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善于以长调抒写柔情。这首词记芜城春游感怀,写来细腻自然,悠悠情长,语尽而意不尽。此词的情调是由愉悦转为忧郁,色调从明快渐趋暗淡,词人的心情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换而在起着变化,却又写得那样宛转含蓄,不易琢磨,只好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词的上阕写明媚春光。“晓色云开”三句,奠定了春日清晨的明朗基调。雨过天晴,晓云初霁,春光如此美好,令人欣欣然以为春天是多么地随人心意。接下去春日明丽景象,从游赏于春色中的人眼中一一展现,如电影之特写镜头联翩而来:本来苍凉的古时台榭,在这姹紫嫣红时节,也显得春意盎然,似乎散发着无限的生机;飞燕自由地上下翻飞,不时地碰触到柔嫩的花瓣;串串榆钱愉快地随风飘舞,似乎直到舞蹈困倦了才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千高荡,但见外面绿波荡漾,几与桥面相平。此处写景,颇见功力。以苍凉古台写春,更见春色之明媚;飞燕、榆钱不但是组成春色的一道风景,更是与人一样为春沉醉的精灵。他们或不时碰碰花瓣,或在风中舞蹈,既见此物形态,更见万物心情之明朗;而写秋千则暗示出荡秋千之人,暗转人庭院、花园中的春色和春色映照下的佳人。“东风里”三句,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却写得极有韵致。朱门之内,绿柳掩映下,红妆少女弹奏着秦筝,秦声悠扬,令朱门外的人心动神驰,想象联翩。
下阕写昔日行乐与当前寂寥寡欢之情。“多情”四句承接上阕写游乐场景。作者用极为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春游之乐。华贵的马车,华美的马匹,只从游乐时所用舟车的不凡,就已经令人想见其冶游盛况了。古时出游,女子多乘车,而男子多骑马。典型的代步工具的渲染,让人想象男女同行远游之乐。“渐酒空”句,将许多行乐场面省略,而从行乐之结果来写冶游时间之长和游乐之尽兴。“豆蔻”三句,急转直下,点出以上所写盛况美景,都是前尘旧梦。而如此丰富的内容,用杜牧诗意表现,用典贴切,辞约义丰。“堪惊”两字,黯然神伤,用在此处,有千斤之重。结末三句,转写面前萧瑟景色与忆旧者怅惘之情。凭栏久立,抚今追昔,十年人世遭际令人感叹无已。而眼前只见淡淡的落日,疏疏落落的烟雾,如此凄凉景物,与人物悲苦心情合二为一。随着夕阳西下,伤感的人与夕阳一样孤独落寞。
全词结构精巧,形容巧妙,语言精练生动。景随情变,情景交融,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分析,这首词有三条结索交织构成。第一条是时间线索,以清晨雨过天晴开始,到黄昏的疏烟淡日结束,中间于描写景物之中点出酒空花困的午时情怀。第二条是游历所经的线索,从古台到横桥,从朱门到芜城凭栏,将一日游赏展现出来。第三条是情感线索,从清晨出发时的逸兴满怀,到中午时分的意阑无绪,再到日暮时分独下芜城的寂寞无聊,将词人游赏因所见所闻而产生的情绪变化展现出来。虽然进行艺术分析时,可以清理出这么许多条线索来,但是,由于词人熔裁得体,使三条线索浑然融为一体,不仅没有造成滞碍之嫌,反而使词风更趋婉约,词情也更有风致了。
山下有林处,村墟各耕牧。山上有林处,中皆道释屋。
维林衣被山,上下同一绿。其树十九松,亦有笼葱竹。
枫林或间见,馀者灵草木。松大皆合围,百万聚龙族。
命之曰树海,绿涛时起伏。云来变绿色,日入红骤缩。
人行若鱼游,鸟兽成水畜。有时云布海,树海为所覆。
上下同一云,浩浩无平陆。峰峦覆不尽,洲岛联或独。
高松偶閒出,森若帆樯矗。云动天地浮,云静天地肃。
云海有收时,树海观乃复。徜徉两海间,怪伟娱心目。
山中丛桂碧氤氲,十亩烟皋领白云。携得青萍双剑在,斗间遥夜动星文。
山堂昨夜起秋风,景物萧条便不同。岂是天公嫌冷淡,故将林木染黄红。
销金帐暖酒盈觞,醒后依前世虑长。何似白云深处卧,春风一枕梦魂香。
帝仁同禹泣,典宪辍朝缨。我友膺时选,衔命出承明。
是日芳节届,列饯多钜卿。桃花疑组色,鸟啭杂歌声。
仰献一杯酒,远慰千里行。丈夫有远业,文墨非所营。
勉布惟良政,持用答皇情。
瀛洲飞彩云,万树桃花春。翩翩骑凤侣,恐是避秦人。
侧窥浑沦妙,幽探元化真。徒令多欲者,千古恨迷津。
晓来微雨较春寒,诗爱冬郎尽日看。乱世峥嵘词反艳,暮年萧瑟事初完。
莺啼幽独看看尽,马走烟尘寸寸啴。凤烛百条同一泪,今疑纸上未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