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出高冈,远野春气动。仓鸠鸣相欢,幽草色已弄。
系舟大何曲,登步目一纵。逍遥玩物华,所乐与君共。
已忘窜逐伤,但喜怀抱空。古人负才业,未必为世用。
吾侪性疏拙,摈弃安足痛。四顾不见人,高歌免惊众。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辕丘之子神仙客,暂向人间寄踪迹。紫绶金章意不趋,白云芳树情偏惜。
旧构危楼野水边,青松翠竹满楼前。寒光静绕湘帘碧,暝色萦回翠黛连。
望极沧洲几千里,叠嶂微茫鸟边起。倚槛朝看出岫云,开门日对悬崖水。
予亦牵缨未得过,此时风物更如何。与君欲毕登临兴,独有陶潜归去歌。
圣治尊皇极,天章达紫微。礼宜崇报祀,时则重瞻依。
吉日初蠲策,圜丘肆太祈。相君苍玉佩,卿士赤金围。
高管寒犹混,清鞭昼渐稀。合芗来北阙,敷队出南畿。
夜雪侁侁过,晨烟阵阵飞。难叨惟帝泽,独敬在天威。
礼乐宁无述?歌声何有归?从知尧德大,不外赞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