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两句词人运用了两个色彩迥异的动词“撼”、“浸”,前者修饰出一双巨臂摇荡着水中的孤城的画面,施展力与暴;后者刻画了少女的柔指轻抚着情人,展现了情与爱的绵柔。两个字描写了湖水的刚与柔,对比鲜明地描写了自然美景的神秘。“水晶”二字体现其玲珑剔透,“欲三更”表明了时间,暗示了词人在此游玩至深夜,衬托景色之美。“露荷翻处水流萤”,“流萤”二字作喻形象表现出荷叶沾染了露水后的清莹明丽。“雾柳”句通过“暗”、“度”二字写尽了柳的朦胧、月的舒缓;“露荷”句则凭借“翻”、“流”二字传达了露荷的圆润、萤的飘忽,“萧萧”带有自嘲的意思,也体现了词人的自由潇洒,“散发”体现了词人的不羁。
上片一开始,词人以雄浑的气势推出了一个荡人心魄的画面:平湖环绕,波涛震天,孤城独立。孟浩然《临洞庭》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词人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和孟诗有暗合之处,但只是客观物象和由此引起的苍茫阔大的意绪在形式上的自然重叠,而不是主观上的刻意模仿。下句意境突变,“湖光倒影浸山青。”词人展现了一个平静而恬淡的画面:湖光潋滟,山色青葱,荡漾着沉醉的氤氲。这恰恰和以上波涛震天的慑人气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画面的转换不但体现了动中有静、刚中有柔的自然景观上的复杂的情趣,而且在情绪上带来了大起大落。末句“水晶楼下欲三更”是对以上画面意境上的补充,它为词人所咏叹的景物笼罩上了一层朦胧的神秘的氛围。“三更”点明时在深夜,从而为下阕对夜景的具体描绘作了过渡性的铺垫。
到了下片,词人意犹未尽,仍然陶醉于自然景观之中。所不同者,此时词人所刻画的夜景主题愈加明了,“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两句正体现了这一变化,前句暗合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情韵,后句又为这销魂的意境增添了几许生意、几许亮色——露珠敲荷,流萤相逐。这两句不仅意境幽美,而且对仗和遣词也极为精工、贴切。由于词人从细微的感触着笔,表现了一种缠绵的风情。词人疲于世情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滋长了一种放旷的情怀,正如他在结句中所说的:“萧萧散发到天明”——词人为自己勾画了一个超脱者的形象。它虽没有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所表达的“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人格上的阔大与深厚,但却有其“不知今夕何夕”的达观与迷恋。
这是一首描写湖景的清新隽永的小词,上片写湖水由昼至夜的变化,始而波涌撼城,继而平静如镜,浸山映楼。下片写夜景变化,月阴时柳晤笼雾,荷翻时露流如萤。诗情画意,使词人流连至天明。总观这首词,它的重心在于写景,通过景观的变化带动情绪的升沉。因此,全词只有末句直抒胸臆,但词人思想与情感却暗藏于全诗,于“景”的空灵中无处不感到“情”的渗透与激荡。
帝城春近俗熙熙,师宰功高不事知。天上中人传诏日,御前蕃使贺年时。
望尘斗以北,倾盖江之阳。命驾慰迟暮,倚楼讯行藏。
下榻沉痾失,拥彗端忧忘。玉藻敷温丽,金薤披玻琅。
沦诗缀四始,逸籀括三苍。荒经询夏后,汲冢怀周王。
赓皋既旦旦,聆挚何洋洋。维时首朱夏,迅晷改青阳。
款言移日稷,彦会属辰良。蒲葵聊短咏,木桃愧申章。
借月为花,将花做月,濛濛一树皴玉。银椀筛春,琼箫暖夜,值得珍珠几斛。
冰肌睡足。更掩映、生绡六幅。念月姊彻夜孤寒,梅妃自小幽独。
花影风摇簌簌。任春城夜阑,画鼓频续。金炉烬处,珠斗斜时,月与梅花微绿。
清辉满目。拚吹灭、枝枝银烛。夜深沈、我醉休扶,和月和花同宿。
定山古通儒,学道希圣贤。古义与时违,敛息贲田园。
黄花媚幽径,白鸟泳清川。悠悠青山适,一往三十年。
高罗弗为求,欲致无由缘。非无济世心,亦有清庙篇。
惜哉用违材,零落成弃捐。
风和陇麦青,郊旷游目骋。天际远墟间,树杪浮岚迥。
新绿霭丛薄,杂花缀疏影。讵惮舆马疲,终隔烟霞境。
逶迤巨壑深,湁潗飞泉冷。石绣古苔斑,鸟啼春日永。
两余林气澄,云归阴岫暝。托根层崖松,无为感潜颖。
夙慕山栖幽,顿遣尘念屏。一径缘西麓,千盘凌绝顶。
绀宇礼尊宿,浮图落高景。次第辨诸峰,微茫睇沙岭。
披榛扣禅关,间房太古静。晚饭摘山蔬,烹茶汲古井。
坐对老僧言,窅然发深省。
画水不画湿,画山不画坚。盈尺之纸数寸管,便有江湖万里天。
成生貌古心亦古,造化为工笔端取。玄冬起雷夏造冰,翻手作云覆手雨。
岭外荒山与野水,自昔不闻传画史。只画潇湘与洞庭,于今却在兵戈里。
翠峰碧嶂郁然来,病眼愁心次第开。人家浦溆扁舟渡,何日真能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