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愁。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注释
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无所栖息的情态。“遍”字,写出呆留时间之长。“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此句写得新颖奇特,天,本无知觉,无感情,不管人事。而她却责怪天不管她的忧愁,这是因忧伤至极而发出的怨恨,是自哀自怜的绝望心声。

  剥削阶级社会女子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常常怨天尤人。《诗·鄘风·柏舟》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的是一个女子爱上一个青年,她的母亲却强迫她给另一个人,她誓死不肯,呼娘唤天,希望能谅察她的心。朱淑真心中虽也有恋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故她痛苦的感情比《柏舟》中那个女子更强烈、更深沉。

  过片,具体写对自然景物的感喟:“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愁愁。”大好春光,风和日暖,本应为成双佳人享受,可是自己因孤寂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白白地送给了莺愁,这既表现出对莺愁的羡妒,又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无情。说得何等凄苦!莺莺、愁愁,双字叠用,并非是为了凑成双数,而是暗示它们成双成对,以反衬自己单身只影,人不如鸟,委婉曲折地表现孤栖之情,含蓄而深邃。作者在诗集《恨春五首》之二里写道:“莺莺愁愁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造语虽异,立意却同。

  末两句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情思:“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它不但与开头两句相照应,而且隐曲地透露了她愁怨的根源。她在诗中说:“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暮春有感》)“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晚春有感》)由相比可知,她所思念的人在漫天芳草的远方,相思而又不得相聚,故为之“断肠”。全词至此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情思缱绻,荡气回肠,在读者脑海里留下一个凝眸远方、忧伤不能自已的思妇形象。这与晏殊的“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李清照的“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词意相同,但朱淑真写得隐晦,而晏、李说得明朗,敢直言“意中人”、“人何处”,这是因为晏殊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李清照思念丈夫人情所不能非议,故他们没有顾忌。而朱淑真婚后思念情人则被视为非法,故难以明言。

创作背景

  朱淑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其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猜你喜欢

冰泮寒塘始绿,雨馀百草皆生。朝来门閤无事,晚下高斋有情。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残花几日小斋闭,
大笑一声幽抱开。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
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
桑麦青青四月初,皇华使者又指车。
为臣岂得辞王事,只向金銮坐读书。

灵宫复道问东西,殿宇凝霜绣栱齐。时祀每怀霜露感,祖宗功德勉攀跻。

山寺閒来一饭休,风云相送有潮头。月明中看红莲市,已在东南第一州。

休誇濯濯映高楼,枝里征花自不收。回雪有风尝借舞,落梅无笛可供愁。

白门暝早有鸦背,京兆情多拂马头。莫惜馀温添翠被,有人凝绝在孤舟。

凭得民居亦自清,病身于此寄飘零。
笋从坏砌砖中出,山在隣家树上青。
有井极甘坏试茗,无花可插任空瓶。
巷南巷北相知少,感尔诗人远扣扃。
濯锦江头路。望祥云、密拥旌幢,初开天府。冰露壶中秋玉莹,不着人间烦暑。现物表、神仙风度。回首太清宫阙杳,是鸣珂簪笔遨游处。万舟斛,却西诉。
筹边堂上兵无数。笑当年、蜀山谅将,夜分旗鼓。听取今朝宣阃令,洗尽蛮烟塞雾。便催唤、衮衣归去。运应河清逢岳诞,办中兴事业须申甫,看岁岁,寿觞举。
经客有馀音,他年终故林。高楼本危睇,凉月更伤心。
此意竟难折,伊人成古今。流尘其可欲,非复懒鸣琴。

钟山云气何苍苍,中有殿阁琉璃闪烁黄金黄。苍松老柏驰道旁,朱红交午歧路当。

貔貅百万昼伏藏,日色澹照官衙墙。北风萧萧吹日光,白头老人涕泣为指点,东是长陵西未央。

夜凉水寺,有白头閒话,傍蜗牛屋。说起黄巾初入洛,正值中原百六。

万马俱瘖,孤城欲没,杀气腾原陆。鬼谋人社,啾啾市上歌哭。

语久呜咽难胜,向戍楼借取,四条弦续。不见女墙纯铁色,恨血至今犹绿。

落日黄河,老鸦白项,啄尽贤豪肉。休论往事,碧天今夜新沐。

盘瓠荒祠盘瓠峒,诸徭男女歌相送。裙衫染黑大家同,绒绣花连大头凤。

峰田火粒早收成,为赛社王多酒瓮。山狸肌作木瓜香,竹鼬肉如绵絮松。

官催刀税到兰和,绝嫩鹿茸先纳贡。

一个词儿十二金。修行谨按日时寻。急将猿马紧牢擒。五户自然开阐尽,玉花丛里洞门深。旧来那个是知音。

门外回环皆碧水,庭中坐卧得青山。凭栏尽日搜新句,思入烟霞缥缈间。

一从黄帝葬桥山,碧落千门锁元气。(《天上行》。
《诗话总归》)

魂归来兮驾飞艎,有兄有兄兮官豫章。闻妹至兮涕滂滂,亟执豕兮促刲羊。

呼而奠兮胡能尝,魄无言兮冥冥以伤。忆阿侄兮天一方,昔我过兮趋道旁。

呜呼二歌兮歌难忘,云从东兮逐风樯。

雪意融融旋作泥,故山应是费攀跻。
而今把笏谢樵子,马踏御街闻晓鸡。

西楼裁倚。被杨花千点,句人离思。念去年、南浦牵衣,如今眼穿,南浦唯春水。

回首倾襟,小窗对镜同梳洗。踏青湖畔路,那日游春,依约曾记。

东风又吹雨霁,问音书断绝,何事相弃。空欲往、难越关山,算只有今宵,梦魂能至。

绣户谁推,似行近、疏帘下底。又却是、衔泥燕子,搅人午睡。

朝市三千里,园庐二十春。步兵终日饮,原宪四时贫。
桂树留人久,蓬山入梦新。鹤书承处重,鹊语喜时频。
草奏才偏委,嘉谋事最亲。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卫国今多士,荆州好寄身。烟霄定从此,非假问陶钧。
胡床稳坐已通津,何处更寻不二门。
八苦起时全体现,不知谁解报深恩,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