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候的名士祢衡有一篇《鹦鹉赋》,是托物言志之作。祢衡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篇,假借鹦鹉以抒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忧谗畏讥的心理。罗隐的这首诗,命意亦相类似。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诗人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子里,所以用上面两句话来安慰它:且莫感叹自己被拘囚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话虽这么说,“莫恨”其实是有“恨”,所以细心人不难听出其弦外之音:尽管现在不愁温饱,而不能奋翅高飞,终不免叫人感到遗憾。罗隐生当唐末纷乱时世,虽然怀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大半辈子,无所遇合,到五十五岁那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这时的处境,跟这头笼中鹦鹉颇有某些相似。这两句诗分明写他那种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的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后面两句诗就抓住这点加以生发。诗人以告诫的口吻对鹦鹉说:你还是不要说话过于明白吧,明白的话你出去就更难了!这里含蓄的意思是:语言不慎,足以招祸;为求免祸,必须慎言。当然,鹦鹉本身是无所谓出语招祸的,显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况。据传罗隐在江东很受钱镠礼遇。但祢衡当年也曾受过恩宠,而最终仍因忤触黄祖被杀。何况罗隐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养成的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为讥刺的习气,一时也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对钱谬产生某种疑惧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这首咏物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劝自己,劝自己实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淡淡说来,却意味深长。
地胜秋亦佳,人间醉常得。深帘却花影,欹槛上苔色。
凉云淡不飞,白日光稍匿。是时月几望,平分景未昃。
天空肃万象,霄迥联千翼。过水划明沙,排阊觐炎国。
江城霸气散,海甸瘴烟熄。舟通珊瑚宫,星定女牛域。
黄屋竟何在,青袍此相即。同游皆妙选,抽思尽奇特。
挥洒衍波笺,淋漓客卿墨。长驱役今古,清辩洗雕饰。
几案杂古欢,杯盘列珍食。酒?罗浮春,果擘诃梨勒。
客身翻夺主,南风竞淩北。豪吟卷宿雾,深坐催宵刻。
风战矮檐梧,漏侵园院棘。规月欠微痕,清辉渺无极。
林栖鸟忽惊,穴处鲛犹织。大地漫金波,虚府敞琼阈。
露冷吴刚斧,飙驶纤阿轼。桂华一以睹,蓬梗嗟未息。
昨泛海珠滨,频过花田侧。千门连睥睨,万顷泻胸臆。
浩荡鸥难驯,凄清蛩更唧。雄剑倚芙蓉,枯禅寄薝卜。
各抱千载心,宁亏九鼎力。高洁慕蝉饮,龌龊笑鸡肋。
履道任夷惠,得句惊藉湜。良会永弗忘,先民念遗则。
嵩少雨晴寒食时,年年驿使按瑶墀。尘埃落莫长安陌,笑倚春风不自知。
长安戚里盛楼台,罗衢夹巷绝浮埃。雕轩绮户排云出,却使飞鹰翻下来。
就中上贵椒房籍,十八封侯门列戟。有时清夜侍皇游,监宫不敢询踪迹。
连宗结党气象新,等闲出入双朱轮。朝回戏猎宜春苑,手挟雕弧閒射人。
昌国里中花满烟,乾宁驿前云蔽天。商船到岸不敢拢,恐有家奴横索钱。
英雄有时坐销歇,乔柯易瘁甘泉竭。太阳初升光烛人,不见明星与华月。
君看昔日景福宫,惟有杨柳摇春风。
方今禹稷际昌期,河水横流适在兹。十七万人重浚日,三千馀岁再清时。
相君功德邱山重,天使声名草木知。为送大农王掾史,小儒歌诵入新诗。
记得桐花帘外影,愔愔小雨初晴。蕙炉烟冷罢调筝。
伤春新病起,无力倚银屏。
对镜妆成呼小玉,花丛曾否人行。恐惊一双蝴蝶醒。
栖香眠正稳,休去系金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