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写一位南方少女偶尔遇到一位少年,一见钟情,巧妙地佯失双钗,暗约相会。摹写传神,感情纯朴。
前三句:“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记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在越秀山上,越王台前,初春的一个傍晚,晴空万里,霞光映天,刺桐花(初春盛开)姹紫嫣红,好一派南国风光。这明媚娇艳的景象,为情人相会点染出一幅绚丽的背景,烘托出欢快的气氛。据称:“宋元时代,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旅行记载。”(《辞海》缩印本1842页),而李珣在百花丛中独举刺桐花,则表明早在宋代以前,东来的“回教”人即以此来标举自己葆有本民族的特质。
后三句描绘出了少女回眸属意的神态,遗物留情的举动,以及少女羞涩的心理和含情脉脉的情态。此后情形也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其中“遗双翠”包蕴了四层意思:少女“暗里回眸”时,发现少年也在注意自己,所以才“遗双翠”表明心迹;少女虽然对少年“深属意”,但不知人家对自己是否也有意,所以才“遗双翠”发出试探;少男少女你有情我有意,但碍于游人众多,不便表白,所以才“遗双翠”期约到河对岸的林中相会;或者说,那“双翠”就是定情信物。
仅仅三十三字的一首小词,能用景物描绘构成色彩斑烂的背景,用人物举动刻画心理活动,塑造一个多情而聪明的少女形象,实属难能可贵。况周颐在《历代词人考略》中说:“五代人词大都奇艳如古蔷锦,惟李德润词,有以清胜者,有以质胜者,愈质愈厚。”以此词而论,写艳情而无艳语,清新与质朴兼备,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手法,写得自然流畅,空灵雅致。对于此词本色生动的语言,历来有较高评价。一般认为。它可以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与《花间集》崇尚艳丽的总体风格不同,开出了新境。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
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
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
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谢傅登临处,围棋得数陪。玉杯吟复举,银烛晓犹催。
廓落千秋志,雍容七步才。英雄兼著作,从古几人来。
三日不饮酒,无异蜗亡汁。一日不食肉,有似鱼离湿。
放箸倏已空,一饱竟何得。口腹我所缓,性命彼甚急。
浑沌笑蚶蛎,暗弱欺鸡鸭。血色蚀刀砧,腥烟蒸帷幂。
不思味报身,铁网火洞赤。一念忏积愆,黑业立化白。
譬如遇赦囚,钳铗换冠帻。戒刀殒虚空,魔王尽哭泣。
世典不戒杀,竺书缝其缺。采毛可荐神,烹葵堪邀客。
断杀从此始,无令冤垢集。
澄江江水清且深,明月下照愁人心。浮澜浅浪惊不定,当空涌出千黄金。
此时使客宴高阁,坐爱流光入帘幕。牛矶风定翠旗翻,蛟窟天寒宝珠落。
长洲菁菁杜若生,送君东下歌扬舲。题诗若过旧游处,月色江声无限情。
鬓霜堆白。竟浪寄萍踪,他乡旅食。玩月才过节后,恰逢今日。
栖迟却在鄘南地,想金台、去秋此夕。主情深重,绮寮酒醴,银灯肴核。
叹马齿、忽加又一。更剪烛西窗,数敦前席。椒醑盈樽,醉我衰颜生色。
人生满百无多见,已年同、陈情李密。雨声廉外,蛩声榻畔,枕酣忘客。
路转湖天宿雾开,碧霞深处涌楼台。山川到午晴晖秀,林木先春绿意回。
舞凤宝书藏琬琰,换鹅尘迹锁莓苔。贱游不畏风霜动,拟看云尖送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