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首句“折冲儒墨阵堂堂”说苏轼用堂堂之阵来平息儒墨之争,学术不偏激,能得其平。赞扬苏轼的学识渊博,又以“折冲”的驰骋之意表现他洋溢的才气。“书入颜杨鸿雁行”,这里不是说苏轼的书法像颜真卿、杨凝式,而是说他和颜、杨两人一样是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这句称赞他的书法高妙,是从运笔使墨、技艺不凡而言,又已经暗含着“师心使气”而写形传神的命意。第三句“胸中元自有丘壑”是全诗之眼。不仅是说苏轼落笔之前胸中已有成像,更强调了综合学识、才艺、经历等诸多因素在其内心积蓄的丰富涵养。即唯有这样的内涵,胸中才会有这样的成像。“故作老木蟠风霜”,这历尽“风霜”的“蟠曲”“老木”,岸然苍劲,既是高明笔墨的表现,也是画家胸襟的写照。“胸中丘壑”原是东晋谢鲲形容自己的隐逸情趣,被诗人借来表现画家的外观与内力的融合。这幅枯木,是苏轼胸中的郁结自然吐露的。跟凡庸之辈不同,所以落笔作画,有“老木蟠风霜”之态。至于称赞书法,当是画上有题字的原故。最后两句巧妙地把评画和品人结合到了一起。热情地赞扬了苏轼的艺术造诣,高度评价了苏轼的人格,两者结合,自然而贴切。
这首诗前二句说苏轼在学术上有集大成的特点,书法可与颜杨并驾并驱。后二句说正是这些深厚的艺术修养、人生体验,使苏轼画出格高韵古的枯木图,达到诗、书、画三者相互圆融的艺术的化境。诗以议论开端,仍以议论承转,通篇阐述画理,到尾句才扣到枯木图上。全诗构思特点是,不光写“老木蟠风霜”,还写出了苏轼的为人,写出了他的“折冲儒墨”,写出了他的“胸中丘壑”,构思奇特。
别来何久,喜今朝坐上,五君二仲。齐作镇西鸲鹆舞,舞罢持杯高讽。
蹴踏齐梁,凭陵晋魏,白眼看唐宋。髀虽生肉,公然意气毫纵。
最是月落参横,主人留客,不放归鞭控。能得几场花下醉,况是吴宫如梦。
锦瑟怜谁,青萍负我,快作临风弄。唾壶阙尽,狂歌乱击春瓮。
有蠹齧栋,几其隳兮。吁嗟隳兮,子安归兮。
岭南古松气森森,如君此时之古心。蜀山椤梓蟠天回,如君卓荦之奇材。
文章黼黻溟海深,令言徽行贵兼金。天子策名作进士,选众举为侍御史。
巡行塞徼安远人,谏诤朝廷厉风纪。馀力千诗百赋成,四散江山被绣绮。
丈夫行道志大申,勋名禄位极此始。
断送园林如绣,雨湿朱幡,尘飘芳阁。黄昏独立,依旧好春帘幕。
分明俊侣,霎时乖阻,镜凤盟寒,衫鸾妆薄。漫托青禽寄语,细认银钩,珠泪潸透笺角。
此后别肠寸寸,去魂总怯波浪恶。夜暝天寒处,拚铅红都洗,眉翠潜铄。
旧情未诉,已是一江潮落。红烛玉钗恩易断,悔圆纨重握。
影娥梦里,知甚时念著。
惟彼子之,锡伯期思。与贤并进,得圣而师。彬彬雅道,翼翼令仪。
上目至言,庙食不隳。
高林俯青冥,柯叶森若织。阳光已转午,阴岭仍半黑。
峥嵘乱石间,行子有苦色。临深地势入,涉险天宇塞。
四顾无所投,迹茧去未息。怅然增百忧,冥冥羡归翼。
海气都成市,岚光半上楼。星辰分屿,风雨合罗浮。
估舶交三岛,人烟渺十洲。灵槎如可泛,长啸动潜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