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题标明的湘东驿,在南宋时属萍乡县,即现今江西西部、靠近湖南的萍乡市西。当时是比较闭塞的山乡。考作者范成大一生行履,这首小令大约作于1172年(乾道八年)冬作者调任静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为广西经略安抚使,越岁之后途径此地之时。此前几年,作者曾奉使出行金朝,归迁中书舍人并任朝廷史官,接着因对朝廷用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辞官引退归苏州。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这时接到调令,首途广西,来到了荒僻的湘东驿。旅中的孤独凄凉,难以排遣,不禁回想旧日京中故里的友人,忧从中来,写下了这首小令。
上半阕首句点明了客行所至的地点——湘东驿,“忽到”二字,便有非所预想、难料今日的意味,可见远迁广西本非己愿。然而“岂不归怀官有程”(陆游句),官事在身,明朝不得不继续前行,进入潇湘(湖南二水名)之境。“真是”二字,透露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怅惘。作一个公忠体国的正直官员也是身不由己,乃至不容于朝。作者并没有交待迁官的具体始末,仅从自惊自叹的感喟中表露出微弱信息,供读者去联想得之。怅望苍茫晴空中的重重云彩,意识到自身的所在,距三吴故地是那样的遥远。“几时逢故人?”作者此问,充满了怀旧的情思,也反衬出客行的孤寂境况和失望的悲哀。
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区,但对辞乡远别的孤旅来说,一切美景均同虚设,无意观赏,这与荒凉的塞北便无区别了。下半阕首句便发出了如此沉痛的表述:“江南如塞北”,更何况交通阻塞、音书难通,连鸿雁的踪迹也稀少而不易见到。那么,这暮春三月,面对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岂不更令人孤苦难耐吗?通篇就这样由境触情,由情而忆,由忆而感,由感而悲,倾诉了远别的伤痛、怀旧的积郁。两阕之间,过度自然,浑然一体。语言朴素明白,毫不费解,却又含蓄曲折,意蕴深沉,称得上是洗尽铅华、反璞归真。说它道出了眼中景、心中情,意中事,是“人难言之而已易言之”,是不为过分的。
大漠阴山外,霜天气候殊。阴沙明远燐,寒日惨穷庐。
北阙无来使,中原少得书。凯歌今未奏,壮士誓捐躯。
高楼严击柝,可怜更漏明。夜半人语绝,忽闻钟鼓声。
建山如连樯,络绎八百里。一百一十滩,建瓴势南徒。
洄洑旋云根,崆㟅漱石髓。一线溪弯环,百折涧逶迤。
滚雪跃过颡,殷雷骇盈耳。舟行此溯洄,人力必倍蓰。
龙门转龙腰,象腹锯象齿。阿弥佛号虔,黯淡人色死。
迄乎渔梁终,溯自水口始。每当一滩来,邪许声四起。
密织交笮䊺,纡行效虫豸。发引千钧危,风卷败萚委。
出险乃入夷,由尺以及咫。篙一桨必双,晴行雨则止。
我来值春三,长波皓瀰瀰。潆洄岸草香,披拂岩花紫。
湘帆九面环,巫峡三朝俟。兼旬滞邮签,一叶寄行李。
居然卅里程,长年已色喜。翻羡陆舆便,颇讶顺流驶。
谅无缩地方,直作登天比。迟速不由人,安危守以理。
沽酒酌金罍。烂醉篷窗底。
三月三日天气好,一年一度虎丘游。枇杷岩下频呼酒,杨柳桥边旋系舟。
春事固知欺白发,山灵元不厌清流。祇今觞咏成陈迹,何用兰亭俯仰愁。
花事今如许,春光又一年。恰逢新雨后,难得薄寒天。
宿酒朝犹殢,轻阴昼欲眠。最宜文字饮,此地况幽偏。
有人山上怨蘼芜,同是青溪最小姑。误煞怜才心一片,不堪重问过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