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赏析二

  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在山村里读书,兴味正浓。他悠然自得地抬头一看,眼前是一方半亩大小的池塘。这本是最平凡不过的景象,在中国南方的村落中,这样的池塘随处可见。但到了朱熹的笔下,它却独有一种深刻的寓意。在朱熹眼中,“方塘”最大的特点是清澈,他用了一个比喻,那就是“鉴”,也就是镜子。在文学的角度上,这个譬喻并不出奇,但在理学的思想体系中,它却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在儒家看来,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面对种种诱惑与干扰,而君子的道德修养就是要不被外境所惑,清晰明了地把握生命的方向,也就是孔子说的“知者不惑”。这种境界仿佛一面明镜,它能够照见人间的各种事物,而不落一丝一毫的灰尘。“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物来不乱,物去不留”,便是这层含义。

  看着眼前的池塘,朱熹体会到内心世界的清晰明朗,便犹如明镜一般。镜子虽小,却能照进整个天地。因此,这区区半亩的方塘,竟也有了湖海般的气象——“天光云影共徘徊”。尽管它小,却能倒映出长天无垠、云影悠悠。在这里,美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观赏事物的心灵境界。写这首诗时,朱熹正处在人生的逆境,他在小山村中读书讲学,不过是为了避祸而已。尽管如此,他的内心世界却是充实而自信的,在他胸中包含着人间万象,惦念着天下苍生。正因为这种博大的胸襟,眼前这方小小的池塘,却也吞吐着宇宙万象。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

  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创作背景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猜你喜欢
酒信巧为缲病绪,花音长作嫁愁媒。
也知愁病堪回避,争奈流莺唤起来。
绝响矣。余悼之玉笥山,所谓长歌之哀,过于痛哭。
断碧分山,空帘剩月,故人天外。香留酒殢。蝴蝶一生花里。想如今、醉魂未醒,夜台梦语秋声碎。自中仙去后,词笺赋笔,便无清致。
都是。凄凉意。怅玉笥埋云,锦袍归水。形容憔悴。料应也、孤吟山鬼。那知人、弹折素弦,黄金铸出相思泪。但柳枝、门掩枯阴,候蛩愁暗苇。
困兽犹强剑未红,少年羞见白苹风。
心寒赤县神州远,兴入胡庭沙漠浓。
谁谓阿蒙犹洛下,未应老亭更隆中。
年来弓矢浑无用,只好江头射暮鸿。

抗己忧为的,咸腓惧丧躬。自从夫子学,始见古人风。

有直终为讦,能和乃不同。从今师下惠,一瓣敢忘公。

岁月急如流水,功名虚似浮云。何须劳苦百年心。

行止繇来是命。

岂得人情胜旧,从教世事更新。笑谈且与俗相亲。

好恶胸中自定。

丹室人间那可寻,嵩丘王屋五云深。先生结茆在何处,坐令九转成黄金。

芙蓉出鼎秋花吐,曲密房幽夜窗曙。阳遂光中结坎离,方诸影里交龙虎。

早服还丹变羽翰,弱流东逝任漫漫。秦皇汉武徒辛苦,骊山茂陵荒草寒。

有时买药春城暮,门掩西林杏千树。相逢稽首长桑君,与君竹木枝头露。

羁旅难久留,良会不易得。别子十五秋,惄矣川原隔。

忽复聚京室,何异衾与席。兴言讲妙艺,励志勖明德。

浮云岂能停,芳草忽已积。今晨鸣仓庚,告我万里役。

引驺长安道,挥袂鼎门侧。子往滇僰游,余念嵩衡适。

杂佩当遗谁,明霞自堪食。临津怅悠悠,握兰慰行客。

峡过西陵秀自钟,明公遇主更寅恭。华阴经学尊杨震,江左时名借顾雍。

铨部昔年收白屋,银台封事入金墉。陪京曾统舟师役,截海全清戍垒烽。

网纪百僚欢圣日,班行八座蹑仙踪。独持邦法秋为省,常待家租岁有供。

置驿宾朋频请谢,楗扉文史每从容。望中霞色三千丈,赋里烟花几万重。

缑氏玉笙吹似凤,关门紫气识犹龙。篸山不隔玄君宅,衡岳长连石廪峰。

早曙此时餐沆瀣,清尊何处傍芙蓉。授书客去将辞汉,圯上还能访赤松。

庭前高下碧玉树,秋日奈兹风露何。两度开花君莫问,为渠天近得香多。

地肺陈公,白毫显出非常异。人难比。希夷苗裔。肯著尘凡累。猛舍家缘,物外搜玄理。清心意。自然浇溉。太一冲和气。
高论听悬河。先知新诗问老坡。手冷不甘寒气早,谁呵。更被黄花笑鬓皤。风竹乱婆娑。老我衰颜藉酒酡。佳节重逢真可赏,赓歌。陶令壶觞

诗骨秋来瘦,山花日暮香。殷勤一樽酒,相与慰荒凉。

恭人身殁已经年,子孝方知母氏贤。空有杯棬存口泽,了无稊稗到心田。

一门节义谁能及,七月光阴自可怜。好写断机投杼意,未须重补白华篇。

天宝年间宠贾昌,黄衫年少满鸡坊。绛冠斗罢罗缠项,又得君王笑一场。

天河垂地月光白,荻岸秋连野水青。浪静野沤来片片,橹摇枫叶下冥冥。

红尘一堕总茫茫,物我年来付两忘。漫向塞翁论得失,偶从詹尹问行藏。

抟沙易幻人间世,点石难寻海上方。恩怨销除忧乐在,焚香夜夜礼空王。

岸帻空江上,登临有废亭。槛边看夜市,杯里落春星。

故友浑彫谢,渔歌半杳冥。凄其游子意,明发又扬舲。

又是新篁解箨时,东风二十四番吹。碧纱窗展看春雨,剩有残花一两枝。

贞志凌冰霜,芳心熏兰芷。烈妇沈孺人,千秋能有几。

忆昔年十八,适于张家是。德言兼容工,女宗实著美。

最得舅姑欢,郝法亦钟礼。悠悠五年来,接踵生二子。

聚顺合庭闱,静好联床笫。同唱百年歌,所望偕老矣。

夫也苦攻书,仲宣奈弱体。秋雨病又多,司马长卿似。

病骨日支离,暗中空泪洒。世无扁鹊医,膏肓病难起。

夫知病难起,曷胜长叹耳。沈吟柏舟诗,妇也会其旨。

长跪向夫前,盟心天可指。倘夫不永年,妾身惟有死。

九重黄泉路,依然共枕被。地久又天长,与君相终始。

一朝夫溘逝,三呼痛不已。泣涕辞翁姑,不孝已若此。

呜咽抚婴儿,不慈又如彼。俯仰抱憾间,全托诸娣姒。

娣姒时茫然,否否又唯唯。环列劝伤心,愿妇安汝止。

矧多未了缘,舍生何乃尔。为问闺阃中,慷慨伊谁氏。

妇曰妾有心,金石坚莫比。夫亡与俱亡,万事付流水。

含殓玉与珠,束装纨与绮。附棺与附身,诚慎为夫庀。

招魂致诔词,哭奠陈酒醴。齐衰为服丧,不尽情妮妮。

扶榇才出门,转身归房里。换却新衣裳,脱却旧簪珥。

整顿如好花,将残再结蕊。须臾乃雉经,家人急奔视。

嗟乎命已绝,相对泪累累。闻者咸悲伤,赞叹挂诸齿。

贪生本人情,妇志一何伟。万古此贞烈,海外青山峙。

从来诸事不相关,独有香醪真个贫。
清早若无三碗酒,怎禁门外朔风寒。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