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第一首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第二首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头两句从宋高宗当年的行宫,写到此时亡国的现实,连德祐皇帝(即宋端宗)也向元朝下拜称臣了。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从德祐皇帝写到小皇帝昺,两句分写皇帝的一降一死,概括地反映了南宋亡国的悲惨。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两句化用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诗意,进一步写出了自己国亡家破的孤寂危苦的心情。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最后,作者告诫自己,要为后世作出榜样。的确,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
未转头时是梦,此心安处为家。一枰敲作冷生涯。
管甚三冬九夏。
脚底东西自在,人情厚薄由它。杯盘随分有些些。
且向花前醉也。
黄华为鞠义无改,乙庵引经依古初。渊明佳色乃正色,自黄而外皆可诛。
意严独抱《春秋》法,此法评菊真腐迂。海滨岁岁菊尤盛,绚烂平淡态各殊。
南推扬州北燕市,斗奇誇异良可吁。疏针阔瓣种数变,谬造名号堪笑娱。
津沽稍早江南晚,穿街联袂来吾徒。纵观指点兴未尽,返舍弄笔规韩苏。
乞归一月绕篱下,却避雄作艰追趋。移盆随意淡相对,何用高论争区区。
紫陌金车。绿浦兰槎。共追寻、大地芳华。三分春色,分与谁家。
有一分山,一分水,一分花。
雨打檐牙。月落窗纱。恨韶光、转盼天涯。小庭寂寞,底事争哗。
是一声莺,一声燕,一声鸦。
一雨真成解人意,翻盆注野却晴时。五更城上鸟乌乐,十日街头樱笋低。
江声即随潮信急,云气欲度山椒迟。吾徒饱饭眼中见,鍊息不应长学龟。
悠悠溪上山,叠叠山下云。幽人不出户,芝草日以春。
伯也种丹杏,心与孤鸿轻。仲也捣玄霜,西风林间声。
世降运不齐,病随人心生。芳草何所无,谁能撷其英。
吾宗幼方积,积久用更精。金丹有时合,白日升蓬瀛。
万重玉帛会蓬莱,先报中吴进表来。内使传宣催引见,舍人当殿拆封开。
干戈载戢龙颜宣,正朔重颁凤历回。却袖天香上归骑,定分春色到苏台。
梅发江村觅句天,先生策杖到花前。款门有客真能事,为幻精神若个边。
西风醒梦入秋堂,梦境还空寄短章。妄见徒嗟妨睡美,闲心久谢趁朝忙。
流年倏忽身今老,荣路斯须味已忘。惭愧君诗真戏谑,邯郸自警亦何伤。
丹青本色见才难,妇孺当前尽解看。写得村家真相出,能令语笑跃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