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送别诗,是晏殊送当时的工部侍郎凌策返乡。
首联“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介绍古宣城是块圣地。碧霞满空,神仙都要摇动旌旗,在那里聚集。历史上的宣城 “易置不常,统治称重”宣城地灵人杰,便有凌侍郎这样的人才。
颌联“津吏戒船东下稳,县僚负弩昼归荣”,写凌策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受命重新筹划从岭南运输香药至京师,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比过去节省下大量人力和大笔运费。由此,“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凌策任英州知州期间,其时广、英路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大源洞开山修路,缩短了行程,方便了运输行旅。“由此,“代还,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超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凌策押船营运、开山修路获得如此的成功与殊荣。
颈联“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写凌策的家乡宣城原是谢朓、朱公的所住地。谢朓曾在宣城任太守,在府治之北陵阳峰上建室,取名“高斋”,吟出“空为大国忧,纷诡惊非一。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等诗句,故有“谢守高吟地”之说。朱公即范蠡,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辅佐越国勾践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因古宣城 “禹贡扬州之域,”故有“朱公故里”之称。
尾联“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赞扬凌策的功绩,一般人是不能比拟的。诗人不是从正面来写,而是用“三独坐”典,显示凌策身份的高贵及功劳之大。诗人说,如果人们要坐着喝酒的话,像凌策的大人,谁还敢与他并起并坐,传杯把盏,从侧面颂扬凌策的功劳。
晏殊诗词有其思想上与艺术上的独特追求。他希望以歌颂太平为出发点,艺术上又追求“气象”,同时也讲求词的可歌性。在宋朝的所有宰相中,晏殊也许算是活得最明白的一个。歌颂太平正是其诗词创作趋于一途的共同表现,这也是由晏殊所处的环境、地位决定的。他不少作品直接写酒增加宴席上的欢乐气氛。如《奉和圣制上元夜》、《浣溪沙》等。这首诗借写酒来歌颂凌侍郎及他的家乡,但在一定程度上向“温柔敦厚”靠拢,无凄厉之音,得中和之美,珠圆玉润,其中感情如陈年甘醴,看似平淡,品之味长。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锦韝臂花隼,罗袂控金羁。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
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
飞鸿惊断行,敛翅避蛾眉。君王顾之笑,弓箭生光辉。
回眸语君曰,昔闻庄王时。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
不有此游乐,三载断鲜肥。
晴云突兀。万迭奇峰天上出。晚吹清凉。一阵红蕖水面香。
坐来无暑。昨夜北山何处雨。节去如流。明日西风又报秋。
岩岩太湖石,与结终身契。勿学市道交,风波起平地。
圣王端拱致时平,妙选群才属汗青。一代弥文县日月,万方同轨走雷霆。
敢希太史抽金匮,更待中郎写石经。出处与君俱有道,不烦猿鹤谢山灵。
泗州没微桑,鄂州没洞庭。沧桑几变易,何况东海溟。
虎井屿前有沈城,风狂浪涌无影形。秋水澄澈波渊渟,渔人下视见星星,女墙雉堞高伶俜。
约略红毛城大小,殷红砖石苔藓青。不知何年落海底,中有败壁横窗棂。
蔡生述之我则听,不敢乘舟窥视恐惊蛟龙醒,作歌聊向虎山铭。
旧时仙侣笑相迎,王母前头作伴行。宴罢瑶池春梦断,何年绛节下重城。
畦边雉堞,路绕蛇盘,人入芦中去。未收残雨。驱车处、都似野塘鸥鹭。
虚窗共俯。爱千顷、绿烟凉冱。飞画觞,同酹芳醽。清气餐空宇。
还为荷华献寿,想红衣青盖,香遍南浦。碧云凝露。
浑相赏,谁识个中心苦。移根净土。要世界、熏成兰杜。
休但怜,娇脸凝霞,冠群芳仙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