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舞

虏乐悉变中华,惟真定有京师旧乐工,尚舞高平曲破。

紫袖当棚雪鬓凋,曾随广乐奏云韶。

老来未忍耆婆舞,犹倚黄钟衮六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胡族乐舞已经完全取代了华夏乐舞,只有真定还有原来京师汴梁的旧乐工,还在表演高平曲破。


两鬓雪白的舞者在勾棚演出,曾伴随着广乐和云韶翩翩起舞。

原本已不想再跳那紧促之舞,黄钟一响仍不禁依衮六幺起舞。

注释

真定:地名。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置真定府路,为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治所在真定府,即今河北省正定县。 高平:即高平调。中国五声音阶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其中羽声又分七调。高平调系羽声七调之一。曲破:唐宋乐舞名。大曲的第三段称破。单演奏此段称曲破。有歌有舞,节奏紧促。元稹《琵琶歌》:“骤弹曲破音繁并”。

棚:用木或竹搭成的凭架或屋舍,作为歌舞百戏的演出场所。也称勾栏。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雪鬓:鬓发雪白,谓年已老。

广乐:传说天上的一种乐曲。《穆天子传·一》: “天子乃奏广乐。”这里指舞曲。

云韶:指两种乐曲

云:指云门。即黄帝时代的乐舞。亦称“云门大卷”。

韶:传说虞舜所作乐曲名。这里以云韶喻华夏正声乐舞。

耆婆:原为古印度名医。“耆婆”二字在梵语中作为“生命”、“长寿”、“长者”之义。 “耆”字在中国语文中训为“老”义。“耆婆舞”疑指扮作老妇人的一种节奏紧促的舞蹈。

倚:依照、配合。这里指舞步合于舞曲。黄钟:古乐十二律之首。声调最洪大响亮。

衮:宋代乐曲名称。

六幺:亦作绿要、绿腰。唐宋时琵琶曲名。这里指羽调舞曲。

赏析

  该诗的第一、二句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一位两鬓斑白的“京师旧乐工”,第三、四句诗人歌颂了老乐工不忘故国礼乐的深情。这首诗既具有缘事而发的现实性,又蕴含着作者御敌复国的心愿,思想内容深刻感人。诗人在诗中连用古代乐舞术语,表达了他的“复古之心”。

  这首诗既具有缘事而发的现实性,又蕴含着作者御敌复国的心愿。虽然此诗的题注直接与乐舞有关,但诗本身却不是引导人们去观赏什么轻歌曼舞,而是启迪人们去进行历史的回顾。所以演员出场前毋庸描写“整顿衣裳起敛容”(白居易《琵琶行》)的过程,上场后观众看到和听到的也不是婆娑舞姿和婉啭歌喉,而是“紫袖当棚雪鬓凋”,原来台上是一位毛发脱落两鬓雪白的老者。题注告诉读者,“真定舞”者系“京师旧乐工”。不言而喻,京师的乐工之所以从中原来到朔方,是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掠走徽钦二帝连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人众。无疑此诗中的“紫袖”也是“靖康之变”的受难者。从靖康二年(1127年)到范成大使金的乾道六年(1170年),已整整四十三年。当年即使是“破瓜年纪小腰身“(宋谢幼槃词)的名优达伎,至今也差不多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所以“雪鬓凋”即是诗笔,也是写实,很耐人寻味,感慨良深。

  这里以“紫袖”代表“真定舞”者。因为中国许多诗赋中,仙女被通“紫妃”,这里以“行头”代替舞者,意为四十多年前天仙般的舞伎,如今已经鹤发凋零了。

  “曾”这个副词,在这首诗中不仅表示时间,主要是使第一、第二句的意脉紧密相连,两者的主体都是“紫袖”,别看眼前台上的这位舞者鬓白发凋,当年也是上过大场面的,曾伴随着广乐和云韶翩翩起舞。广乐和云韶原是神仙和天子的音乐,如今由“虏乐”取而代之,这就意味着民族的灾难和王朝的更迭,这是作者难以忘怀和不堪忍受的国耻。此次使金就是要为民族和朝廷争一口气。所以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舞裙歌扇,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虑及国家的兴亡。此诗中对广乐和云韶的津津乐道,其原因正在于此。

  这首绝句中最难理解的是第三句“老来未忍耆婆舞”。有一种注解说“耆婆”亦作“岐婆”,“耆婆舞”就是“胡妇”、“番婆”的“胡”舞。但根据《礼·曲礼上》和《国语·吴语》的有关记载和注释,“耆婆”就是六十岁的老婆婆,没有“胡妇”的意思,即使外来意,称其为名医,也不含贬意。上述耆婆即岐婆的解释,或许是因为耆、岐同音的缘故。联系第一句的“雪鬓凋”,追溯一下舞者的经历,再细审当句中的“未忍”二字,这样联想起杜甫《忆昔二首》其二中“宫中圣人奏云门……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的诗句。杜甫诗中既有“云门”又有“耆旧”的用语。范成大写《真定舞》一诗时,不一定想到杜甫的这首诗,但两首诗的题旨却不无相通之处,用古人的话说: “此痛乱离而思兴复也……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乱后景象,真有不忍言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三)在古人看来,法度及正声乐舞的存亡,关乎社稷的兴废。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豺狼当道,宫中不奏云门。为此杜甫以中兴事业望诸代宗。范成大的心情与杜甫相类似,在他使北途中,从临安至幽燕,亲眼看到“虏乐悉变中华”,这与“隆兴议和”后宋孝宗对金人处处退让、完全失去了恢复中原的锐气有关联。像杜甫期望唐代宗中兴一样,南宋朝野的抗金派人士多么希望孝宗皇帝起用抗战派收复河山、中华大地处处重奏“高平曲破”。这些话范成大自然不敢公开说出,只得象杜甫一样借盛世乐舞,寄托其婉讽之意。这是从作者方面来说。从舞者方面来说,一个年届六十的老人,本已不忍耆婆之舞,但是紧接下去第四句“黄钟”大吕的洪声促拍,恰合当年的“云门”之舞,即使老境已至、鬓发凋零,依然“尚舞高平曲破”。作者所激赏的正是“京师旧乐工”的这种不忘故国礼乐的深情。

  如上所述,此诗的思想内容是相当深刻感人的,范成大在诗中罗列古代乐舞术语,借以表达他的“复古之心”。

创作背景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这首诗是其中之一。使金途中,范成大亲眼看到民俗、服饰几乎全被异族同化,乐舞方面更是“虏乐悉变中华”,唯独真定府的“京师旧乐工”尚在歌舞宋国的“高平曲破”。宋朝从汴京至临安,凡宫廷大宴,经常演奏大曲的“曲破”。这一乐舞名曲,是洞晓音律的宋太宗赵炅亲自翻新创制的。就在范成大使金前后,南宋的一些教坊大使和乐工还常向宫廷进奉“曲破”。在范成大看来“高平曲破”无疑是代表大宋朝的礼仪乐舞,他感愤故土沦丧,遂作此诗。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猜你喜欢
战战复兢兢,犹如履薄冰。虽然叨一掾,还似说三乘。
瓶汲南溪水,书来北岳僧。戆愚兼抱疾,权纪不相应。
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
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
炉火深红腊炬明,打窗风雪正纵横。
瓦瓶旋注山泉满,却作潇潇细雨声。
小小盈盈珠翠。忆得眉长眼细。曾共映花低语,已解伤春情意。重向溪堂,临风看舞梁州,依旧照人秋水。转更添姿媚。
与问阶上,簸钱时节,记微笑,但把纤腰,向人娇倚。不见还休,谁教见了厌厌,还是向来情味。
秋霖得晚晴,景色似郊坰。
山向闲中碧,云从阙处青。
檐牙抽宿溜,木杪挂疏星。
一枕便高卧,清风入暑棂。
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乘龙。掩映叶光含翡翠,
参差石影带芙蓉。白日将移冲叠巘,玄云欲度碍高峰。
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

买得五泻舟,江湖落我手。呼儿下笥去,此事渠能了。

不肯助为理,咄咄严子陵。皋夔与管商,问君能不能。

众狗逐膻羊,疾者业先登。我才不如狗,妥用强奔腾。

明月虽有照,终不笑孤灯。不见东阳殷,强出如冻蝇。

积溺以自监,效鸠勿效䴒。

一枝残艳出东园,几度飞花趁蝶喧。自向楼中辞燕子,每从山外忆王孙。

蒲室传心第一宗,老寻古刹寄行踪。贯花偈就人争写,坏色衣穿自懒缝。

案上梵经皆贝叶,手中谈麈是青松。何年惠远重开社,来听东林寺里钟。

呢喃燕语。共诉春归去。春去从他留不住。落尽枝头红雨。
老翁袖手优游。闲愁不到眉头。过了麦黄椹紫,归期只在新秋。
载酒陶春久不归,将花判断定忘疲。
寻芳便作而今计,莫待他年子满枝。
古观多松桧,幽奇近暮秋。
坐看新月上,閒看断云愁。
野思同花鸟,乡情隔岛洲。
轻寒披鹤氅,隐几彼搔头。

当年侥倖白登围,毡帐深愁美女归。此日阏氏谁解妒,为传公主下鸾帏。

郁郁我所思,所思在华阳。上有仙人掌,巉然倚穹苍。

玉井湛灵液,丹霞生洞房。酒母呼子先,骑龙入云翔。

我欲往从之,凭虚览八荒。黄河渺如带,一苇端可航。

麻姑傥相忆,寄我绿云章。

觅元因,恰一对。七返真药,雨味丹才配。火候刀圭深青翠。上下升降,睹面人不会。下功夫,休贪睡。不属中间,要妙非内外。夹脊双关飞紫瑞。一颗明珠,飞上苍龙背。
风月藏诗骨,流离赋病骸。
不禁一饱死,空遗百生怀。
树秀天通陇,山娇客语淮。
壁间无半偈,无乃望君崖。
石不漱石窦,铿旂下如乳。
板屋有居人,终年听风雨。

事兆机先已决疑,何须休咎揲灵蓍!但教台上自隗始,何必芦中与子期!

心有心心心印处,月看月月月圆时。和光混俗原非易,不患人知患己知。

才君坛西晋朝柏,拜坛道士头发白。
卖丹得钱还酒客,肉重欲飞鹤无力。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