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为假山,山周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写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以“到而今”三字提起(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以紧接二句就写到作者心中宿愿——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主战派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这首《满江红》即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一般特点。
牲碑别正朔,祠祝虏衣冠。神亦岂堪此,出门山雨寒。
五玉既献。三帛是荐。尔公尔侯。鸣玉华殿。皇皇圣后。降礼南面。
元首纳嘉礼。万邦同欢愿。休哉。君臣嘉燕。建五旗。列四县。
乐有文。礼无倦。融皇风。穷一变。
塘汛闻鸡促晓行,一江风雨片帆轻。先生莫笑匆匆色,不是区区为显荣。
瑶蛮既荡灭,两山净如扫。是处禾黍场,无复豺狼道。
奕奕司马公,殚猷赞鸿造。风景古来无,吾迹恨不到。
美人恣遨游,于此事幽讨。几度赋登高,与谁寻瑶草。
白发予垂耳,性痴慕高蹈。杖策苦无力,安得从所好。
扁舟泊嵩台,待君歌浩浩。
万顷沦漪上,行行何所之。为看青嶂出,因与白鸥期。
晓露零枫叶,清江怨竹枝。试将萧飒意,入浦问渔师。
宋家末造国不竞,景炎祥兴皆寄生。腥膻躏轹闽广间,五岭以南无坚城。
当日守臣多爱死,往往全躯保妻子。楚囚赵虏走且僵,谁似平原颜御史。
狼烟蓦蓦薄韶阳,北门锁钥已锒铛。封疆之臣诚捍禦,江淮复生真源张。
义士见危当授命,存亡誓与孤城并。黄尘蔽日云漫漫,公服拜天惟自靖。
委身谁不为良臣,匪躬之故非徇名。问甚鸿毛与泰山,纲常为重身为轻。
谁道韶城为虏圮,更有金城长万里。谁道公死非全归,高节清风树人纪。
遗容俨雅非公神,地为河岳天星辰。烹鲂鳏猗溉鬵釜,吊公忠兮怀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