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燕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落星寺的房屋隐藏得多么幽深,龙图阁的老翁曾来这里呈诗才。

小雨遮山,游客久久地闲坐;长江接天,帆影缓缓地驶来。

休息起居的室内清香阵阵,仿佛与尘世隔绝;而优美绝伦的壁画又有谁来赏爱?

千门万户的层层僧房好比蜂窝,青烟缕缕,僧人煮茶烧的是藤柴。

注释

龙阁:有飞檐的楼阁。即龙图阁。

宴寝:休息起居之室。

牖:窗户。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点出寺院的幽深及寺院吸引着文人雅士的题咏。“开士”就是和尚。“龙阁老翁”是指诗人的舅父李公择,他曾经做过龙图阁直学士,当时颇有诗名。这里其实是泛指历代曾来此题诗的墨客骚人,也含有作者自况的意思。“深结屋”的“深”字是全诗的关键,落星寺坐落在山间深处,因而幽静寂寥,下文便全从“深”字铺展开去。

三四两句是此诗的警句,“小雨藏山”的“藏”字将雨和山都写活了。蒙蒙的细雨,从灰暗的天上飘散下来,密密麻麻的,给天地万象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似乎要把眼前的一切都包藏在它无边无际的帷幔之中,诗人这里所捕捉的就是这样的形象。“藏山”二字,语本《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是庄子的想象。而此句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小雨藏山”,人们司空见惯,然而只有在洞察敏锐的诗人笔下,才能以凝炼的字句再现出这一画面。

天公既以小雨留客,诗人只得在寺中闲坐。偶尔极目一望,那远接天涯的长江上时有星星点点的风帆慢慢驶近,但终因相距太远,像是永远也驶不到跟前。这一句的诗意是从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化出。这一联对仗自然工稳,而且一气流走,不露斧凿之痕,但仔细品味,可见诗人锤炼诗句的功夫。这里虽是写景,然而景中有人、有情,“客”是诗人自指,但好客的主人也已隐然可见。这两句于写景中表现了落星寺的清幽僻静,寺院原本深处山中,而山又包围在雨中,整个寺院于是便蒙上了一层迷离惝恍的色彩;而那天际风帆,离寺那么遥远,遥远得恍若隔世,反衬出落星寺的远离尘嚣。

宴寝,指休息安寝的便室。韦应物有诗说:“宴寝凝清香。”(《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这第五句全从此化出。佛寺便室,清香一炷,淡淡氤氲,悠然而至,如同与这山水、佛寺、小雨浑然一体,使人生出与世隔绝的感觉。诗人乘着游兴去看寺壁上的佛画,其中以僧隆的《寒山拾得图》最为妙绝。图画虽妙,但不为世人所知。这一句其实是脱胎于韩愈《山石》中的“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两句。

黄庭坚论诗,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所谓“点铁成金”,就是指作者对古人陈言加以变化,便可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自己的诗。所谓“夺胎换骨”,依《冷斋夜话》的解释:“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摹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第五句正是“点铁成金”,第六句则是“夺胎换骨”。这两句着意渲染落星寺的幽静,紧扣着起句“深结屋”三字。

末二句是说:寺中的僧房各各敞开着窗户,像是密集的蜂房一般,而到处都升起了缕缕青烟,告诉人们那里正在以一枝枯藤煮着香茗。枯藤在古代的诗画里经常出现,它不仅给人以凄幽的感觉,而且给人以美的联想。杜甫诗有“蓝田丘壑蔓寒藤”,元代小令有“枯藤老树昏鸦”;在中国画中,青藤、枯藤也是画家笔下的心爱之物,甚至有的画家将自己的名字取为青藤(徐渭);就连书法家也追求枯藤般的笔致。任华称赞怀素的草书说:“更有何处最可怜,裹裹枯藤万丈悬。”赵孟頫《论书》也说:“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黄庭坚本人能书善画,深明枯藤在艺术中的美学价值。这里的以藤煮茶,是山中雅事,在诗人看来,清冽的山泉,上好的香茗,只有枯藤文火,方可取其真味。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后的一结,笔致轻淡,然而留给了读者无限低回的余地。曲折地体现了寺中幽居的清虚绝俗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从诗律上看,此诗属于拗律,就是故意将句中的平仄交换,造成音调的拗折,使诗句有一种奇崛瘦硬、不近凡庸的风貌。这种拗体所以为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诗人所喜用,是与他们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论诗宗旨相关的。

此诗还有一个特点:不用典故,不加藻饰,而全凭诗人烹字炼句的娴熟技巧,以平淡的语言写出,这在黄庭坚的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国古代有所谓“白战”的手法,犹如手无寸铁的斗士,全凭勇气和智慧取胜。也如高雅的戏曲,不必假借舞台上喧闹的场面和豪华的布景,只凭它美妙的戏文、动听的唱腔便可打动观众的心弦;而内行的鉴赏家,则可细细地咀嚼品味它的韵味。这首小诗,也像是一曲优雅的清唱。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醱醅初熟。竞看九日、西风弄寒菊。姝子新妆,向晓淡黄千簇。清香闹处君须住,掺盈头、醉乡相逐。马台欢笑,龙山纵逸,佳话重绪。共尽日、登临未足。更休问明年,浮世荣辱。难得良辰,鬓发见秋尤绿。且邀月照金尊上,近人寒、如对飞瀑。宴归还趁人来,茱萸佩垂红玉。
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
院深人复静,此景共谁言。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淋浪一日雨,浩荡千岩秋。
莞彼石涧水,奔霆撼林丘。
须臾忽敛缩,幽咽锵琳璆。
混混须有本,万古江河流。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离索亦已久,好客相与至。浊醪饮前庭,主人独先醉。

风日恬以愉,邻竹乱行次。每念佳会难,沉湎非所贵。

礼肃意乃和,相对有馀味。

王孙古城隅,东陂托偃仰。回薄始蓊杂,高台忽峻敞。

风波一以交,沦漪恣遐放。列雉翳中流,返照幕鱼网。

曲磴盘层阴,清房殷清响。并逸金谷韵,兼诣濮阳赏。

恢台戒隆曦,披发命吾党。美酒涤烦嚣,泠言发神爽。

至今河朔人,垂声得倜傥。直置病游梁,为心任独往。

撩乱苔钱,差池菱叶,白板桥边秋水。点点浮沤,溜银塘珠碎。

断云湿,拖逗余霞明灭。晕作远山螺髻。薄暮樽开,正玉箫声起。

颤冰弦、百啭春莺脆。西风冷、月落朱门闭。一朵两朵幽兰,共荷香迢递。

汲新泉、乍试龙团味。红灯小、不照愁人醉。待归时、露满闲阶,有吟虫伴睡。

日日午餐余,即须幽讨。拄杖长行觅周老。三杯两盏,不致玉山倾倒。

与君何处去、乾冈好。

松影闲庭,长吟藉草。白发多来故人少。春山何在,两树寒梅枯槁。

一声邻笛起、催归早。

融。吹得花开又落红。无聊赖,转入绿阴中。

政术文章两擅名,青云白石独留情。一官鸡肋知谁巧,几载莬裘早自营。

人世若逢金鼎就,帝居已促玉楼成。天涯一掬生刍泪,洒向何年宿草青。

上壶注水水缕明,中壶激箭移银星。铜龙宛转吐余毒,闷杀长门不寝人。

情云心上如火转,泪涛湿透银蟾白。三百六旬尚可支,二十五声消不得。

何人夜扣相如扉,千金买赋成何迟。男儿酒后多情思,此意文君知不知。

一筇五老几相携,吟得诗成竟未题。
易地不干渠辈事,樵夫只合管樵溪。
高下黄云{左禾右罢}稏秋,眼中一饱失千忧。
雌堂自是无龚遂,莫怪耕桑人带牛。
王渊换得玉为环,非梦蓬莱几日间。
珍重君王能记忆,予麾犹得道家山。

木垒旧名河,谁曾放棹过。雪消容有水,春冷竟无波。

北套平沙阔,南山落照多。故人逢意外,肯惜醉颜酡。

轻风吹暖试单衣,花引游人入翠微。石路曲盘溪水绿,春虫无数马头飞。

西郊云起白漫漫,近树遥峰欲辨难。
山下几多迷路者,人间方梦大槐安。

来秀桥连胜秀桥,烟波隐约隔迢遥。不知何处分吴越,独立苍茫问晚潮。

日上月下,速如电毂。
又是重新,一阳来复。
湛不摇处,暖生寒谷。
篱落梅华,枝枝粲玉。
贺客街头,亚肩叠足。
借婆裙子拜婆年,不识本来真面目。

紫霄阊阖向明开,诘旦遥瞻玉辇来。五色祥云浮翠盖,两阶仙仗拥蓬莱。

龙飞日月尧天丽,虎拜衣冠汉殿回。叨以书生朝圣主,治安还拟洛阳才。

用铅须得汞相和,二姓为亲女唱歌。鍊到紫河车地动,白云相伴鹤来过。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