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 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追者之众 一作:追之者众)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 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列子这篇寓言在结构上很有特色,采取了寓言套寓言的复合寓言的方法。羊寓言故事本身从这个寓言引出另两个寓言,一个是心都子讲的三兄弟同学儒术领会却完全不同的寓言,另一个是心都子讲的竖多人学泅水近半数人溺死的寓言,最后是心都子的评论。一些寓言选本,对这篇寓言往往只选它的前半部分即歧路亡羊寓言故事本身,而不选从这个故事引出的后两个寓言故事,更不选最后的心都子的评论。但这种节选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只从歧路亡羊故事本身,是不能直接领会到,至少是很难领会到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的。
让我们先来分析歧路亡羊故事本身。在这个故事中,杨子的邻居的羊逃跑了,已经有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还觉得人不够,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助去追,结果还是没有追到。为什么呢?因为岔路太多,岔路中间又有岔路,不知道该从哪条岔路去追,所以这么多人去追,还是追不到。杨子对这事感触很深,很长时间不言不笑,他的学生问他为什么这样,杨子竟然没回答。
从整篇寓言看,当时杨子没有回答学生们的疑问,是因为杨子对歧路亡羊一事,感触很深,一时难以对学生们解释清楚,需要采取譬喻的形式,特别是寓言这种高级譬喻的形式,才能使学生们明确无误地领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寓意,这也就是杨子对歧路亡羊一事所引起的深刻的感受。
这篇寓言最后部分的心都子的一段话“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返一,为亡得丧。”表达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大道以多歧亡羊”一句是对“歧路亡羊”故事本事的概括;“学者以多方丧生”既是对竖多人学泅水近半数人溺死故事的概括,又是对三兄弟学儒术领会完全不同故事的概括(这里“丧生”的“生”字,不能够机械地只理解为“生命”,而还要理解为“性”字,当“本性”讲,“丧”生也应当作“丧失本性”。理解前一个故事和后两个故事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是,前一个“大道以多歧亡羊”故事是用以比喻“学者以多方丧生”的,意思是:求学的人经常改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会丧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丧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东西、统一的本质的东西不放,才不会误入歧途。寓言中心都子的话“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曾被西晋人卢谌用为典故,写在他的《给司空刘琨书》中:“盖本同末异,杨失兴哀。”这两句话中“本同末异”是心都子的话“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的浓缩;“杨朱兴哀”是歧路亡羊故事本身中杨朱听说此事后心里难过,长时间不言不笑的心情概括,毫无疑问,这两句话是出自列子的这篇寓言。有的学者认为不是卢谌这两句话出自《列子》,而是伪作《列子》者,以卢谌的这两句话为素材,并根据这两句话伪造出歧路亡羊的寓言故事。乍一看,卢谌引用《列子》和伪作《列子》者根据卢谌的这两句话敷演成歧路亡羊寓言,两种可能都有。这两种可能互相矛盾。一种是真的,另一种就必定是假的,究竟哪一种是真的,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或当时古书已有比章(伪)作《列子》者用之也”,这是一种“想当然”“也许有”的说法,从古代的文献记载和传世文献看,歧路亡羊故事以及心都子的评论,均仅见于《列子》而不见于他书,如卢谌当时已有此事,也只能是《列子·说符》中记载了歧路亡羊故事和心都子的评论的这一章,但持《列子》伪书说者,却偏偏不甘心承认,说什么也许有别的古书有此章,伪作《列子》者引用了这个故事,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没有根据却硬要这样说,只不过是“遁辞知其所穷”罢了。
求学的人经常改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会丧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丧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东西、统一的本质的东西不放,才不会误入歧途。
从这篇寓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领会到,不仅学习上要紧紧抓住根本的东西,一致的本质的东西,观察和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甚至会有丧失本性甚至丧失生命的危险的。
由这篇寓言凝炼而成的成语“歧路亡羊”、“多歧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如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说:“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清初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指出:“而诸儒之言,故为纠纷,徒俾歧路亡羊……一字不审,则入迷津。”
告诉人们: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十月严霜飞,江空天在水。沙炮霣红箨,荒日下平地。
大野旷肃杀,万物绝狐媚。独存汉宫秋,西风乱葱翠。
孤村澹微晃,草湿泫寒泪。惊丝转危叶,片片枫林醉。
荒磴蚀苔衣,窞黑阒幽邃。平畴忽波立,烟白失涯涘。
潭深古龙吼,石滑蛟涎腻。客雁叫高旻,千行作人字。
怒涛荡云色,参错骈岩峙。杳隔阛阓声,时见断蓬起。
急趁半篙日,棹入茸萝里。苦蔓罥黄葛,树卵小垂紫。
深林人有无,敲石煮丹髓。吴舠狭溪转,斜光照新穟。
短篱晒残锦,芙蓉映缟帔。碧篁韵凄涩,欹濑枯枝坠。
縠雯杂轻霭,栎径浸沈毖。归鸟飞影疾,帆落园扉閟。
枯藤束方笈,病蠹避芸气。床头鱼肠剑,铜花射朱几。
青鸟忆琼瑶,白凤含玄粹。堕发成蜗牛,笋迸北垣圮。
耳热商歌发,苦调咽秋思。冷焰摇素壁,古庙笑木魅。
长夜读天问,璧贱麸胡贵。肠轮几回直,心事飔风似。
壮士破刺促,残编掷疑义。诡谲石鼓辞,鼎彝汉郊祀。
聱牙故期期,不谙奚复耻。巨螯勍如铁,觞政苍鹰吏。
欢集馀閒情,柔丝漾芳饵。嫩粉琅玕脆,肥绿银光纸。
下阶荚钱薄,闭閤检陈事。懒谱难忘曲,羞裁雀台妓。
三闾倘前身,数疑宓妃至。赋成六螭舞,万岫倒行次。
风高山骨瘦,月小蛾眉悴。长天若鹅溪,一泼潇湘意。
冻霞珊瑚赪,老鹘刀棱翅。草甜蒺藜硬,铁骑沙场戏。
霜扑平城儿,愁绝昆崙使。王孙拥罗幕,葡萄闹横吹。
夹屏金鸭煖,睡熟鲛绡渍。黛拂青虫簪,茜脱胭脂臂。
此夕氍毹欢,几人酸肠刺。丈夫贵行乐,穷达聊自肆。
归家弄锦孩,剪梅帖花子。
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难遣故宫禾黍恨,春灯和泪写王风。
如此头颅唤奈何,蚕丝到老已无多。聊同蚓吹重泉出,敢许蛙鸣两部歌。
自笑桑田容我适,无端铁砚课孙磨。诗书且领清閒福,日月凭他似掷梭。
羊城山宛宛,半插高空半。平远羊城水汤汤,其源清激流汪洋。
墨龙池上龙飞翔,星辰照耀垂文昌。名贤典则首陆晏,名宦风流首谢王。
石入晴雨天无定,金窟银峰地宝罄。水溯巴湘估客穷,山梯闽粤征夫病。
黄山之山高高可种竹,黄水之水深深宜禾畴。乃有不耕之夫原上游,盗笋不足还盗牛。
我生之初风尚古,岁时伏腊罗尊俎。昔日崇墉足谷家,今时飘泊无聊侣。
临川之南龙骨渡,乃是逋逃渊薮处。为狐为鼠遑恤他,为虎为狼当奈何。
父兄教不先,子弟率不谨,不见阿芙蓉,家家鬼结磷。
士贫孰义学,民贫孰义仓,贫人挑盐富人食,官吏捉盐盐被攘。
安得反浇俗,尽为农桑民。安得挽薄习,尽为弦诵人。
我闻颜真卿,治陂灌田民利均。又闻秦起宗,俭约安静民化淳。
公其迈古昔,与民为更新。爱民之吏公其举,贼民之吏公其甄。
玉田氤氲灵谷芬,侧身南望歌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