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
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鸟儿缓缓归去。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注释
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楚江:指长江,因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皆为古代楚国境。
建业:今江苏南京。战国时亦楚地,与楚江为互文。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
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赏析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离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锦绣谷中人,相思入梦频。寄言无别事,琢句似终身。
书卷须求旨,须根易得银。斯言如不惑,千里亦相亲。

依依高树出宫墙,摇曳青丝百尺长。愿与宣温万年树,年年岁岁奉君王。

邂逅翘材客,乘秋共涉园。
浅葩欢所媚,寒日醉中暄。
目远鸿堪送,林深鹊自翻。
长年无所嗜,惟有不空罇。
行行曲曲廊,迤逦入书房。
多客坐毡暖,百花吟几香。
人閒正桃李,屋角自蔬桑。
信是閒中好,相忘古话长。

寸心炯炯水朝东,云绕通明一朵红。螭籀荐祥天眷顾,鸡竿衔赦日冲融。

遥知万国趋尧彩,可使前旒隔舜瞳。京阙陵园须汛扫,圣心原不慕边功。

回雪吹花唱大堤,弓腰斗罢梦长啼。身轻不及枝头絮,犹逐东风舞向西。

不见临江双鲤鱼,经年川疾近何如。难凭书札传心曲,空有冰霜儆索居。

听雨何时还对榻,篝灯寒夜只亲书。中行犹复邻无妄,勿药遥占喜有馀。

萧瑟西风,啼螀满院,辘轳声歇。流萤暗照,归思顿添凄切。

更那堪、近来音稀,盈盈一水如迢迭。想当初相聚,而今难再,愁肠空结。

从别。数更节。念契阔情悰,惊心岁月。旧游梦断,此恨凭谁堪说。

渐江天、香老蘋洲,征鸿不向愁时缺。待听残、暮雨梧桐,一夜啼红血。

金风吹落叶,玉露滴清秋。叵耐寒山子,无言笑点头。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梵阁频临入紫霞,凭阑极目渺无涯。
天连瀚海三千里,烟锁吴城十万家。
南北舟航摇落日,高低丘陇接平沙。
老僧不管兴亡事,安坐蒲团课《法华》。

云暖网横危磴,日沉舟泊平沙。欸乃一声归去,炊烟遥起芦花。

赠行青竹杖,壶中有馀地。如何一升酒,尽日登楼醉。

小阁才容六尺床,苦寒聊与蛰俱藏。少安书卷偏能熟,漫插瓶花已觉香。

桑火旋分蒸秫灶,松风时和煮茶汤。閒中有事能谈妙,不问维摩借道场。

寂寥空谷久相容,行道何须向别峰。山腹引泉因煮茗,岭头乘雨为栽松。

倚天杰阁巢灵鹤,彻海澄潭卧毒龙。樵客岂能知住处,草堂终日白云封。

龙尾乘参会,麒麟踵画图。记功宜显显,论世匪区区。

肇敏公维似,明徵圣有谟。陟庸才秉轴,运化亟旋枢。

物已归坯冶,人将就楷模。开诚登众正,献可破群谀。

夫里同耕凿,民仪异唯俞。景钟陈备乐,浮鼓节投壶。

尹德汤能协,尧勋益载都。方期扶日毂,必使丽天衢。

大角兵端起,清宫祸变殊。霜筼飘荏菽,风干落椅梧。

影射无鲛鳄,磨牙甚豹貙。凄凉朱鹭曲,狼藉玉麟符。

立事思常武,成书恨亳姑。攀髯应共载,升屋竟谁呼。

厚地难藏烈,凝阴为蓄痡。血留衣上碧,含失口中珠。

遘闵遗多难,摧凶激万夫。羲娥还丽景,彗孛埽夷途。

狂孽凭三窟,神威覆五湖。不烦公府牍,终见藁街诛。

浊散阳明胜,精垂晦魄苏。君门重肃穆,贤路岂荒芜。

殉死身宁赎,观兵眼未枯。春秋如有作,盗贼敢称孤。

灞上仍坚壁,骊山罢论徒。董狐千载后,丹笔讵应无。

单衣短褐话当初,潦倒空悲岁月虚。击鼓谁云丞相怒,扫门自与舍人疏。

陆沉渐觉风波老,生死还依骨肉居。三十三年多梦梦,此生犹在黑甜馀。

六诏烽烟说不真,十年鼙鼓惨滇尘。玉龙金马无家别,铁柱香岩有梦亲。

庾信江南哀作赋,杜陵峡北泪沾巾。关河万里黄云起,渺渺愁予风打蘋。

携锄亲种费思量,今日争开倚短墙。朵小最宜人戴鬓,风高岂惹蝶偷香。

偏于晚节存真色,不与春花都艳妆。独守幽贞堪作伴,一枝移对镜台旁。

麻头青项有毛丁,翅绉肉白腿脚长。
更生一付牙钳黑,三秋得胜喜非常。
长恐山林计未成,可能俯仰羡公卿。
鹤闲不受云拘束,梅冷惟须雪主盟。
北阙无书休悔出,东皋有秫可归耕。
镜容渐改惊非昔,犹喜旁人唤后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