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发运右司叔父集金山次韵

报国身无用,还山计欲成。
烟霞异尘世,江海慰高情。
幸继阮咸集,恐惭疏受声。
清诗逢绝景,未觉负平生。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人外遗世虑,空端结遐心。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
苍生讵有物,黄屋如乔林。上德抚神运,冲和穆宸襟。
云雷康屯难,江海遂飞沉。天工寄人英,龙衮瞻君临。
名器苟不假,保釐固其任。素质贯方领,清景照华簪。
慷慨念王室,从容献官箴。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
晨扬天汉声,夕卷大河阴。穷人业已宁,逆虏遗之擒。
然后解金组,拂衣东山岑。给事黄门省,秋光正沉沉。
壮心与身退,老病随年侵。君子从相访,重玄其可寻。
全神不言命,所尚道家流。迨此远南楚,遂令思北游。
先生秀衡岳,玉立居玄丘。门带江山静,房随瑶草幽。
逍遥三花发,罔象五云浮。自有太清纪,曾垂华发忧。
大年方橐籥,小智即蜉蝣。七日赤龙至,莫令余独留。
瑞岩唤醒主人公,把手经行禁纲中。
踏断纲宗开活眼,笑听山鸟话家风。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霜至草木寒,关河凄以风。扁舟越湘水,迟暮予何心。

美人彩云端,欲往闻遗音。云端不可即,离别销颜色。

三朝掩明镜,对面不相识。

前岁青绫卧玉堂,今年桦烛春坊夜。
美景良朋往事中,清香宴寝疏帘下。
天空月白久不寐,雪重枝高坐闻泻。
门外材官护卫严,城头乌尾依栖亚。
新春人事懒不出,斋阁诗情谁复借。
归扇玉帛未足夸,抚景丰穰端可谢。
天王垂诚在竹宫,齐民望驾窥茅舍。
促办谁催入夜齑,大烹已压官槽蔗。
出陪正怯病躯免,宣劝还思巨觥怕。
贪荣恋宠不知极,官谤纷纷得无骂?

晋帝当时自不君,却将步障助骄臣。石崇不为绿珠死,天谴穷奢故殡身。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平生远游屐,历览名山川。北上齐鲁境,西溯荆襄船。

承平百年久,关塞静风烟。道里不裹粮,朝吴暮幽燕。

岂意戎马生,跬步那可前。朅来钱塘城,雉堞云山连。

带甲三十万,兵革利且坚。中军霍嫖姚,智勇开三边。

井邑百战馀,白骨蒿莱缠。粮道又梗阻,故里难回邅。

漕侯万人杰,饟运来江壖。仓皇问归路,黄色眉间鲜。

太守敬爱客,江亭祖离筵。临行重赠诗,诗句清且妍。

暝投海门泊,啴急鸣哀弦。长星蚩尤旗,光亘奎娄缠。

修德弭天变,圣主方求贤。黎明众船开,张旗鼓阗阗。

推篷视海色,雪满群峰颠。龛赭天设险,峡东崖倒悬。

英雄已陈迹,涛浪犹掀天。尚馀射潮箭,钱笴大如椽。

扬帆出海口,风静波涟涟。雪霁天宇高,眺远意所便。

甬东山数点,跕跕若堕鸢。潮汐既有程,往来谁使然。

昔人去己远,此理何由宣。兹游信奇绝,岂独坡翁专。

舟归石墩浦,微涡生颊颧。戴星蹋沙尾,借榻营中眠。

盘餐荐蟹蛤,调咸异肥膻。匪私一饭恩,幸获能生还。

人生涉忧患,所贵道自全。聊以慰旅怀,长哦遂成篇。

雪拥闲门尽未除,小斋人道似禅居。年来日历无多事,只有求方与借书。

雨后山青云白,林深路转溪回。野客舣舟相待,家僮沽酒方来。

日月换飞涧,风雨老孤松。千岩万壑秋重,白气接长空。一笑掀髯徐起,苍珮腰间相照,犹自涌晴虹。桑海几番覆,人尚醉春风。
横白石,结绿绮,送飞鸿。十年梦事消歇,长剑吼青龙。却笑人间多事,一殼蜗涎光景,颠倒死英雄。云日空蒙里,玉鹤任西东。

新日一湖霁,张帆始郡城。云开天色喜,风迅水邮轻。

破浪思宗子,题桥笑马卿。犹看度年乐,那免别家情。

秋雨秋山夜,纵纵自横横。
平生无罪过,不合去为僧。

庙有鲁公遗像,堂馀玉茗高华。零落银钩欲折,摩挲螭首兴嗟。

绕郭江山四望中,一时共寓接群公。戚藩位列共司贵,帅阃班分二府崇。

华省名卿踵持橐,廉车宿将久櫜弓。追游亦有銮坡客,憔悴今先鹤发翁。

人事等闲欣戚异,宾筵聊喜笑言同。更须结伴春游去,已过催花几信风。

不尽闲愁绪,萧然一室中。壁灯寒射幔,窗纸暗吟风。

余薄温难遍,宵长梦不通。无眠数更鼓,月影下庭东。

年光身计两相违,背索初逢事已非。野客定怜营马磨,山妻虚话卧牛衣。

窗棱暗记蒲庐长,檐隙遥看凫乙飞。有口竟同河渚喑,旁人还道食言肥。

翔龙宫殿已蓬飘,此日伤心万国朝。
目击崖门天地改,寸心难与海潮消。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