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不羡封侯入玉门,中原未靖虎狼群。欲呼力士携锥出,谁是人间仓海君。
堂前笑展晬盘时,漫说终身视一持。我已蹉跎无复望,试陈书卷卜吾儿。
万事浮云卷。猛回头、盲风噩浪,尽情麾遣。烽鼓舳舻江海泪,袖手棋枰恒泫。
忧国鬓、烽成霜茧。与我命,同磨蝎住,薄湘潭、憺耳遭谗浅。
长信簟,怯秋展。
谢公丘壑风流显。自登梯、看山读书,笑题楼扁。有客到门频信宿,迎惯东桥园犬。
公健在、吾官甘免。闲日君王亲赐予,拜青鞋、布袜新恩典。
檐雨烛、对床剪。
平生梦往处,始到天南峰。风来荷气度,日转松阴重。
亭前春逐红英尽。一钩斜月临妆镜。何事下巫峰。梦迷春睡中。
雨云深绣户。笑里轻轻语。鬓乱晚妆残。教郎恣意怜。
天池巧瘗穷荒界,半出寒泉落天外。千丈万丈不知深,支分定是银河派。
沙山四面如玦环,纤尘未敢侵衣带。尾闾不泻止不盈,海若灵宅疑斯在。
惊涛蓦地冲风起,鲸鱼跋浪沧溟里。气吞云梦压潇湘,咫尺应须论万里。
风和日暖正沦涟,获苇萧萧亦可怜。铁背七星安足问,人间何事要神仙!
弯弯数亩只如弓,此水直与天为通。房星当年水底过,失群天马出清波。
汉家天子不解事,遂令千山战骨多。至今不见古涯洼,我道龙媒此即家。
除却灵池何处觅?茫茫千里尽平沙。
平林瑟飒静含风,桂壑松岩夕照中。羽客笙歌还此地,暮行群过蕊珠宫。
锦不可为冠,稻不可为齑。物虽负美质,适用那得齐。
束发事柔翰,怀抱献金闺。溲勃各有长,投之在良医。
外吏尚干局,锐者可剸犀。资力天所禀,不在古与稽。
清庙鸾铃刀,漫然试割鸡。用才或相违,不如委沟溪。
樊笼羁逸翮,盐车困霜蹄。自昔有不遭,何为叹颠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