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着重写景,寓情于景;下片着重抒情,曲折地表达出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怅惘情绪。起二句刻画出一幅幽静的秋夜景色,而“啼”字和“落”字,又显示出静中有动,动中见静的意趣激发了同篇的活力。一个美好的深秋之夜,雨檐滴水,蟋蟀鸣叫,仿人读来历历在目,如闻其声。这种宁静的境界与梁代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同工异曲之妙。词中这二句是化用杜甫《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的诗句。清王嗣奭《杜肊》解“檐花落”云:“檐水落,而灯光映之如银花。”非常接近于事实。
“乍凉”二句承上,从户外幽静之境转而到室内境况。秋雨连绵,靠近帘幕就感到寒气逼人,屋内香炉里散发着轻盈的烟缕,袅袅直上,萦绕在屏风的上端。词人由远及近,刻画生动,具体入微,把听觉、感觉、视觉组合在一起,增强了词人的立体感,这样也就着力渲染秋夜清冷的气氛和孤独寂静的境界。
下片抒情,词人倾吐了蕴藏在心灵深处的难以直言的思绪。“堪恨”二句,以“归鸿”作比喻,说明心事难寄。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但这里是写征鸿的情意如那秋云一样淡溥,不肯传书,所以显得可恨。这与李清照《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的意境相接近,而一“恨”字,感情色彩更为强烈。“秋云薄”是用杜甫《秋霁》:“天际秋云薄,从西万里风”的诗句。朱敦儒在《西江月》中写到:“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如秋云。”因此,词人在这里埋怨征鸿情薄,蕴含着复杂的人情世态的深层用意。
“书难托”三句,从上句“堪恨”而来,正因于“征鸿”不传书信,而金兵占领中原,所以难以寄言,因此又谁能理解,作者的万千心事呢?词人在《兰陵王》词中说:“塞鸿难托,谁问潜宽旧带眼。”在这令人恼而又相思的岁月里,既无法寄声传语,那就让忘掉过去的一切,任凭自己的寂寞无聊吧以此来打发岁月。
这首小令寥寥四十一字,但写得概括,凝练、疏隽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觉使人动情,全词缘情设景,笔力委婉曲折,抒发了词人对中原不能收回的愁恨之情,更显得意境沉郁深厚。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五月暑未甚,况经新雨馀。摄山若云起,飘然望远墟。
出郭偕好事,入谷扣幽居。日晡禽声凉,崦风迓篮舆。
万树欹㵎壑,一镫耿轩疏。夜幮傍佛龛,晚案得山蔬。
云白绿林外,鸟啼朝日初。推枕靧清泉,杖策曳轻裾。
杂石拥树根,万叠云涛如。穿径石云中,杳然疑蹑虚。
法刹引遐历,宫树亦瞻诸。高松荫暍行,清若循阶除。
亭午不逢客,寂尔惟钟鱼。回首金碧转,始知山径纡。
耸望最高峰,筋力乏升岨。循年嗟老矣,视日盍归欤。
复向山僧约,期余岩桂舒。
事到抽身悔已迟,每于败局算残棋。都门有客送临贺,廷辨何人是魏其。
杨柳曲中游子老,车轮枕畔逐臣知。寒镫冷炕凄凉夜,不醉何因作酒悲。
杜老诗酬巢父隐,篇中问讯及青莲。我怀旧雨凭传语,江夏清河两暮年。
明月皎寒夜,徘徊启南扉。严霜被中野,白露繁沾衣。
淅沥林中叶,飘飖辞故枝。仳离自多感,况复岁月违。
瞻望怀所思,明星灿垂帏。掩袂翻自误,被褐当谁知。
兰桂有移植,动摇发危机。好我亮无斁,携手同车归。
千古何人耻据鞍,宦情时作碧山看。壮怀报国频开幕,勇退惊人早挂冠。
丛桂宴开春酒绿,薜萝月上钓台寒。溪头剩有桃花发,只恐渔翁卧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