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宋亡后,王夫人被掠出宋宫,辗转北上,在驿舍听到夜雨淋铃,愁恨无法消解。词人用沉重的笔调,紧扣“最苦”两字,反复陈述了亡国的痛烈心情。起首“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两句以昭君比喻王清惠,她在北行途中,常向琵琶自语叹息:在塞外,除了黄沙还有什么风光?先写塞外的荒凉和她心情的凄怆,然后用名贵牡丹姚黄被人从仙宫里连根挖出,王母娘娘停止瑶池仙宴,汉宫金铜仙人被拆迁而泪满金盘,和唐玄宗在蜀中听到夜雨淋铃而万分感伤等一系列典故,写宋室灭亡,皇室人员被驱北行的惨状。
下片写回首往事已成云烟,瞩目未来更添伤悲,情愿做一个男子汉慷慨殉国,决不愿像宋恭帝、全太后那样对敌人俯首称臣。词人先写国破家亡,繁华销尽,男儿已为国捐躯,此恨难消的悲痛心情,同时刻画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民族英雄的形象。“那堪说”表明其悲痛之极,不能卒言。再以昭阳殿、铜雀台日落日出的变化,写改朝易代的惨景。“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这种情境是词人所亲历亲知的,以补充王夫人的“妾在深宫那得知”的事实。”用“想”字领起,意境就更充实。“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落日和秋月将光辉洒在故国宫殿上,寄托一种思念的情感。“回首”“伤心”,借王夫人口气,寓其词人的悲感。“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点明词人缘何代王清惠作这首词的缘由。词人改变王清惠原作中消极避祸的思想,要洁身自爱,坚守操节,这实际上是词人借王夫人之口表达的自勉之词,并与王夫之和众宫娥共勉。
全词一气贯注,词人集中笔力抒写亡国之痛,在这基础上慷慨明志。上片运用各种典故描述离阙北上的痛苦。过片复申亡国之祸的惨烈。接着以将士的血战报国砥砺自己的志节,复以遥想故宫加深故国之思,瞻念前景而悲不自胜。最后表明誓死守节之志,有穿云裂石之概。全词层层递进,字字泣血,题旨在不断强化中得到实现,给读者以强烈感染。
扁舟系缆且休徂,秋旱川流未灌湖。衰齿病多诸品药,贫家薪少半圩芦。
稍能鄙事病孳豕,偶戏仙方看钓鲈。自署醉侯常是醉,君王不待赐恩酺。
始终天地在胸中,还似危楼出半空。极论每生贤达敬,閒谈尽与俗人同。
巡行堤柳春摇绿,点检园花晓绽红。风景满前皆自得,濡毫又见小诗工。
我出城闉,浩浩其流。我车我马,登彼方舟。昔也长薄,乃今舟之。
滔滔波涂,昔也畴之。呜呼苍天,雨无其极。淤我良田,浥我稼穑。
卖牛买船,卖锄买楫。夕之朝之,济有深涉。彼负者子,涉寒号咷。
彼辈者子,陷泥中涛。彼车者子,马颤濡毛。彼往来者谁子,冠盖而游遨。
径转如无尽,山行岂厌深。过桥行一里,访寺得双林。
云淡往来迹,潭空今古心。不逢僧指点,胜地杳难寻。
着身平地更多忧,一棹思为泛宅谋。昨夜西风边报急,防江也要钓鱼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