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开头的“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因为是隋炀帝所开大运河的一段,故名。“渐日晚,密霭生深树”,写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际,但见日色渐渐向晚,浓重的暮霭正从茂密的树林中弥漫开来。
接下来二句,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诗意,写出主人公独自怅望江天,孤寝船上的情景。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这几句写分手时的情景,用的就是借物达意手法。这词写饯别情景是从郑仲贤《送别》诗脱化出来的。王氏所谓“诗意出侧面”,是指诗情借物宣泄,迁怨于物。有情人偏遇着这无情的画舸,它全然不管恋人们难分难舍,将行人连同离恨都载走了。这里迁怨画舸,就是侧写。物本无情,视为有情,以责怪于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恨,是借物达意的一种方式;离恨、离愁是一种感情,都是虚的,然而诗人们却常常化虚为实,将愁恨说成是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这里船载离恨,就是化虚为实。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这是写昔日京华相聚的欢乐场面。“冶叶”句化用李商隐《燕台诗》“冶叶倡条遍相识”。所谓“冶叶倡条”,乃指歌妓。
词中主人公的恋人,也是歌妓一流人物。所以他同歌妓们厮混得很熟,常一起,观赏她们歌舞。这欢乐的回忆,与“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恰成鲜明对比。人由聚而散之际,回想欢乐聚会,必添愁情离怀。回忆对比,是很能触发情感的。周邦彦这首词,除用回忆对比外,还有一种对比,就是梦境和现实对比。“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这个结尾,词评家多以为写得拙直、率意。这个收尾是不够含蓄的,但是感情还是十分朴实浓烈的。这里用了眼前实境和梦中虚境相对照,现实是舟中独处,梦中却是鸳侣和谐。“鸳侣”一词已近于抽象化,形象不够丰满。但还是足以补出离情别恨的。
此词以宦游途中水驿之夜的情景为中心而将追忆念想层层展开。全词由景及情,由今及昔,写眼前景采用白描手法,叙写追思往事时用借物达意。反衬对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结句直抒性情而不借景烘托,可谓大巧若拙,别具魅力。
七日之春春可呼,相逢斗酒醉屠苏。却疑金胜天门堕,把向阶前成白榆。
仲尼欲无言,六籍终亦呈。林蘤向春敷,有喙随风鸣。
斋房坐清晏,文言时有成。左生润瑚佩,庄周厉风霆。
二汉隆体骨,六代繁丹青。至哉统其全,周后惟唐声。
山鸡且自爱,蝇辩方营营。
野服清晨谒九天,承恩亲拜玉阶前。归来感戴心无限,但祝皇家万万年。
短瓢亲浥爱澄澄,巨瓮行担笑未胜。试茗安能妨夜睡,倾瓶聊可漱晨兴。
松风一往萦残梦,石磴何时坐并肱。空说清游住尘界,中心无那醉瞢腾。
汉统天久绝,汉恩一何深。隔远魏晋代,犹足收民心。
咄嗟呼韩子,崛起蒲离阴。自云汉婿甥,赫怒开实沈。
左顾龙在野,右咤虎啸林。吹嘘炎烬馀,五部来讴吟。
阿聪奋馀烈,两京随扫平。窃据二纪强,文物有足矜。
我来拜陵寝,悚然振冠缨。风云渺何许?废堞馀金城。
贤哉刘淑妃,成此直谏名。在聪未为疵,假义渊可称。
孰云仁义师,可敌不可征。桓桓祁山举,一出三辅惊。
天其假公年,载洗六合清。此志竟莫遂,此邦还有成。
所以广武叹,痛惜无豪英。山烟知客意,斜日生荒陵。
燕子来春雁来秋,曾见钱王衣锦游。英雄漫说八百里,只管东西十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