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前两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故事,商朝亡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在山上。从广东开始,文天祥就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绝食八日依然没事,就继续进食。 就在文天祥写《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作了三年两个月零九天的囚徒后壮烈牺牲。
这首诗化用杜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悄悄下帘幕,残灯火。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
无语沈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
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摇落青枫此上台,石门双磴倚崔嵬。河流南注昆仑折,龙气西看芒砀摧。
十月衣裳寒杵急,孤城聛聣暮笳哀。故山麋鹿还谁主,楚水淮云首重回。
青青陇上麦,离离江边树。此地曾别郎,细雨湿归路。
郎亦从此去,侬亦从此辞。感彼路傍人,道侬相送时。
不忍与郎别,又不随郎去。只是牵郎衣,踌躇复不语。
斫枝斫连理,折花折并头。今日非昨日,侬身那自由。
一花持伴侬,一花持赠郎。不比花颜色,但比花参商。
侬如车脚泥,弃置亦不安。郎如失林翼,孤栖亦不欢。
侬自目送郎,请郎莫回顾。恐郎为侬辛,泪亦为郎茹。
譬如不相识,相会自有期。但愿加餐饭,不愿长相思。
绮廊疏,芳径转,楼阁浅深见。迤逦珠帘,多半隔花卷。
殢人一曲朱栏,是谁频倚。恁沾袖、馀香犹暖。
恨春晚。回首檀板金尊,年前凡欢宴。题榜风流,还问旧家燕。
更怜临水纱窗,杨花堆雪,正闲煞、嫩晴庭院。
偶乘剡溪兴,访戴竟无违。客子扁舟至,主人三径归。
园葵经露滑,湖蟹得霜肥。不尽樽前意,长怀别泪挥。
玉台不减雨花台,惹得游人数往来。绿幄浓阴松与竹,浮云山势暗仍开。
疏钟几杵僧初饭,啼鸟一声月在梅。此景此情谁悟得,豪吟偏喜数人陪。
苦鹤瑶天泣。洒秋风、苍崖窅窅,冷薶残魄。果是忧昙才一见,已见冰霜高节。
谁更写、愁红怨碧。剩得缠绵词一卷,唱秋坟、山鬼应啼血。
黄鹄眼、泪潜滴。
春容依约还如昔。爇心香、莲华供奉,庄严仙骨。情到十分原殉义,历遍粉灰香劫。
抵多少、生天成佛。只我伤心缘甚事,断肠碑、怕检胭脂。
华月冷、度帘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