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因时省风俗,布惠迨高年。建隼出浔阳,整驾游山川。
白云敛晴壑,群峰列遥天。嵚崎石门状,杳霭香炉烟。
榛荒屡罥挂,偪侧殆覆颠。方臻释氏庐,时物屡华妍。
昙远昔经始,于兹閟幽玄。东西竹林寺,灌注寒涧泉。
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殿宇馀丹绀,磴阁峭欹悬。
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
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心当同所尚,迹岂辞缠牵。
猊火初红,抱绿绮、夜堂三弄。渐秋老、亭皋木落,晚云流冻。
紫稗霜田翔寡鹄,碧梧凉叶栖雏凤。似兰娘、峡里听流泉,当时梦。
几曾是,商陵痛。何须作,雍门恸。但前轩月下,手挥目送。
三尺冰弦看似雪,有新声、迸入鸳鸯综。恰七条、总似一条丝,丝丝动。
天台之山,千崖万崿。下压玄阴之九垒,上通青天于一握。
长松古桧阴森蔽白日,飞湍悬瀑澒洞振岩壑。穷搜远讨不可极,中有仙人在寥廓。
褰衣涧曲者谁子,似欲长往穷冥漠。石桥流水定何处,鸟啼春暮桃花落。
但见霓旌飘飘集仙侣,丹光翠色映楼阁。授子素书仙可学,况有琼浆与灵药。
云霓衣裳霄雾乐,瑶床玉枕真珠箔。此中居处良不恶,胡乃区区念城郭。
世道日偷民德薄,变转更迁如六博,人间不似山间乐。
呜呼,人间不似山间乐,胡为丁令归来化为鹤。
人生奚所羡,功名上钟鼎。遭逢既不造,俯仰烟林迥。
非徒慕清高,民彝藉彪炳。夷齐卧首阳,巢许啸箕颍。
风流遥可挹,寸心常耿耿。天地任否泰,万物听昏惺。
独与鹿豕游,随处饶清景。石烂列屏幽,泉涵一鉴静。
嗟彼采芝翁,老被汉宫请。
倩云罗雁影,为一访、秋娘消息。在天愿为,鹣鹣双比翼,密证鸳藉。
最记年时事,令宾初睹,醉锦帷春色。凭肩枕臂分芗泽。
凤觜纤红,螺眉浅碧。销魂定情今夕。乍鬟松舄褪,娇汗香渍。
鸾弦易歰,甚欢悰顿隔。燕语雕梁,渺伤倦客。相思镇悔相识。
怕西风翠袖,玉颜殊昔。章台道、钿车声寂。空怊怅、箧里湘钩,慰我断肠幽忆。
秋檠泪、还替人惜。听夜深、细雨纱窗外,檐花正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