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愁。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注释
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无所栖息的情态。“遍”字,写出呆留时间之长。“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此句写得新颖奇特,天,本无知觉,无感情,不管人事。而她却责怪天不管她的忧愁,这是因忧伤至极而发出的怨恨,是自哀自怜的绝望心声。

  剥削阶级社会女子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常常怨天尤人。《诗·鄘风·柏舟》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的是一个女子爱上一个青年,她的母亲却强迫她给另一个人,她誓死不肯,呼娘唤天,希望能谅察她的心。朱淑真心中虽也有恋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故她痛苦的感情比《柏舟》中那个女子更强烈、更深沉。

  过片,具体写对自然景物的感喟:“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愁愁。”大好春光,风和日暖,本应为成双佳人享受,可是自己因孤寂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白白地送给了莺愁,这既表现出对莺愁的羡妒,又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无情。说得何等凄苦!莺莺、愁愁,双字叠用,并非是为了凑成双数,而是暗示它们成双成对,以反衬自己单身只影,人不如鸟,委婉曲折地表现孤栖之情,含蓄而深邃。作者在诗集《恨春五首》之二里写道:“莺莺愁愁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造语虽异,立意却同。

  末两句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情思:“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它不但与开头两句相照应,而且隐曲地透露了她愁怨的根源。她在诗中说:“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暮春有感》)“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晚春有感》)由相比可知,她所思念的人在漫天芳草的远方,相思而又不得相聚,故为之“断肠”。全词至此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情思缱绻,荡气回肠,在读者脑海里留下一个凝眸远方、忧伤不能自已的思妇形象。这与晏殊的“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李清照的“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词意相同,但朱淑真写得隐晦,而晏、李说得明朗,敢直言“意中人”、“人何处”,这是因为晏殊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李清照思念丈夫人情所不能非议,故他们没有顾忌。而朱淑真婚后思念情人则被视为非法,故难以明言。

创作背景

  朱淑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其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猜你喜欢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萧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

金谷已尘土,珠履如飙风。石崇与平原,痴处正尔同。

丝毫挂世网,空锢南山铜。竹窗理残书,久已不讳穷。

匏樽吾秋人,许访青莲宫。土甘蔬亦香,小摘空濛濛。

革革有鸣禽,留我幽花丛。木屑落飞谈,烟霏晚葱珑。

自紫岩来百载馀,我公德量世閒无。官高也只如韦布,家庆真堪入画图。

忙处转多閒气象,平时惟做实工夫。此行当坐经纶阁,须念苍生已及肤。

河倾海立夜翻盆,不独妨灯更损春。
冻涩笙簧犹可耐,滴皴梅颊势须嗔。
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
困立攀花久,慵行上马迟。若为将此意,前字与僧期。

细数频年游处,舞榭莺梳,歌筵燕掠。垫巾侧帽,双倚东风院落。

簟纹新染,水烟小定,更忆溪边,画桡斜阁。似梦如尘情绪,事去凝思,花影还簸墙角。

今夜阳关怕唱,玉樽潋滟持旋却。若到无诸国,有连天嘶马,匝树飞鹊。

轻红荔子,笼遍戈船绡幕。我在江南残照里,只行踪落拓。

武夷回首,倘依然念著。

社日江南眼屡经,春天峤北寄春城。双飞海燕知时节,半醉田翁舞泰平。

谩把杯盘为小饮,频催案牍况垂成。却思廉割东方朔,归遗那无动旅情。

水会鱼盐市,霜清蟹稻天。
高桥十字港,新刹四边田。
树老乌银荚,花开白玉颜。
老翁夸乐岁,斗米直三钱。

儿童剧戏甬东天,小别侵寻二十年。海岸楼台青嶂外,人家箫鼓白鸥边。

哀容愁问州民事,胜槩欣逢太守贤。为我剩题潇洒句,遥闻凤诏待诗仙。

壮士轻生易许人,图谋未遂已亡身。明知一去无还理,底事狂歌竟入秦。

一捻残脂暗有神,至今猩血印来真。莲清误得称君子,梅瘦虚曾化美人。

六曲阑前凝倦态,五纹茵上委芳尘。若为得有韩湘术,四序常逢富贵春。

荆山山前三日雪,老树奇僵竹枝折。县南许子寒闭门,惠我新诗句清绝。

玄言如环笔如铁,论说波翻思云谲。琅琅掷地金石坚,诩诩回春肺肝热。

宣州栗炭红地炉,步廊深幕交流苏。十千美酒二八姝,风力不到年光殊。

不如此诗温且腴,暖气袭我心神愉。窗前坐对两峰白,恍是吉贝铺天衢。

秦淮八月胜流集,一万人中与君揖。花光两行尽回首,山翠四围皆拱立。

此时奇气不可当,龙剑矢矫空天翔。长风挂帆去无迹,江水漠漠烟苍苍。

晨星萧条怅何及,十六年来成瞬息。去年重见蒋山旁,已改故人须鬓色。

今来访君卞和洞,抱璞前机有余痛。酒酣慷慨话昔游,尚觉飞腾意殊众。

栖隐聊为小言赋,乘时合奏河清颂。不见枯原草色新,东风已破春池冻。

万象何为入杳冥,悬知物外自高明。前年忧旱有今岁,半月闭门如一生。

捧日谩劳中夜梦,补天谁识寸心诚。阴云政使高千丈,坐爱鱼头恐未平。

长相思。
望归难。
传闻奉诏戍皋兰。
龙城远。
鴈门寒。
愁来瘦转剧。
衣带自然宽。
念君今不见。
谁为抱腰看。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四溟水合疑无地,
八月槎通好上天。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忽换笙箫作鼓笳,更惊烽火失烟霞。海风吹折青松树,何惜江村一朵花。

淡日泊在扶桑边,四山浮云来蔽天。
本是阳和变杀气,发出燥土如云烟。
吾皇神圣来赫怒,诸公饱饭日晏然。
去年五月南海翻,九月三边烽火连。
旅人潦倒衰暮年,有怀明主徒拳拳。
袖中常怀书一编,不得上陈徒自怜。
有时问天天不语,仰天大笑龙楼前。
不如回去长安市上酒家眠,明日收拾东归理钓船。

谁将薪槱意,寄托柴桑径。望益颜书楼,砥砺谆提命。

愧我欲升堂,衰迟白发迸。眷怀入室英,蔚起鼓后劲。

尚克祇师言,羹墙见先正。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
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

冥心不共世低昂,白露凄然水面凉。乞与锦袍空错落,无人识得老佯狂。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