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文章先简要记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方面揭示了郑庄公两次入侵东周之地,强逼平王立质、咄咄逼人的姿态;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东周王室已然衰微、任人欺凌、委曲求全的历史情状。并由此得出结论,周天子与郑庄公想通过交换人质来缓解矛盾、取信对方的做法是不可靠、也不可取的,因为周郑之间并没有诚信之心,又不依“礼”行事,所以双方即使交换了人质,也还是不能够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君子通过对此事的评论,指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要建立在彼此体谅、坦诚相待的基础之上,强调了恪守礼仪、忠于信义的重要性。
文章虽然不长,但叙事朴实,议论周严,有事实,有根据,有结论,语言中肯,说服力很强。文末“君子日”一段评论,以信和礼为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周郑交质之非。数层转折与整齐的排旬,使作者的论断显示出不可逆转的气势,空灵排宕、辞采纵横而又风韵悠然。
自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平王东迁以来,周王权威早已实际崩溃。但周王及诸侯都没有将此事捅破。周郑交质作为一个可供观测或曰方便标记的事件点而成为周王权威崩溃的标志。《左传》认为周郑交质“无信(已堕落到需靠人质故曰无信)不礼(周郑上下失序故曰不礼)”,是东周“礼崩乐坏”的缩影。
在《周郑交质》中,君子对双方都有责难,但侧重于批评周王室。左丘明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其不能以信服人,是以礼驭下造成的。周、郑由“交质”到“交恶”,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决定周、郑双方关系的最终原则是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左传》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郑由“交质”到“交恶”的历史本质,但由于作者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还是使我们看到了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动向。而“用事实说话”,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点。至于此文用较多的文字阐发诚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因为在历史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后,就很难看到各诸侯国“要之以礼”并“行之以礼”的事情了。《周郑交质》这篇文章反映了《左传》崇霸贬王思想。全文先讲事实,再进行评论,这是《左传》的典型写法。君子的议论以“礼信”为中心,引经据典,辞理畅达。对后世史论有极大的影响。
何处深春好,春深阿母家。瑶池长不夜,珠树正开花。
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层城十二阙,相对日西斜。
朱大夫,颜亦朱,碧瞳宣发微髭须。皎然玉立金陵衢,少年意气龙可屠。
局蹐且当辕下驹,三为岩邑吏道舒。小转亦握专城符,台抨误及当下除。
立散五马归乡闾,新诗一卷酒一壶。杖头百钱从有无,蜡屐踏遍春蘼芜。
醉眼且拊双明珠,大者光烛牛女墟。秦庭好易十五都,今汝不乐何为乎。
朱大夫,我能写汝抑塞垒块之豪粗,汝当振我阘飙委顿之衰途。
摄山酒尽未易沽,挥手便别毋踟蹰。朱大夫,此后莫唤王尚书,老夫新衔长五湖。
明年短棹游东吴,弇州糟丘不汝孤。
月高罢游关九关,暗尘吹污香雾鬟。谁家少年亦太恶,拾著金钿不肯还。
圣主龙飞第一春,天垂雨露万方匀。苍生坐见跻仁寿,自昔赓歌有舜臣。
明月皎夜光,浮云为之清。一樽饮露下,肝膈倾秋冰。
昔我去里社,意气轻死生。相随霍嫖姚,献获劳先登。
嫖姚今已贵,金紫盈朱门。康庄森棨戟,甲第连青云。
安知天下士,霜露颓冠缨。丈夫有如此,当策中原勋。
读尽樵云野叟诗,樵歌犹似入云时。歌声未共樵柯烂,底处樵家有此儿。
懒性何堪接贵游,松江之下每科头。不能取友山中社,更欲移家海上州。
老去生涯清似水,兴来诗思淡于秋。玉堂杰作难为和,白首狂吟秪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