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这首咏物诗,为古代咏牡丹的名作。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诗的开头两句是说:牡丹花在园中蓓蕾初放,光彩照眼,然而雾气笼罩着它,似乎难得开大;就开放的花朵来说,花瓣一片粉红,当小包着深红的花蕊,十分好看。这两句是总体上写牡丹的外观。诗人不完全限于对其外形、色彩的刻画,而是置之于自然环境之中,写它给人的直觉印象。它颜色鲜亮,富有光艳,却被一层云气包裹,如轻纱中的美女,更具诱人的魅力。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前句是写瓶中的牡丹;后句是写插在美女鬓上的牡丹。醉眼所见及镜中所映,皆有失于真。在那些富贵公子、千金小姐们看来,这牡丹能在他们的金瓶之中、云鬓之上,真算得“富贵花”、“花中王”了,而实际上,这却并不合于花的本性。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当庭始觉春风贵”,这一句是写庭院中的牡丹。是说只有种在庭院之中,才能显出它的魅力,竟至使得春风更惬人意,使得春天真正显示出它动人的容貌。古人云:“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蝴蝶可以显示春风的婀娜美妙,牡丹花就更是这样。“带雨方知国色寒”,则是写雨中的牡丹。牡丹被称为“富贵之花”,是因其本身的花繁朵大,色彩艳丽,并非由于上了富贵人的金瓶、绿鬓。它不但能使大自然更美,而且也只有在自然的变化中,才能显示出多种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在门阀观念严重的唐代,“寒”总是同“微”联系在一起,然而,“寒”同时也可以显出严峻刚强的秉性。经一阵雨洗风摇,碧叶更见苍翠,红瓣更见鲜艳,那条条枝茎,也显示出铮铮硬骨。“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这两句写出了牡丹的刚强品质与不凡气度。但是,这两句的深意,只有在同“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的比较中才能体味出来,“始”、“方”二字,便透露了诗人一反一正进行比较的用意。然而,意思的转折方面,又十分自然;如一般地去看,中两联四句是排比写牡丹在瓶中、鬓上、庭院、雨里四种情况下的状况,细心体味,又含着正反两层意思。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栏杆。”是以美人杨贵妃为喻(杨玉环为女道士时曾号为“太真”)。这两句是写牡丹经过一天日晒,如同娇轻慵懒、弱不禁风的美女。不过,这两句诗的另一方面的作用,是引起人们对李白《请平调》三首的联想。李白的诗是唐玄宗同杨贵妃赏牡丹时奉旨所作,后两首即将牡丹与杨贵妃联系起来,“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罗隐诗的末两句,扩展了李白诗作的联想范围,使读者从时间的、历史的座标去认识牡丹的美艳绝伦。
此诗写牡丹之美,而不限于花叶的描绘,一方面着眼于牡丹的生活环境,另方面着眼于对它精神气质方面的表现,这二者的结合,使得诗中所写似乎并非纯粹的花,好像还表现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第一联概括地写其给人的直觉,末一联以美人为喻,前后照应。当中两联似为排比地写了牡丹的四种生活环境,而实际上是正反两种境遇,细致品味,意蕴无穷,令人想象无限。
为问韩凭,何事化为胡蝶。妒风羞雨,一身轻似叶,园苑昼永,丽日晴烟相接。
舞回柳眼,拍翻花颊。
殢粉迷香,困酣犹自未惬。锦云深处,更愁浓露浥。
何况素秋,枝上晓霜披鬣。秪应无柰,翠销红厌。
洛社耆英赴夙期,乞身俱及圣明时。经霜松柏姿弥劲,争道骅骝力已疲。
幸许兼谟为后辈,不妨盖叟是吾师。年年共约林间醉,世上升沉总不知。
闻有补衲名,学之跏趺坐。蒻叶摇森森,竹鼠穿裙过。
东家有贤女,修行扬清声。西家有贤女,落落无时名。
匿彩潜光世不见,西家反向东家羡。铅华刻意为摧藏,不特人忘家亦忘。
始知真品入时难,国香谁识林中兰。野花丛丛舒艳蕊,露冷烟深采未已。
此时贤女方深居,肯学东家殉虚誉。春华秋实各有时,慎莫但取夭秾枝。
今宵春正好,卷帘无那,客中情绪。连日眉梢,暂放片时还聚。
薄宦辞家几许,叹骨肉、水萍风絮。留不住。纷纷客泪,两行如澍。
缅想此日家园,正儿女团栾,烧灯时序。明月依人,空照一樽清醑。
深谢东君慰我,喜投赠、玉堂佳句。高唱处。乳鸦乱翻庭树。
东莱有客人中英,满腔忠孝由天生。读书不作章句陋,居官所期肝胆明。
往者严君困三宅,父子东南五千隔。孤苦零丁十五秋,一别何曾见颜色。
儿年初学数与方,父不少留儿涕滂。慈闱纺绩事教养,执经问道亲虞庠。
前载春官取科第,父若有闻心亦喜。朝朝秉笔在鹓班,情几欲陈行复耻。
圣恩如天愿弗违,诏许驰驿迎亲归。拜辞阙下一喜惧,消息近日无安危。
云山万重隔闽越,见面有期思愈切。来日非如去日多,旧愁不与新愁别。
天风吹衣道路长,圣君宠厚亲寿康。炎州瘴雾避爽气,桑榆晚景昭回光。
遥知入门问安否,百岁千欢交肺腑。秉烛浑疑再世逢,称觞更尽中肠语。
归来感激谢君恩,枯朽一旦生阳春。周公拜前鲁拜后,满庭光显难具论。
子禄愈丰亲愈寿,此事人生亦希有。别恨何嫌地渺茫,孝心直与天长久。
丈夫志气今古同,为子必孝为臣忠。累茵列鼎足荣养,更以勋业垂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