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

汉武天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汉武帝修建的天台切断了天河,天台总是含云吐雾,郁郁纷纷,犹如紫气护绕的仙家灵山。
他想像麻姑一样不老,笑看沧海桑田的变化,可是愿望没有实现瓠子口就决堤了,天台求仙成了梦想。
得到失传多年的夏鼎却不再重视霸业,想效仿秦始皇求仙,却和他修石桥一样未建成就沉没大海无法实现。
司马相如作了《大人赋》讽谏来汉武帝,却没有起到效果,徒为天台增加了飘渺的神韵。
注释
汉武:指西汉时期汉武帝。
天台:敬巫祀神的高台,此处指通天台。
绛河:即银河。又称天河、天汉。
嵯(cuó)峨(é):形容山高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宫殿之高。
瓠(hù)子:即河南濮阳瓠子口,曾经黄河决堤处。
夏鼎:即大禹所铸的九鼎,象征九州一统。
秦桥:指秦始皇曾筑跨海求仙的石桥。
相如作赋:相如,司马相如,曾作《大人赋》献于汉武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的特点是借古讽今。诗人借汉武帝的事例,深刻地讽刺了当时朝政的弊端与崇尚迷信的风气,目的是为了打破宋真宗东封泰山后所产生的虚妄的吉庆气氛,体现诗人的忧国情怀

  “汉武高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两句是以状物起兴。汉武帝一生好为崇楼峻阁,奉巫祠神。元鼎三年(前114年)春所作柏梁台,高二十丈,“用香柏百余,香闻十里”(《封禅书》),是用来供奉长陵女巫神君的。以后又兴建通天台,高三十丈;井干台、神明台,均高五十丈(《封禅书》),诗中的天台即是这众多仙台的总称,“天”,以言其高。这二句诗抓住了天台“高”而“入云”的两个侧面,以精丽的语言,创造了笼罩全诗的迷离虚幻的气氛。天台之高,竟直切绛河(即银河)。“切”字特为天台拔地矗起、如锋锷参天的气势传神。“非雾”指五色祥云,与上句“绛河”互映,便见彩霭氤氲。又用“半涵”两字,“半涵”与“非雾”相配,加深缥缈欲灵之意;切天台含云吐雾,郁郁纷纷,犹如紫气护绕的仙家灵山。“郁嵯峨”三字为二句殿末,水到渠成,工巧而自然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两句引用沧海桑田的典故并言明汉武帝的教训。诗人借仙女麻姑三历人间沧海桑田之变而自己不变老的典故,明说汉武常修天台的目的是为了敬奉神仙,以求保佑江山稳固、天下苍生安宁、自己成仙登天。而急转直下写汉武帝修仙台祈福,不但没保国泰民安、自己成仙,反而黄河的匏子口连连决口二十余载,多次修治无效,汉武帝亲自督塞也未果,只能望决口而作歌:“匏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间殚为河。”(《河渠书》)诗人取材汉武帝塞河决这一事例,形象指出求仙梦的破灭。此二句转折突兀却流荡妥贴的倒装句,则顿然给人以洪水浩渺之感,有力地表达了诗旨。

  “夏鼎几迁欲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两句写造镇国之鼎、修跨海寻仙之桥都难保国势人运盛衰兴亡。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九鼎在汾水边现世,汉武信方士“出与神相通”之言,“上封则能仙登天矣”(《封禅书》),于是即东封泰山,复巡蓬莱,冀遇诸神。在位的二十多年里遍封三山五岳,求仙不止。秦始皇也曾多次封禅东巡,修桥寻仙,愚举一生。唐李贺曾作《苦昼短》:“刘彻茂陵多滞骨,赢政梓棺费鲍鱼。”是对两位雄主不羡江山只羡仙可悲结局的真实写照。这两句承三、四句转折之势意讽真宗见祥瑞而乱封禅不智之举应以先帝君之愚举为鉴戒。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两句以司马相如作《大人赋》的典故点睛结尾。汉武帝侍臣司马相如曾作《大人赋》以讥仙家的虚妄,却因描过甚,结果“天子大悦,飘飘然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间意。’’(《汉书司马相如传》),“谏意不切”,其含意更深。诗人用此典故,承上讽喻意,称自己也只能与相如一样以作诗为讥,不知真宗见后,是否也象汉武帝一样辜负臣子的初衷,此诗收于叹息期盼之情。

  全诗多用典实,深奥但非僻冷,位置妥帖,并不堆垛,这是因为此诗内容充实,不同于西昆体常有诗风;而另一重要因素是结构颇见匠心,既保持了西昆体组织细密的特点,又深得李杜七律构思神理,语言清丽,议论恰到好处。

创作背景

  宋真宗成平、景德年间,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怂恿真宗崇信符瑞。公元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演绎出天书降临的闹剧。刘筠在此次事件之后,创作了本诗,意在通过汉武帝敬祀鬼神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以批判宋真宗迷信祥瑞的愚昧行径。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猜你喜欢
回头不忍看羸僮,一路行人我最穷。马迹蹇于槐影里,
钓船抛在月明中。帽檐晓滴淋蝉露,衫袖时飘卷雁风。
子细寻思底模样,腾腾又过玉关东。
地脉从来是福乡,广文高致更无双。青精饭熟云侵灶,
白dk裘成雪溅窗。度日竹书千万字,经冬朮煎两三缸。
鲈鱼自是君家味,莫背松江忆汉江。
因贫为远别,已是十三程。
尽日行山色,逢人问地名。
近书无便寄,新句与谁评。
想尔寒宵雨,思予亦梦成。

年大飘零馘已黄,野麋难复厕鸳行。山名一径通天目,便欲看云老是乡。

青山流水迢迢去。总是东风往回路。送得春来春又暮。莺如何诉。燕如何语。只有春知处。
时光渐渐春如许。何用怜春怕红雨。到处空飞无实据。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此意须双悟。
上国谁传消息过,醉眠醒坐对嵯峨。身离道士衣裳少,
笔答禅师句偈多。南岸郡钟道度枕,西斋竹露冷沾莎。
还应笑我降心外,惹得诗魔助佛魔。
幸藉炎蒸力,因迁腐草踪。
清宵能自照,暗室肯相容。
雨巷幽光晦,风帘乱点重。
临书方汝赖,惟恐有鸣蛬。

阎侯贫巳甚,尚有种瓜田。潭岩相映带,农圃与周旋。

刈秫尽供酒,卖蔬时得钱。躬耕岂不苦,所贵无牵缠。

叶法善,追魂碑,何似罗仙翁,能贻蜀当归。

杏花微露春犹浅。春浅愁浓愁送远。山拖馀翠断行踪,细雨疏烟迷望眼。
暮云浓处轻吹散。往事时时心上见。不禁慵瘦倚东风,燕子双双花片片。
秋气尚高凉,寒笛吹万木。故人入我庭,相照不出屋。
山川虽远观,高怀不能掬。
年年不见帝乡春,白日寻思夜梦频。
上酒忽闻吹此曲,坐中惆怅更何人。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与师一别三年久,忽地相逢贺监家。我自夜深扶病骨,忍寒同对白桃花。

众芳凋谢。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照眼如画。烂然满地金钱,买断金钱无价。古香逸韵似高人,更野服、黄冠潇晒。向霜夜。冷笑暖春,桃李夭冶。
襟期问与谁同,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采采盈把。此时一段风流,赖得白衣陶写。而今为米负初心,且细摘、轻浮三雅。沈醉也。梦落故园茅舍。

混沌屯蒙如卵,昏昏默默盈空。浩然太素抱鸿蒙。

一气循环凝重。

内隐真水真火,氤氲盘结如冰。中心元始造玄功。

三气齐分太定。

明月如幽人,邈有出世姿。
吾欲从之游,开门曳藤枝。
得酒袖自举,赏此一段奇。
人生要行乐,戚戚竟何为。
君看李太白,高风谢尘羁。
谁见梅花正发时,江天天雪意欲垂垂。
疏枝冷蕊春无几,断水残云意自奇。
疏影偶因明月见,暗香惟有好风知。
何人更起调羹手,莫道功成结子迟。

愁重却嫌清昼。镜里惊看消瘦。离别太匆匆,知道重逢能否。

非旧。非旧。乡国不堪回首。

秀发九华晴景,摧颓五老苍颜。
暮雨朝云佳处,小姑依约烟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