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诸葛亮抛弃隐居为主人分担兴汉之忧,四处征战竭尽全力帷幄运良筹。
时势顺利时仿佛天地都齐心协力,大运一去即使英雄也难以指挥自由
蜀汉千里江山被小子轻易抛掷。遗恨编纬只能怪两朝老臣谯周。
而今只剩下山岩旁多情的江水,仿佛怀念,往事不停地绕驿奔流。
注释
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抛掷:投,扔,指别离。南阳:诸葛亮隐居的地方隆中(今湖北襄阳)属南阳郡。
北征:指攻打曹操。东讨:指攻打孙权。
时来:时机到来。同力:同心协力。
运去:时运过去。自由:自己能够作主。
孺子:指蜀后主刘禅。
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冠剑:指文臣、武将。谯周:蜀臣,因力劝刘禅降魏令人痛恨。
解:知道,懂得。

鉴赏

  此诗首联就联系诸葛亮,再联系筹笔驿作出高度的总括:“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他抛弃了在南阳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刘备分忧,出来辅佐刘备建功立业。北征东讨的运筹帷幄,他的计谋都是好的。这里主要是北征,筹笔驿是为伐魏运筹,是北征;东征是陪衬,不实指打东吴。刘备去打东吴,诸葛亮是反对的,他没有东讨。这里实际上是“南征北伐”,不说“南征北伐”而说“北征东讨”,因为上句已用了“南”字,为避开重复,所以这样说。

  颌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句当战赤壁之战,当时孙权、刘备两家的兵力,联合起来也不能与曹操大军相比。只是倚靠了长江之险,曹操北方的军队不习水战。又靠了东风,好用火攻来烧毁曹军的战船取胜,这是利用天时地理来获胜,所以说“天地皆同力”。时运不济,像李商隐诗里说的:“关张无命欲何如?”关羽、张飞都早死了,不能帮助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

  颈联“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诸葛亮死后,魏将邓艾率军攻蜀,谯周劝后主投降。后主听了他的话投降了。蜀国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轻轻地断送了。在刘备和后主两朝的文臣武将,主要是指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军事,是两朝冠剑。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谯周的。

  尾联归结到筹笔驿:“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在驿亭的岩下水,还在傍驿流着,好像在怀念诸葛亮。

  这首诗先想到诸葛亮,写他的出山和北伐,肯定他的用兵“尽良筹”,这就跟筹笔驿的规划军事结合。既然是“尽良筹”,而他的出师到底有利无利,这就开出颔联,归于时运,时来才有利,运去就难办了。颈联归到运去,于是孺子抛弃山河,谯周主张归降。归结到岩下水的多情。这里把诸葛亮规划的胜利和挫折归于时运。李商隐《筹笔驿》:“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也认为北伐的所以不能成功,由于关张无命,不能帮助他北伐,也归结命运。温庭筠《经五丈原》:“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他称蜀国为下国,称魏国为中原,含有上国的意思。下国和中原对抗,含有大小强弱不同的意味,所以说“中原逐鹿不由人”,即认为偏处西南的弱小的下国要跟中原强大的魏国逐鹿,是不由人力的,即诸葛亮的北伐要用蜀国来统一中原,也非人力能达,这就不把北伐的不能成功归之于时运或天命了。这样的看法胜过两篇《筹笔驿》的看法。

  就写筹笔驿说,李商隐诗的开头:“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何焯批李诗:“起二句即目前所见,觉武侯英灵奕奕如在。”看到筹笔驿上的猿鸟还像在畏简书,风云长期在保护营栅,极力写出诸葛亮的英灵如在。这个开头是既切题又推尊诸葛亮,写得非常有力,不是罗隐的多情永傍驿流所能比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怀古诗,可能是作者落第后游览筹笔驿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猜你喜欢
尚书剑履出明光,居守旌旗赴洛阳。世上功名兼将相,
人间声价是文章。衙门晓辟分天仗,宾幕初开辟省郎。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度暑无好怀,凭危略幽致。
衣冠蔚如林,从我才一二。
兹山昔深登,岁月谁得记。
尚有名胜流,不与金石悴。
孰知千载後,我与子复至。
烟昏倏见灯,洪发恐无地。
领略章句手,割据英雄志。
兴坏容一瞬,今昔当几喟。
围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
归怀纳清境,夜榻成良寐。
零落壁间诗,岂特彼所愧。
会逢南过适,不问西来意。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深。荡漾春风起,谁知历乱心。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长。凭送湘流水,绵绵入帝乡。

生还未列麒麟画,旧德犹怀鸾凤栖。共问翰林今孰似,凛然眉宇染风㙠。

半晴半雨,酿成梅溽。无位真人,口生白醭。玄谈发渊默之雷,妙应答传声之谷。

花簇簇,锦簇簇,听不足,玩不足。哑,六六依前三十六。

君别蓬山作谪星,我从雾谷拟潜形。风波人海知多少,聚散何关两叶萍。

太冥有寒桐,琼干含黄钟。凤凰何秋秋,为君结流风。

我为园客丝,缠绵玉轸中。玉轸有时折,朱丝无断绝。

大弦含幽兰,小弦吐白雪。鼓舞尽神明,庶以酬先哲。

名宦何堪数。让先生、风裙月扇,歌儿舞女。达者为官游戏耳,续了袁家新谱。

谁唱得、达田乐府。非我佳人应莫解,向花间、自点檀匡鼓。

奏绝调、可千古。

秋霄想见文心苦。列名姬共持椽烛,筝琶两部。忍冻挥豪辞半臂,明月西楼才午。

尽一串、珠喉吞吐。越霰吴霜篷背饱,奈年来、王事都靡监。

藉竿木、尚能舞。

白鹤唳,白鹤唳,明月炯清霄。响人高云凝碧落,吸来凉露滴松梢。

缑岭玉笙遥。

村墟正三月,春服领春风。飞鸟机心外,青天佛眼中。

观心犹是障,齐物亦非同。何处参真诀,颜生昔屡空。

芦台千里最宜秋,宾客南皮况雅游。岂但鱼盐容傲吏,宦情何处不沧洲。

不因呵手轴书帘,颛帝司寒盍解严。已放官梅撩杜老,更堪园柳忆陶潜。

定无裁鉴追王谢,敢别妍媸摈嫫盐。尔许空餐已知愧,底须自喜作沾沾。

出关弃孺子,南征笑狂生。
左右无黄发,淫夫挟之行。
戮杀汉使者,君臣起大兵。
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
一代衣冠霸业休,半山金碧梵宫留。
伤心废宅松榆老,满目寒塘菡萏秋。
马鬣未平馀葬地,蛾眉不见但妆楼。
凭高欲问豪华事,耆旧无人僧白头。

楚酒苦如檗,燕酒毒有灰。自能螫喉吻,何以宽心怀。

不如江南有美酒,香如芙蓉色如柳。小瓶浮蚁信宿成,大瓮沈醅十年久。

饮之不鸷亦不狞,温温如春和且平。丹田微蒸香露溢,着面已觉赪霞生。

当时放意事杯酌,倒海回山恣行乐。有时醉倒黄公垆,卧看山花酒中落。

一从远游楚与燕,苦曲黄米无甘泉。刮肠呕胃甚荼蓼,使我颦蹙清樽前。

何时南归事林亩,邻曲招寻二三友。呼儿多与种秫田,日日花前饮春酒。

壮年多轗轲,晚节叹行藏。故国颓纲秽,新朝明德香。

雄材能预算,大略固难量。迭出神兵速,无敌我武扬。

本图服叛逆,何止剪诪张。西讨穷于阗,东征过乐浪。

彗侵天垒壁,光动太白铓。整整车徒盛,鳞鳞旗鼓望。

天皇深责重,贤帅庙谟臧。江左将擒楚,河阳已灭商。

英雄皆入彀,强禦敢跳梁。采访轩车闹,司农官吏忙。

轻徭常力足,薄赋不财伤。勋业超秦汉,规模迈帝王。

流言无管蔡,奇计有平良。增葺新文物,耕耘古战场。

蛟龙方奋迅,雕鹗得翱翔。偶遇风云会,争依日月光。

永酬千古耻,一怒四夷攘。虎帐十年梦,龙庭几度霜。

迎降初请命,出郭远相将。久敌真宜死,宽恩何敢当。

赦书民有幸,歌咏寿无疆。扶杖听黄诏,称觞进白狼。

散财竭库藏,拔将出戎行。殷绝仁犹在,周倾道不亡。

来招燕郡内,入觐大食傍。戎服貂裘紫,星轺駮马苍。

中春辞北望,初夏过西凉。瀚海汹而涌,阴山彷且徨。

闲云迷去路,疏雨润行装。出处空兴叹,风光自断肠。

典刑陈故事,利病上封章。天下援深溺,中州冀小康。

风俗乘丧乱,筹策要优长。痼疾如神附,游魂笑鬼伥。

仁术能骨肉,灵药起膏肓。避祸宜缄口,当言肯括囊。

遭谗心欲剖,涉苦胆先尝。北漠绝穷域,西隅抵大洋。

诗书犹不废,忠信未能忘。毡补连腮帐,绳穿朽脚床。

郊行长野兴,人静若禅房。回鹘交游熟,昆崙事迹详。

风烟多黯黯,云水两茫茫。灾变垂乾象,妖氛翳太阳。

髯龙三岛去,玉叶一枝芳。明主初登极,愚臣敢进狂。

九畴从帝锡,五事合天常。大乐陈金石,朝服具冕裳。

降升分上下,进退有低昂。拓境时方急,郊天且未遑。

应兵无血刃,降虏自壶浆。按堵无更肆,因敌不馈粮。

宸心尊德义,圣政济柔刚。恩泽涵诸夏,威棱震八荒。

势连西域重,天助北方强。举我陪三省,求贤守四方。

锦衣捐毳褐,肉食弃糟糠。隐逸求新仕,流亡集故乡。

百官欣戴舜,万国愿归唐。耕钓咸生遂,工商乐未央。

会将封泰岳,行看建明堂。自叹才雕篆,长惭学面墙。

君恩予久负,贤路我深妨。覆餗恒忧惧,持盈实恐惶。

故山松径碧,旧隐菊花黄。太守方遗舄,初平政牧羊。

厚颜居此位,若已纳于隍。吟啸须归去,香山老侍郎。

请到江西得正宗,后来曾吕出群雄。大阳遗履归何处,端欲从公一破聋。

谪宦栖迟已四霜,元戎谋国重边防。欣闻才子跻仙岛,伫见长庚返夜郎。

雪水引来戈壁迥,秋风飘处玉关凉。沙场我欲无间土,题向天山青数行。

群峦马上俯崔嵬,海色遥临睥睨回。
万里职方周地尽,千秋风气汉时开。
危峰春晚常吹雪,急峡天晴忽起雷。
闻道粤南犹列戍,将军谁是伏波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