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离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寸心炯炯水朝东,云绕通明一朵红。螭籀荐祥天眷顾,鸡竿衔赦日冲融。
遥知万国趋尧彩,可使前旒隔舜瞳。京阙陵园须汛扫,圣心原不慕边功。
萧瑟西风,啼螀满院,辘轳声歇。流萤暗照,归思顿添凄切。
更那堪、近来音稀,盈盈一水如迢迭。想当初相聚,而今难再,愁肠空结。
从别。数更节。念契阔情悰,惊心岁月。旧游梦断,此恨凭谁堪说。
渐江天、香老蘋洲,征鸿不向愁时缺。待听残、暮雨梧桐,一夜啼红血。
云暖网横危磴,日沉舟泊平沙。欸乃一声归去,炊烟遥起芦花。
赠行青竹杖,壶中有馀地。如何一升酒,尽日登楼醉。
龙尾乘参会,麒麟踵画图。记功宜显显,论世匪区区。
肇敏公维似,明徵圣有谟。陟庸才秉轴,运化亟旋枢。
物已归坯冶,人将就楷模。开诚登众正,献可破群谀。
夫里同耕凿,民仪异唯俞。景钟陈备乐,浮鼓节投壶。
尹德汤能协,尧勋益载都。方期扶日毂,必使丽天衢。
大角兵端起,清宫祸变殊。霜筼飘荏菽,风干落椅梧。
影射无鲛鳄,磨牙甚豹貙。凄凉朱鹭曲,狼藉玉麟符。
立事思常武,成书恨亳姑。攀髯应共载,升屋竟谁呼。
厚地难藏烈,凝阴为蓄痡。血留衣上碧,含失口中珠。
遘闵遗多难,摧凶激万夫。羲娥还丽景,彗孛埽夷途。
狂孽凭三窟,神威覆五湖。不烦公府牍,终见藁街诛。
浊散阳明胜,精垂晦魄苏。君门重肃穆,贤路岂荒芜。
殉死身宁赎,观兵眼未枯。春秋如有作,盗贼敢称孤。
灞上仍坚壁,骊山罢论徒。董狐千载后,丹笔讵应无。
单衣短褐话当初,潦倒空悲岁月虚。击鼓谁云丞相怒,扫门自与舍人疏。
陆沉渐觉风波老,生死还依骨肉居。三十三年多梦梦,此生犹在黑甜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