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
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
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
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罗隐是晚唐道家学者,这首“牡丹”诗,也牵涉到道家故事。据《酉阳杂俎》载:相传韩愈之侄孙韩湘,学道成仙后,曾劝韩愈也弃官学道,韩愈不肯,韩湘曾于初冬,令牡丹花开数色,预言韩愈未来之事,后皆应验,使韩愈为之震惊。罗隐这首《牡丹》诗,似取乎此。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这里的“东风”即“春风”。“绛罗”,本指绛色丝绸,此处喻牡丹的花瓣。“高卷”,指花盛开时高高挺出花瓣翻卷着的形象。“不胜春”,即无比的春色,无比的美丽。这两句是说它好像和东风有着特别的关系,东风一来,它便以绛色丝绸样颜色的花辫,翻卷着高高的开在枝杈的顶端。它妩媚的姿容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真是无比的美丽!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这里的“解语”,指会说话。“倾国”,指美女。来自《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便用“倾国倾城”形容极美丽的女子,更用它代替极美丽的女子。这两句以拟人化手法写花情动人。前一句说,牡丹要是能说话,果真是“牡丹仙子”,那简直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了;下句更进一层说,就算牡丹无情,不能成为美人,就凭它的美丽的芳姿艳质也够人倾心喜爱了。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这两句中“芍药”、“芙蓉”均为花名。“君”、“芳尘”皆指牡丹。芍药素有小牡丹之称,若牡丹在群芳中为第一,则芍药为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或以为花之副也。故这两句说,芍药虽也花大而美,但比之于牡丹,芍药也只是牡丹的亲近侍奉。至于生于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虽也端庄素雅,若比之于牡丹就逊色多了,所以,它哪里敢和牡丹比美呢?但它不论生在什么地方,也躲不开和牡丹花的比较。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这里的“韩令”,即韩愈。“秾华”,繁盛的花朵,此处指韩湘当年劝韩愈弃官学道的牡丹花上的诗谶。“此身”,即此生。罗隐好作谶语,这两句是以韩湘的诗谶为韩令可惜。意思说,韩愈虽然在人世上功成名立,但终未脱俗超凡,成为仙人。辜负了韩湘用牡丹花的诗谶的规劝,度过了这样一生,予以惋惜。
罗隐的咏物诗有个特点,就是在咏物的同时,有所寄托。这首《牡丹》诗在前三联中,写了牡丹的体态特征,而在最后两句,则以“卒章显其志”的笔法,把自己的感慨和寄托表达出来。前三联写牡丹超凡脱俗,尽管孤芳自赏,但那种傲岸冷峻的姿态,却更加动人,让人钦佩。这正象征了诗人的人格精神。诗人用这么多笔墨写牡丹,其真正用意是为末联作铺垫。末联从牡丹写到人的思想感情和寄托,以对韩令惋惜。正显了诗人不愿为名利趋炎附势,降低人格,从而辜负了大好时光的高洁品格。
精一传心妙,文明抚运昌。乾坤归独御,日月要重光。
不值亡胡岁,何由复汉疆。遽移月极仗,便上白云乡。
九有哀同切,孤臣泪特滂。讵因逢舜日,曾得厕周行。
但忆彤墀引,频趋黼坐旁。衮华叨假宠,缟素识通丧。
似有盐梅契,还嗟贝锦伤。戴盆惊委照,增秩待行香。
手疏摅月悃,衡程发皂囊。神心应斗转,巽令亟风扬。
未答隆儒厚,俄闻脱蹝忙。此生知永已,没世恨空长。
内难开新主,遄归立右厢。因山方惨澹,去国又怆惶。
疾病今如许,形骸可自量。报恩宁复日,忍死续残章。
老红新绿驻烟波,无奈青皇促驾何。又是一年春事了,杜鹃声里夕阳多。
秦川之水东南流,中有孝子一叶之扁舟。借问舟行向何处,家在严陵滩畔住。
严陵滩畔栖鹤村,阿母望儿长倚门。儿归上堂母心喜,寸草曷报春晖恩。
儿有青囊旧时术,自信他人传不得。得钱欲买冰上鱼,卜地翻䥴墓前石。
儿今何所愿,愿老严陵滩。不愿麒麟卧高冢,但愿瓦棺?母山之间,千古万古子母安如山。
今年始是乞骸年,我向年前已挂冠。都为君王怜久疾,肯教先去养衰残。
匝岁瘤斋入梦频,未能联辔想音尘。陆云东岳难为弟,应玚南淮幸有人。
此去观鱼濠水上,定同浮白洞庭春。家书漏处君知补,絮语连宵嚼五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