪翻腾,以至惊动了水底鱼龙。一“卷”一“翻”,只觉得气势飞动。这一幅有声有色、令人惊心动魄的图画,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忧思和不平。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是一过渡,全词转入下片抒情。作者的情绪由激昂慷慨渐趋低沉,想借吟诗饮酒强自宽解,然而郁结于心的如此深广的忧愤岂是轻易能够排遣掉的,其结果只能是“吟未足”,“断还续”。是什么在困扰着作者,使他郁闷,心绪难平?那就是国家的“草草兴亡”,即中原的匆匆沦丧。“休问”,两个字内涵十分丰富。从这二个字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出国势衰微已到了不堪收拾的地步,而且表明作者心情极为沉痛。一想到朝廷对外妥协投降,想到主战派备受压制、排斥、打击,想到自己和许多爱国志士虽满怀壮心却报国无门,不禁悲从中来,心潮难平。“功名泪,欲盈掬”,既激愤又伤心,词人感叹报国无路,读来使人黯然神伤,并与开篇的“长啸”相呼应。将当时社会上的那种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大众心态,集中表达了出来。
这是一首抚时念乱的沉郁之作。作者夜泊仪征江边,面对滔滔江水,环视南北江岸,一时之间,河山之感,家国之恨涌于心头,感怀百端。首二句即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的心境。他的心情就和眼前的鱼龙惊动,浪翻风卷一样,澎湃不平,郁勃难抑,写景也是写情,情景相融。使人似乎可以听到作者内心剧烈的跳荡。
上片以“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起句破题,点明夜泊的时间和地点,总写人物的活动。奔波的劳顿并没有将词人拉入梦中,而是长久地无法入眠。他的心中充满了积郁和悲愤,一腔怨愤无处发泄,只好对江长啸,凭借反常的发泄行为来求取暂时的心理平衡。一个“啸”字形象地暗示出作者奔走无果,壮志难伸,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满腔悲愤。这是全词的“文眼”,是整首词感情基调的集中表现,也是上片写景的总起,下面的景色全由此一“啸”字引起。“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惊”是对“啸”的反应,这是极写长啸的深沉和力度。夜间本是鱼龙及各种水生动物休眠的时候,但它们突然听到裂耳的长啸,都惊跃骇游起来,就连沉在江底的鱼龙也不例外,以至江水搅起冲天巨浪,携着卷地的狂风,把海水举得很高很高,海上的小屋都被冲翻了。这几句写得笔力遒劲,破空而来,想象奇特,而不游离江上的具体环境。景为情生,是抒情主体内心情绪的外化,情托景显,复杂愤懑的内宇宙被海水、海浪、海风形象地展示了出来。声音、形象、感触三面并举,听觉、触觉、视觉三官并用,绘声绘色,气势磅礴,有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
下片变形象抒情为直抒胸臆,感情的格调也由愤转悲,显示出强烈的悲剧意识。“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这二句既有沉郁丰富的思想内涵,又是此情此景中作者情感轨迹的具体表现。然而,事到如今,江北的金朝依然长居不亡,自己的平戎之策又得不到当权者赏识,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眼见得岁月催人,功名难就,回首往事,心绪正如奔腾翻卷的江水。因此,酒喝了一阵再喝一阵,进又无门,退又不忍,只有断断续续自斟饮,一声长叹两鬓霜了。结句“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既是对南宋的沉痛哀惋,又是对自身的沉痛悲泣。一代偏安江左的王朝,就这样在屈辱求和中建立又消亡,即将把懦弱无能、终无建树的形象永远留给史册,在这样的社会悲剧和历史悲剧中,千万不要再考虑个人的功名了。然而,此话还没有开口,就已热泪盈掬。在这里,词人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并看到了国家命运对个人命运的制约作用,看到了作为小人物对改变国家形象的无可奈何,对挣脱自身悲剧也无可奈何。这种对人生悲剧原因的认识,正是“泪欲盈掬”的深刻缘由。
本篇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韵味淳浓,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悲愤苍凉,雄阔浑厚。
半夜疏钟来景阳,美人梳洗随君王。天然意态已倾国,何用苦死催严妆。
朱颜半酡宁著酒,玉肤自滑非临汤。铅华固美岂真色,兰麝虽馥非天香。
我观牡丹正如此,勾栏横槛为雕房。乍惊神女峡中见,只恐弄玉云间翔。
檀心点点晕深紫,金蕊簇簇摇金黄。坐令杂花为婢妾,解使蜂蝶成颠狂。
临风袅袅更妍好,浑如舞袖踏春阳。芳根最是洛中盛,安得千本栽砌傍。
惜花惟怕春色老,此癖谁与针其肓。沙阳春晚始一见,如有异味争先尝。
蜡封剪处持送我,念子此意何时忘。禅关兀坐无与语,迟迟昼景方舒长。
对花把酒不知醉,醒后还复悲殊乡。佳篇酬和慰落寞,清丽欲与花争芳。
吟哦愈苦诗愈好,去去惜此窗前光。
江城五月朝暮雨,雨脚才收水流础。酒杯未把愁作病,麈柄欲拈谁共语。
有时暂解簿书围,独坐藤床看香缕。林塘渺渺鸠正欢,帘幕阴阴燕新乳。
湖山旧隐入我梦,白首忘归独安取。一生花里醉春风,即今愿作扶犁翁。
象服盛簪珥,岂是邢夫人。敝衣破冠履,可怜范叔贫。
君看崔员外,晚就观国宾。当年颇赫赫,翁妪争为姻。
蹭蹬阻风水,横斜挂边垠。青衫映白发,今似梅子真。
道存百无害,甘守吴市闉。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
邦人惊似舅,矫矫恶不仁。诗文非他师,家法乃富春。
岂非空同秀,为国产隽民。挺然齐鲁生,近出姬姜亲。
为文不在多,一颂了伯伦。清诗要锻炼,乃得铅中银。
自我迁岭外,七见槐火新。著书已绝笔,一默含千谆。
蒉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时时自娱嬉,岂为俗子陈。
记少小、竹马鸠车,泥龙瓦狗,相共嬉游,有个青衣,短发垂肩、外家娇婢。
向红楼上、同个迷藏,同猜春谜。奈岁华、一去如逝水。
早又绿叶成阴,鬓丝憔悴。
更可叹、青犊横行,红羊惨觏。多少旧家,一例沙虫,碧玉寒微,绿珠高节、死随夫婿。
算蓬门内,有此贞萋,生光彤史。只童稚、旧事不堪记。
未免吊凤伤心,忆云挥涕。
昔者岩穴客,多随辟书起。荣名耀山泽,高阁下闾里。
此道不复振,此时竟已矣。不图阁中贤,有意及之子。
十年困乡书,三黜竟不仕。一朝遘知音,籍籍到天耳。
穷通谅有数,自古多若此。年华犹未晚,富良方自治。
伐木情所深,弹冠坐增喜。请歌反招隐,以激南州士。
爱钱措大眼孔小,病酒先生舌本乾。债是寻常谁不有,囊嫌羞涩且留看。
三人未必一人损,豪气难忘习气酸。毦氉相逢欲空去,从来如此四并难。
掩罗帷。又天寒酒醒,斜月画帘垂。冷焰凄魂,瘦花摇梦,一衾愁碎如丝。
更几点、寒鸦栖树,有西风、吹上画罗衣。浅碧屏深。
五更凄断,欲别人时。
谁念江湖听雨,向银荷背后,翠黛双低。簟梦惊猧,蓬窗低雁,天涯消息怜伊。
更休说、当时罗髻。已红楼、帘捲露萤飞。空有玉钗枕函,摇曳相思。
倦老江关,单栖海国,镜丝催白。此去悤悤,相思暮云碧。
吴天坠梦,期载酒、重寻佳约。坊陌。珍重宾鸿,讯疏狂踪迹。
沧波苑侧。瘦竹凉花,风帘卷秋色。镫屏纸阁有客。
冷吟寂。明发故人天际,目断小楼西北。问旧盟谁省,除是閒鸥曾识。
招饮高台上,遐观尽八荒。醉来谁是客,歌罢兴犹长。
云薄清砧急,风传淡菊香。不须投井辖,归思已相忘。
黄叶秋蝉忽满林,客愁况是别离侵。张骞槎去明河隔,贾傅书来痛哭深。
渐有清霜浮画角,更无流水入瑶琴。谁怜此夜淮南梦,丛桂青青露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