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行舟二首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昨晚我乘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江上,天下起雨来,我披上蓑衣,在船上尽情瞭望。一夜来,风急浪高,我在舱中默默地思念,外面的景色究竟变得怎样?
今天天一亮,我赶紧卷起船篷仔细观看,原来一点没改,那青山,那绿树,还是郁郁苍苍。两岸层叠的山峦绿树重重,一派青苍;春天秀丽的山峰无比寂静,绿水也静静地流淌。
一只小船冲破了烟波驶去,它要驶向何方?传来阵阵杜鹃啼鸣,在两岸的山中回荡。
注释
⑴水口:在福建邵武东南,古称闽关,宋置水口寨。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
⑵扁舟:小船。雨一蓑:穿着蓑衣站在雨中。
⑶夜如何:一夜的风浪不知要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怎样。
⑷试:尝试。卷(juǎn):翻开。
⑸”绿树多“一作”绿水多“
⑹层峦:重叠的山岭。
⑺棹:划船的桨。这里代指小船。
⑻鶗鴃:即杜鹃。在春暮始鸣,初夏而止,声如“不如归去”。

赏析

  宋代理学家的诗,往往纯粹说理,陈腐可厌,用语则俚俗不堪,常被后世攻讦。朱熹的诗,虽然也讲理,但经常能寄情于景,寓理于趣,清巧绵密,令人喜爱。这两首小诗,写乘舟在江中航行时的所见所思,第一首直书感受,富有生活理趣;第二首着意渲染山水,寄托坦荡胸怀,都是宋人绝句的成功之作。

  第一首诗,重点在表现清晨醒来时的瞬间感想。起笔从未睡前写起。诗人乘着一只小船,航行在江中,晚上,下起了雨,他仍然披着蓑衣,站在船头,观望着夜景。船儿顶风冒雨前进着,天黑,什么也见不着了,他回到船舱睡,倾听着外面的风浪声,浮想联翩。前两句虽是直写经过,但颇多转折。“雨一蓑”,很鲜明地描绘出船在雨中行走时诗人的形态,大有唐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及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的潇洒,反映出诗人随境而安,襟怀大度。同时,诗人晚上冒雨眺望,表现出对山水的迷恋,白天的景色之美也就不言而喻了。次句写满江风浪,换个角度,改用揣测语气。又以“夜如何”之“夜”与上“昨夜”之“夜”有意相重,可见诗人这时已不在船头,已经进舱睡觉。他在舱中,耳听风浪之声,因而发出这样的疑问;通过这一问,又点出入睡后风浪又加大了许多。三、四句说自己清晨醒来,赶快卷起篷窗往外看,见到两岸景色原来和昨天一样,依然满目是青山绿树。这两句承“夜如何”而来,看似不接,实际上接得很巧。“夜如何”包蕴着很广泛的意思,其中最主要的是:想知道这一夜的大风大雨,是否使昨天所见的秀丽景色改变了呢?所以诗接写醒来就忙忙地卷篷要看个究竟。这样一蓄势,答案出来后,我们更能体会到他见到青山无恙,绿树常青后的欣喜。这一心情,从“依旧”二字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同时,“青山绿树多”又遥呼首句他冒雨赏春的迷恋之感。

  诗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常年旅行在外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诗人对风雨的坦然及对青山绿树经历风雨而依旧的赞叹,我们还可以寻绎出诗人所发挥的哲理:禁得起风吹雨打的人处变不惊,禁得起考验的人精神不磨,勇气常存,就如眼前的青山绿树一样。

  第二首写青山绿水,小舟啼鹃,是第一首的延续。诗人在上首着重表现对青山绿树的赏鉴依恋之情,这首便从两岸青山切入。第一句描绘山的青,峰峦重叠,生机勃勃。“郁郁”二字写树,但只通过树阴的浓郁来表达树的茂密,避免了质直的描写。次句承上句“层峦”而来,引出江水,表明自己是乘舟在水中航行,写得很轻灵。“去无声”三字很值得玩味一番。首先使人想到舟船航行在水中悄无声息,又使人想到江水平静地流淌,悄无声息,还使人想到两岸的群山密林,也都悄无声息,诗人便被这寂静的世界所深深地陶醉了。通过前两句,呈现了一派和穆恬淡的世界,与第一首所写的满江风浪、漫天雨丝成鲜明对比,使人有置身画中的感觉,分外赏心悦目。

  下半以问句作过渡,导景入情,接得很密,转得很稳。诗人面对着青山绿水,赏玩不尽,忽然一只小船闯入他的视线,冲破濛濛烟水,飘然远飏,打破了眼前的岑寂。这船引发了他的遐想,他不禁设问:那是谁的船?它要往何方?从这一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已由对景物的热爱,转而羡慕起住在这里的人,从而勾起了他的羁旅情怀。由此,诗在末尾抒情,但竭力荡开,纯用景语作暗示,说两面山中传来了阵阵杜鹃的啼声。这样的表达十分含蓄,杜鹃的叫声是“不如归去”,他写杜鹃啼鸣,正是寄托自己离乡背井的愁思,但出语仍是那么的清绝,令人击节。

  全诗前后两半的对比色彩很明显,前两句写静,山水寂寞,绿树葱翠;后两句写动,小舟冲破烟波,杜鹃应答酬和。这样描写景色,正隐示了诗人心情从恬静到激动的过程,使诗不是如一般的写景诗单独地停留在写景上。朱熹的诗就是如此,凡要表现一个内容,总要捎带上一些该内容以外的东西,同时往往又不肯明白地说出来。

创作背景

  南宋庆元元年韩胄擅权,斥“道学” 为“伪学”,右丞相赵汝愚被罢职。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被削职。韩胄党羽胡、沈继祖诬告朱熹“资本四邪”等六大罪,“请加少正卯之诛”。庆元三年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通缉在案。就在政局动荡、学禁最严峻之时,朱熹和他的学生黄千林用中等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这首诗就是抵达水口,感时之作。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猜你喜欢
径盘在山肋,缭绕穷云端。摘菌杖头紫,缘崖屐齿刓。
半日到上真,洞宫知造难。双户启真景,斋心方可观。
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蹒跚。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
两松峙庭际,怪状吁可叹。大螾腾共结,修蛇飞相盘。
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罅处似天裂,朽中如井眢。
褵褷风声癣,跁跒地方痑。根上露钳釱,空中狂波澜。
合时若莽苍,辟处如轘辕。俨对无霸阵,静问严陵滩。
灵飞一以护,山都焉敢干?两廊洁寂历,中殿高巑岏。
静架九色节,闲悬十绝幡。微风时一吹,百宝清阑珊。
昔有叶道士,位当升灵官。欲笺紫微志,唯食虹影丹。
既逐隐龙去,道风由此残。犹闻绛目草,往往生空坛。
羽客两三人,石上谭泥丸。谓我或龙胄,粲然与之欢。
衣巾紫华冷,食次白芝寒。自觉有真气,恐随风力抟。
明朝若更住,必拟隳儒冠。
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五叶尧蓂纪诞弥,庆流文祖已垂基。星明南极老人寿,春布东皇太乙时。

红入仙桃千岁实,青归御柳万年枝。岭民喜见升平象,拜手同赓天保诗。

映阶芳草净无尘。新晴隔柳阴。绿丝步障碧茸茵。遮藏欲尽春。
寒未了,酒须深。残花无处寻。年来陪尽惜春心。闲愁渐不禁。
深色胭脂碎剪红,巧能攒合是天公。
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

秋雨急如筝,弹破江南梦。野外西风叶叶吹,撼起栖鸦动。

夜永惜灯残,衾薄知寒重。飞尽征鸿莫寄书,曲冷文君弄。

天风九万里,直下大江东。海波十千丈,总令三山濛。

龙螭趋巨壑,蛟鳄舞阴空。陵谷须臾变,高深那可冯。

此时愁坐客,天水日堪同。披襟依雪浪,接瞬隐苍穹。

烟云无定色,气势转相雄。击楫今焉取,垂纶力所穷。

我怀惜阴意,苦遭灵曜懵。仰看羲辔落,或恐地维汎。

自怜昏与旦,飘摇似转蓬。寄语布帆人,此际莫匆匆。

客去即吟诗,吟诗即饮酒。时时进一杯,往往积成斗。

贪忆洛阳花,忘却江头柳。借问别离客,得似寻常否。

何处梁王寺,丰碑勒帝章。烟花浮翠幄,月影上华堂。

物外何须竞,尘中祇自忙。老僧参不透,犹尔念金刚。

不得来书久,那知是古人。
近吟丞相喜,往事谏官嗔。
身死留名在,堂空着影新。
平生闻笛感,为此一沾巾。
此声何所似,似琴语、更琅然。问太古遗音,承平旧曲,谁为君传。知音素蛾好在,只向人怀抱照人圆。一笑青云公子,不应犹有尘缘。松间玄鹤舞翩翩。山鬼下苍烟。正闭户焚香,流商泛角,非指非弦。华堂静无俗客,算风流、未减竹林贤。何日西窗酒醒,听君细泻幽泉。
本初一点来时,幸然体态淳和好。迤生增爱,缘尘蒙昧,无穷真宝。个个人迷,到如斯尽,逐情生老。把仙胎容易,浮沈苦海,随波浪,成虚耗。速悟轮回返照。把尘心、须当颠倒。烟消火灭,冰凝玉结,长生芝草。默默志论,讨常坚守,自家炉灶。向三千功里,殷勤锻炼,定将来了。
对酒清歌窈窕娘,持杯劝客手生香。
袖中藏得双头橘,一半青青一半黄。

剑脊秋逾劲,鞭根老更繁。何堪拜吾竹,尚可友溪荪。

白白初悬月,青青不尽天。
乍经银汉外,又满碧囱前。
钟阜思归夜,淮城坐谪年。
曾挥两行泪,愁对一轮圆。
欲暮四风引客愁,十年如梦住他州。
故交零落谁知己,往事凄凉叹白头。
一纸音书灯下泪,满城砧杵月明秋。
早知世路风波险,只在山中煮石休。

旧院仁虞说定诬,三千海户旧衣租。似闻铁骑从天下,廿四离宫已尽芜。

坐久明镫乱,寒风入彩帏。阑干七十二,何处笛声飞。

灵岿作尽业,惟恭继其迹。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

反辔期诘朝,骚歌何激烈。悠悠陌路间,与谁论金铁。

浮云西忽东,圆景盈复缺。知君倜傥人,饮冰忘内热。

玉树有芳阴,瑶琴无促节。愿言加餐饭,努力师前哲。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