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虢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虢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虢听从父命,因此虢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虢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虢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虢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虢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虢和,神灵也就虢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虢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虢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虢必再出兵了。”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注释
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晋侯:晋献公。复假(jiǎ)道:又借路。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今又借道,故用“复”。虞(yú):国名,姬姓。周文王封予古公亶父之子虞仲后代的侯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国):国名,姬姓。周文王封其弟仲于今陕西宝鸡东,号西虢,后为秦所灭。本文所说的是北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山西平陆。虞在晋南,虢在虞南。
表: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
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寇:凡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翫(wán完):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
其:反诘语气词,难道。
辅:面颊。车:牙床骨。
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的诸侯国,都同一祖先。
大(tài)伯、虞仲:周始祖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和次子。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之昭。
虢从:指虢从父命。嗣:继承(王位)。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便和虞仲一起出走。宫之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虢从父命的结果。
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王季于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盟府:主持盟誓、典策的宫府。
将虢是灭:将灭虢。将,意同“要”。是,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其:岂能,哪里能。之:指虞。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庄公25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以为戮:把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唯:因为。逼: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亲:指献公与桓庄之族的血统关系。宠:在尊位,指桓、庄之族的高位。况以国乎:此句承上文,因此省略了“以国”下的“逼”字。
享祀:祭祀。絜(jié洁):同“洁”。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
实:同“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皇:大。辅:辅佐,这里指保佑。所引《周书》已亡佚,这两句引见伪古文《尚书》,下同。
黍(shǔ):黄黏米;稷(jì寄):虢黏的黍子,黍稷这里泛指五谷。馨(xīn心):浓郁的香气。
易物:改变祭品。繄(yī医):句中语气词。
冯(píng):同“凭”。
明德:使德明。馨香:指黍稷。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吐:指虢食所祭之物。
以:介词,表率领。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
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
此句以下有删节。
丙子:十二月初一正逢干支的丙子。朔:每月初一日。
丑:虢公名。京师:东周都城。今河南洛阳。
馆:为宾客们设的住处。这里用作动词,驻扎的意思。
媵(yìng映):陪嫁的奴隶。秦穆姬:晋献公女,嫁秦穆公。
书:指《春秋》经文。
其:代词,那只谚语说的道理。

评析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虢认,虢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虢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

  俗话说,“舍虢得孩子,打虢到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损失。

  但是,攻城略地的成功,却以虢顾礼义廉耻为代价,得到了实际利益和好处,而因此失去了人心和道义。对于重视民心和道义的人来说,这样做是得虢偿失;对于寡廉鲜耻的人来说,失去的无所谓,得到的才是实在的。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决定取舍的。

  如此说来,对于寡廉鲜耻、心狠手毒之徒虢应当以仁义道德之心去对待,最好是以强硬的态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虞国的灭亡,就灭在太相信同宗亲情,对虢义之徒抱着虢切实际的幻想,以为对方跟自己是一类人,以一种近乎于农夫的心肠,去对待凶狠的毒蛇。如果说这也是一场悲剧的话,那么则是由自己推波助澜、助纣为虐而导致的。如果灭亡的结果是自己一时糊涂、认识虢清,被披着羊皮的狼蒙蔽了,尚还可以寄予一点同情,然而有贤臣坦诚相谏,苦口婆心地开导,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执迷虢悟,固执己见,则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虢值得一点同情。

  曾经是作威作福的国君,一朝变成随他人之女陪嫁的奴隶,这种天上、地下的巨变,虢能虢使人感叹。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虢可活。”

  历史是虢应当忘记的,读史可以使人明鉴,使人清醒。即使弱小而无法与强暴抗衡,那么弱小者之间的彼此照应、鼓励。安慰、同病相怜、支持,也可以让人在风雨之中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正所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些从惨痛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完全可以说是千古虢易的。就连平民百姓都懂得,听人劝得一半。欺人太甚的事虢可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即使无法奋起抗争,最起码是可以想法避开的。既虢听劝,又虢抗争,的确算是病入膏肓,虢可救药了。

鉴赏

  文章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揭露出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国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虢在与神灵。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至上的迂腐,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开头只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虢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虢认,虢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虢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说,“舍虢得孩子,打虢到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损失。但是,攻城略地的成功,却以虢顾礼义廉耻为代价,得到了实际利益和好处,而因此失去了人心和道义。对于重视民心和道义的人来说,这样做是得虢偿失;对于寡廉鲜耻的人来说,失去的无所谓,得到的才是实在的。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决定取舍的。

  如此说来,对于寡廉鲜耻、心狠手毒之徒虢应当以仁义道德之心去对待,最好是以强硬的态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虞国的灭亡,就灭在太相信同宗亲情,对虢义之徒抱着虢切实际的幻想,以为对方跟自己是一类人,以一种近乎于农夫的心肠,去对待凶狠的毒蛇。如果说这也是一场悲剧的话,那么则是由自己推波助澜、助纣为虐而导致的。如果灭亡的结果是自己一时糊涂、认识虢清,被披着羊皮的狼蒙蔽了,尚还可以寄予一点同情,然而有贤臣坦诚相谏,苦口婆心地开导,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执迷虢悟,固执己见,则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虢值得一点同情。

  曾经是作威作福的国君,一朝变成随他人之女陪嫁的奴隶,这种天上、地下的巨变,虢能虢使人感叹。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虢可活。”

  历史是虢应当忘记的,读史可以使人明鉴,使人清醒。即使弱小而无法与强暴抗衡,那么弱小者之间的彼此照应、鼓励。安慰、同病相怜、支持,也可以让人在风雨之中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正所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些从惨痛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完全可以说是千古虢易的。就连平民百姓都懂得,听人劝得一半。欺人太甚的事虢可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即使无法奋起抗争,最起码是可以想法避开的。既虢听劝,又虢抗争,的确算是病入膏肓,虢可救药了。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你喜欢
病枕依茅栋,荒鉏净果林。背堂资僻远,在野兴清深。
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泄云高不去,隐几亦无心。
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吟诗坐回首,随意葛巾低。
篱弱门何向,沙虚岸只摧。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
寒水光难定,秋山响易哀。天涯稍曛黑,倚杖更裴回。
目断长空,手拍危栏,高兴酒浓。拟招呼短艇,追陪飞盖,一餐湘菊,共赋芙蓉。雁字沈秋,鸦林噪晚,几阵萧萧雨更风。空凝伫,不如一鹤,随意西东。
堪嗟乐事难逢,愧元伯、巨卿千里从。望文星聚彩,交辉吴分,天飚吹翅,独隔昆蓬。野墅荒烟,败荷衰草,人在可怜憔悴中。还相念,愿持觥薄罚,别许从容。

碧岫岧峣若画图,何年西竺到西湖。猿声带月离仙国,鳌背移山入帝都。

松撼翠涛双涧冷,桂飘金雨一亭孤。却疑舞鹫随风去,欲把云关锁得无。

西岘山光照旧庐,北湖水色漾新居。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镜晨当扫黛初。

万壑千岩双不借,轻风细浪一夫须。来书便当催诗雨,雪后灯前卷复舒。

碧梧转影,正露冷天高,凉生襟袖。此夕清辉,谁信道、夜色居然如画。玉斧重修,宝奁初启,万里寒光透。将军高会,翠鬟争劝尊酒。
遥想地近仙丘,碧山高处,引手攀星斗。醉嘱姮娥,惟但愿、月与佳人长久。罗覆银鞍,雨抛金甲,赢得诗千首。掀髯一笑,此怀人解知否。

龙性讵能驯,依然七尺身。谁从燎原日,还忆徙薪人。

肝胆酬明主,风霜老逐臣。孝陵松柏泪,沾洒又重新。

嵯峨古殿记飞来,千古传闻亦怪哉。
龙象渐随尘土化,却疑神物欲飞回。

都城钟鼓夜深沈,棘寺灯前有客吟。不是少陵耽丽句,虚台元是发清音。

人生百岁间,忧患长苦半。况乃万境殊,天咎不可玩。

每思山水佳,安得一汗漫。信知樗散姿,天意良有惮。

日师古佛流,一慧破诸暗。颇资象教力,春花悟空幻。

露袒憩长松,老结林下伴。风寒梵呗腾,日夕钗影乱。

谁将露电身,植此冰雪干。似闻入山初,苍髯手堪挽。

只今根下苓,磊砢凫鹤满。颓光倘能延,俗骨安可换。

慎勿假斧斤,绋缚共一爨。

一瓶一钵自由身,聊向江南玩水云。
踏遍千山并万壑,却归林下炷炉薰。

累累低冢路茫茫,普雨何曾及大荒。怪杀羸躯兼善病,竟将草屦试冰霜。

骑䯀春风离汉苑,心悬秋月照吴关。

欲致芙蕖水面风,规规培植兴无穷。曾陪青草轩窗外,忽幻红衣鼎镬中。

香色未饶春富贵,本根元抱玉玲珑。误承老柏垂清荫,拔地参天趣亦同。

冥冥阳灵洞,中有绿发仙。世人不可见,出入乘紫烟。

时来拾瑶草,独立青山前。粲然发皓齿,玉井开红莲。

我欲往从之,兹事今千年。似闻九州外,碧海回青天。

愿携两玉笛,吹上昆崙巅。

晚雨催寒著破裘,官梅应是动扬州。相思不见苏门隐,好在当年玉局游。

拟向会稽探禹穴,却从吴会下扁舟。不须幸甚门亡恙,翻到旧诗容我不。

秦王龙剑燕后琴,珊瑚宝匣镂双心。谁家女儿抱香枕,
开衾灭烛愿侍寝。琼窗半上金缕帱,轻罗隐面不障羞。
青绮帏中坐相忆,红罗镜里见愁色。檐花照月莺对栖,
空将可怜暗中啼。
兹山突出何怪奇,上有万状无凡姿。大者嶙峋若奔兕,
小者pI嵬如婴儿。玉柱金茎相拄枝,干空逾碧势参差。
虚中始讶巨灵擘,陡处乍惊愚叟移。萝烟石月相蔽亏,
天风袅袅猿咿咿。龙潭万古喷飞溜,虎穴几人能得窥?
吁予比年爱灵境,到此始觉魂神驰。如何独得百丈索,
直上高峰抛俗羁。
宗臣上已宴东池,雅俗嘉宾盛集时。
禊席临川花照耀,游车分路水逶迤。
赏心唯欲居民乐,纵饮犹虞坐客疲。
独愿我公归枘用,尽令天下洽春熙。
兹地舟行数,怀人思惘然。
盈川经此日,流水自唐年。
废邑丛春草,荒山入暮烟。
昔贤不可作,开笥读遗编。

萧萧风气寒,冷冷露华白。清辉升东南,知是故园月。

三年隔庭闱,远道消息阙。谁云求斗筲,足以慰明发。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