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该诗,自然想到作者《满江红》词中“怒发冲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描写,两相比较,皆直抒胸臆,气势健举,可互为诠解。本诗中作者表达必将一雪靖康之耻,迎接君王车驾还朝的忠君之情,是一种报效祖国,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之情。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忠君与爱国在一般人眼里是同一的,岳飞也不例外,这是时代的局限。
该诗开头“雄气”之“气”,即为诗眼,诗人之怨气、将军之怒气、爱国者的浩然正气,直冲云霄,通平天地气之所生,在“君仇”未报,如何报仇?作者要斩除敌人迎回君王,为民族大义,非一己利益。末句掷地有声,震聋发聩,凸现出诗人的形象与品格。结合诗人的人生行事,鉴赏者读此诗自不会因其平直显露,而否认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另一个角度来说,第一句是全诗的主旋律,这种直冲霄汉的英雄之气,使岳飞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第二句的“君仇”,指金兵掳掠徽、钦二帝北去一事,他鞍马征战的目的就是要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因此接下来,第三句表示要迎接二帝还朝。最后一句展示了岳飞的思想境界。作为一员战将,出生入死,不为拜将封侯、高官厚禄,只是为了忠君王,一雪国耻。这种“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理想,是中国古代高尚士人们的人生追求。
文学史上,岳飞的诗名不显,但这首诗却豪气流贯,激昂壮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南越之南揭阳岭,突兀层峦黄岐山。从秦历汉群峰出,流云飞霞不可攀。
上有浮屠拂云起,石湖千载抱泉水。悬崖风雨古木疏,春色秋容翠微里。
磊石玲珑溪谷中,洞门双辟竹与松。盘桓宛转多迂怪,叠巘连岫度晚风。
俯临玉窖之双溪,舂容夜月映沙堤。山高水清长无绝,渡水登山无尽期。
昔人独有陈夫子,幽栖选胜风流美。古今地灵应相托,山中仙客良有几。
银烛秋光冷画屏,绕廊行处思腾腾。美人一去无消息,敲遍阑干唤不应。
春还又。如何一点离情,暗逗垂柳。新愁相合就。悔却旧时,何事厮守。
别时尚久。早苦透、心花前后。明月低穿窗牖。听二十五弦声,问谁家还奏。
相对,俱成消瘦。频年欢笑,化作愁盈袖。拟同拼撒手,行路迟迟,寸心难朽。
思量僝僽。且共此、论文尊酒。休想长亭时候。天涯若比邻,君曾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