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
注释
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不君:不行君道。
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同雕,画。雕墙,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
宰夫:厨子。胹(ér):煮,炖。熊蹯(fán):熊掌。
寘(zhì):通置畚(běn):筐篓一类盛物的器具。
载:装车。
赵盾:赵衰之子,晋国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士季:士为之孙,晋国大夫,名会。
不入:不采纳,不接受。
三进:始进为入门,再进为由门入庭,三进为升阶当霤。及:到。溜:霤,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荡》。靡:没有什么。初:开端。鲜:少。克:能够。终:结束。
赖:依。
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烝民》。
衮(gǔn):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阙:同“缺”,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
衮:指君位。
骤:多次。
鉏麑(chúní):晋国力士。贼:刺杀。
辟:开着。
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
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
主:春秋战国时期称卿大夫为主。
饮(yin):给人喝,使动用法。
伏:埋伏。甲:披甲的士兵。
右:车右。提弥明:晋国勇士,赵盾的车右。
趋登:快步上殿堂。
三爵:三巡。爵:古时的酒器。
嗾(sǒu):唤狗的声音。獒(áo):猛犬。
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
田:通“畋”打猎。首山: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舍,住一晚。翳(yì)桑:首山附近的地名
灵辄:人名,晋国人。
食(sì)之:给他东西吃。
宦(huàn):外出学习为宦之事。
遗(wèi):送给。
箪(dān):盛饭的圆筐。食:饭。
橐(tuó):两头有口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
与:参加,介:甲指甲士。
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
大史:太史,掌纪国家大事的史官。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
竟:同“境”。贼:弑君的人,指赵穿。
乌呼:感叹词,同“呜呼”,啊。
怀:眷恋。诒:同‘贻”,给。伊,指示代词,那个。
良史:好史官。书法记事的法则。隐:隐讳,不直写。
恶:指弑君的恶名。
逆:迎,公子黑臀:即晋成公,文公之子,襄公之弟,名黑臀。
武宫:晋武公的宗庙,在曲沃。

赏析

  不知道是否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历史上的暴君的心理,这种研究肯定很有意思。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乎寻常,按正常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夏桀的宠姬妺喜爱听裂帛声,建造过“酒池肉林”;商纣王的酷刑“金瓜击顶”、“炮烙”、“虿盆”、做人的肉羹、活剖孕妇等等。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谓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肓,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渎,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

  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

  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

  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柯刺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

  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你喜欢
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
草堂旧隐犹招我,烟阁英才不见君。
惆怅故山归未得,酒狂叫断暮天云。
须知世乱身难保,莫喜天晴菊并开。
长短此身长是客,黄花更助白头催。
北阙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山家。
琼章定少千人和,银树长芳六出花。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尘网苦羁縻,富贵真露草。不如骑白鹿,东游入蓬岛。

朝登太山望,洪涛隔缥缈。阳辉出海云,来作天门晓。

遥见碧霞君,翩翩起员峤。玉女紫鸾笙,双吹入晴昊。

举首望不及,下拜风浩浩。掷我《玉虚篇》,读之殊未了。

傍有长眉翁,一一能指道。从此炼金砂,人间迹如扫。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人间。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葕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脅,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翠馆银罂下紫清。内家闻说庆嘉平。柳条萱草眼偏明。小阁数杯成酩酊,醒来不爱佩环声。为通幽梦到蓬瀛。

下方无计避浮名,且向空门话道情。久废琴书缘性懒,乍抛章绶觉身轻。

山僧腊共琴松古,野客心同片月清。亦欲断缘依法住,经函茗椀了馀生。

银花火树满重营,缥缈中天见化城。彩蜃楼光相对起,白猿剑伎不留行。

仙家云字悬珠榜,何汉星毬走玉衡。海国同讴清世乐,将军早为晏长鲸。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北去西游春未半,蜀山云雪入诗情。青萝拂水花流影,
翠霭隔岩猿有声。日出空江分远浪,鸟归高木认孤城。
心期万里无劳倦,古石苍苔峡路清。
疏星历历露为霜,独宿瑶宫夜未央。
树色暗浮天仗外,香烟遥接御炉傍。
钧天月上闻长乐,玉漏风移出建章。
不遇武皇行幸日,空怜头白滞为郎。
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鸳衾夜凝思,龙镜晓含情。
忆梦残灯落,离魂暗马惊。可怜朝与暮,楼上独盈盈。

左徒忠愤见词章,风阻舲船拜庙旁。鱼腹吐云天半黑,龙门吹浪日俱黄。

蕙肴桂酒乡人荐,修幕灵衣估客张。应念远游将托乘,涉馀容与上涔阳。

客路东西莫厌长,七闽原自隔三湘。
离人不道俱千里,一夜相思梦两乡。

东风乍卷纤云散,盈盈素娥如雪。照著梅花,暗情依旧,醉里不堪攀折。

屏山几叠,怕春色重来,吟怀又别。无限销魂,此时怊怅向谁说。

新愁岑寂未遣。奈些些往事,还作凄切。半箧香痕,几年灯影,难记悲欢离合。

柔肠千结。叹剪翠裁红,冷芳都歇。闭却纱窗,绣衫和恨摺。

侯治吾封好,增光江与山。雄图万里壮,鸿藻两京间。

力大批剸易,才长驾驭闲。桑阴来驯雉,乐意每相关。

长驱桑乾源,破敌飞狐口。万里清烟尘,月明击刁斗。

泪痕一掬。恨芬流竟体,梅花同宿。误风沙、细马驮来,抱璧月难亏,渡河空促。

万里魂归,问不出、海西部曲。要千秋著眼,一片寒香,玉钩斜玉。

纵使绿蛾愁蹙。奈生憎娇怯,内家妆束。岸兜鍪、鬓影青拖,更甲锁黄金,血花红簌。

一剑防身,肯孤负、离鸾别鹄。甚年年、天断云横,玉关心目。

五岳宗泰岱,诚哉独峥嵘。迢遥亘千里,磅礴分徐青。

戟列群峰出,翠压危石层。扰扰苦行役,望之幽兴生。

安得跻绝顶,举手擎苍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